伙货(三)
宋老板说着随手关上了门,让大家先在屋里围着屋子里的一张桌子坐下了。
他见张大军仍然坐在火堆旁没有起身,便对他道:“老张,大家都是来看货的,也别墨迹了,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看看吧。”
老常性子急躁,屁股刚坐下,便开口道:“是啊,老张兄弟,咱们又不是来这里斗嘴的,还是看货要紧。”
张少平也知道这时候没必要跟张大军生气,便闷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张大军又吸了口烟,把烟头扔到了火堆里,转身提起了后面的箱子走了过来,顺手打开了桌上悬挂的一盏灯,屋子里登时亮堂了起来。
他捂着箱子对宋老板道:“老宋,咱们是多年的老交情了,我手里的东西你也见过一些,我就不藏着掖着了。各位老板,看看东西给个价吧。”
说着,张大军打开了箱子,拿出了盖在上面的羊毛毯子,露出一箱子的东西,看得老常和老欧眼中直冒精光。
他把羊毛毯子铺在桌上,拿出了一枚印章,对众人道:“这块东西,大家不陌生吧?”
老常一看登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鸡血石印!”
老欧鄙夷地看了他一眼道:“就知道鸡血石,你脑子打鸡血了吧?这印章哪里有鸡血?明明是方黄寿山石印章!”
老常老脸一红,知道自己确实是说错了,但是听老欧出言讽刺,也怒道:“那也比你收一屋子假货强!”
老欧登时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了,但他虽然最毒,脾气却好的多,于是反唇相讥道:“是是,你眼力高,所以才把微波炉专用的盘子都能当成是宝贝。”
这俩老宝贝儿虽然在宛城市古玩圈里都是一样的冤大头,偏偏还互相不对眼,平日里就喜欢互相抬杠,不过好在两人也都是老江湖了,不会真的因此动怒。
但是只要两人同时出现,互相拌嘴、讥讽,却是少不了的。
老宋见两人一来便杠上了,不由也有些头疼。赶忙拦住道:“两位大老板,你们就别吵了,咱先看东西再说行不?”
两人这才哼了一声,不再争吵了。
张大军一直在冷眼旁观,见两人安静下来,这才继续道:“相信大家都知道‘鸡血、田黄,石中之王’这句话,田黄石为‘印帝’、鸡血石为‘印后’。这枚田黄章,是寿山石中的极品,而且雕工也不错,各位老板请上眼吧。”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是“中国国石”。颜色和种类很多,其中最为常见,也最有价值的,便是田黄石。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
乾隆醒后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交到了易言手里。
易言拿到手,只见这枚四方印章上有龙钮,雕刻着游龙戏珠,身姿矫健,仪态威猛。
印身纹饰细腻繁复,四面上部各刻有浅浮雕五爪游龙一条。印文是阳文“话语楼”,刀法利落,技巧高超。
看这枚印章年代应该不早于清代,于是易言暗暗催动噎鸣精魄感应了一番,向印章上面的游龙浮雕仔细看去,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只见那浮雕中隐隐藏在两个字:“尚均”。
易言想了想,脑海中却没有相关的资料。他虽然最近博览群书,但也只是对瓷器、玉石、青铜器之类的相对了解更多一些,而对于许多杂项,还只是处于未入门的阶段。
他暗暗留心,却也没说话,把印章交还给了张大军。
张大军把印章随手放在了铺在桌子上的羊毛毯上,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东西道:“看来这枚印章各位老板不太感性啊,那再看看这个东西吧。”
宋老板看到张大军手中的香炉登时眼睛就直了,张少平和易言也是两眼冒光。
只有老常和老欧两人看不出门道,见到三人的异样,张口问道:“怎么了?这炉子什么来头?”
宋老板咽了口吐沫道:“宣……宣德炉?”
明朝宣德年间,暹罗国向明朝廷进贡了数万斤黄铜,也就是风磨铜。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铸造鼎器所用的多数是青铜,很少用黄铜。
所以,宣宗皇帝对这些有黄金般光泽的“风磨铜”如获至宝,决定用来制造宗庙祭祀的鼎彝和内府日常使用的炉具。
宣德三年,宣宗责成宫庭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人督办,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风磨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精心铸炼,一共铸造出3000余座香炉,色泽晶莹温润,成为传世之宝。
这就是宣德炉的来历,后来也常称宣炉。
还有一个更加传奇的故事。说的是宣德皇帝在位时,宫内的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混成液体。又传说是佛典起火,金银珠宝与铜都烧结在一起,于是宣德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
通常用六火炼铜,就会现出珠宝的光彩,但是宣德炉却足足炼了十二火,将其中最精纯的选取出来制成炉,所以浑身充满宝气,光泽温润,而且经久不变。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家里藏过几个宣德炉,视为珍宝。他在《宣德炉哥注》中将宣德炉比之于绝色女子的肤色:“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
自宣德铸炉成功,直至清朝,一直有很多人追随仿制。其中虽然良莠不齐,但是也不乏精品。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各时期的“熔铜铸币”、“生产弹药”、“大炼钢铁”、“破四旧”等多重劫难,使真正的“宣德炉”无迹可寻,即便是精美的仿品,也难得一见。
以至于许多专家认为宣德炉只是一个传说,或者说如同瓷器其中的“景泰蓝”一样,并不单指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而是一种形制和款识的统称。
易言脑子里正浮现出关于宣德炉鉴定的其他资料,老常和老欧已经迫不及待地从张大军手中强盗一般的夺了过去,一边看一般啧啧称叹。
宋老板见两人没有规矩的样子,不由冷哼一声道:“两位老板能看出什么门道,不妨跟我们说道说道。”
老常和老欧都是外行,真要考校他们,也说不出个一二三,便讪讪地把东西交还给了宋老板。
宋老板小心翼翼地上手,仔细看了半天叹道:“老张啊,你有这压箱底的好东西之前怎么没拿出来给我看看?也好让我提前准备准备啊。”
言下之意,竟然是确定了这炉子是正品。
张大军又点了一根烟,一只眼睛瞄了宋老板一眼,冷笑道:“老宋,咱们名人不说暗话。这东西是好,不过谅你也出不了太高的价钱,不过我这次也是急于脱手,不会狮子大开口的,你就不用再拿话压价了。”
宋老板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见自己的小心思被张大军识破,也不尴尬,嘿嘿笑了两声,递给了张少平和易言。
易言这时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这座宣德炉。
只见这是一件兽首衔环双耳钵式炉,通体褐色,外面带着一层土灰,确实像是在坑里出来的。
鎏金的炉腹下铸成祥云涌起的样子,鎏金的炉口下部为祥云翻覆的样子。炉的外底刻有“大明宣德年制”款,比较有特色的是,宣字的点不过横,德字则比我们日常书写的少一横。
易言已经用噎鸣精魄确定了这东西是真的,但小心擦拭了一下,却发现炉身上微微起着些鸡皮色。于是有些疑惑地问道:“宋老板,我对这宣德炉研究的少,请教你这炉身的颜色有什么说道么?”
本文来自看书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