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其他类型 > 三国系统:大魏谋士祢衡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兵行险着

第一百六十五章 兵行险着(1 / 1)

曹昂来之前听了祢衡那番话,特地取来荀彧的书信揣在怀里。这会儿一听曹操要看,立刻掏出一卷帛书递了过去。

其实荀彧这封信,虽说是求援,但心志还算坚定。他上来二话不说,先洋洋洒洒来了一套四胜四败论给曹操打鸡血。

其意不过是——袁绍虽强,比起项羽如何?高祖力弱,却能以智谋取胜,最终打败项羽。比起刘、项,你和袁绍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袁绍外宽内忌,而你用人不疑,度量可比他大多啦;袁绍多谋少决,而你应变无穷,谋略也远胜于他;袁绍兵马虽然多,但他不会用兵啊,咱们的兵马少是少了点,但是你用兵如神,能够以少胜多呀!

最后夸到品行方面,荀彧更大书特书了一番——“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

曹操被这么一顿舔,乐得那叫一个眉开眼笑,嘴上却道:“如文若所言,我何德以堪之也!”

荀彧夸完之后,紧接着又提到了李傕——“上月关西诸将围李傕于黄白城,大破之。梁兴、张横、段煨等斩其首送至许都。天子恨之,令高悬李傕首级于城门,以儆效尤。”

曹操看到此处,不禁连连叫好。

李傕身首异处,至少许都侧翼算是安稳了。

信中末了才说到重点——“吾奉公令,已镇抚关中,坚壁清野以待敌军。今文丑率十万之众南渡黄河进至官渡,依沙立营,堆土成山。吾令子孝固守营垒,以逸待劳。以子孝之勇,或可周旋两月,待公还都。”

曹操看完之后算了一下时日,从许都送信过来,就算一路马不停蹄,无缝交接传递,也至少需要十多天。也就是说,寿春城破的时候,文丑就已经杀到官渡了。

两地相隔遥远就是这样,信息传递太过缓慢,弄不好连老窝被人抄了都不知道。

这时曹昂说道:“我问过臧宣高,他只知道袁绍兵力分布西强而东弱,主力以沮授为监军,文丑为先锋大将,此前陈兵在黎阳一带,至于何时南渡,他并不知晓。”

臧霸在袁绍账下一直不得志,他所知道的情报也是极为有限的。

曹操微微颔首,分析道,“此前青、徐之地大半都在袁绍手上,袁绍入主徐州本是众望所归,加上他料定我会退兵还都,待我大军一退,袁谭就可以吞并徐州,继而蚕食淮南。袁绍正是有此考量,才没有在东面部署太多兵力。”

“父亲言之有理,袁绍必定想不到袁谭会在徐州出这样大的纰漏。”

“这个袁谭小儿。”提起他,曹操忍不住哈哈大笑,“其父多谋难断,他却独断不谋,这对父子,甚有意思。”

曹昂此时却笑不出来,虽然荀彧在信上说,可以坚守两个月,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父亲,许都只有一万兵马,眼下光是文丑所率先锋军便有十万之众,袁绍兵源充足必有增援。兵力悬殊如此之大,依父亲之见,该如何是好?”

曹操看了曹昂一眼,并未回答。

他先将帛书仔细卷好,搁置起来,随即向曹昂反问道:“若我一直卧病,由你主事,你打算如何退敌?”

曹昂道:“事出突然,我今日刚刚向正平问过计,但我觉得此计有些过于冒险,尚未拿定主意。”

“哦?”曹操一听是祢衡的计策,又过于冒险,立刻来了兴趣,“正平有何妙计?”

曹昂回忆着道:“他说不必急于回师,千里之遥,若回师不及,还容易顾此失彼。以弱克强,当兵行险着。当年庞涓围邯郸之时,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迫使魏国退兵以自保,解了邯郸之围。眼下趁陈登倒戈,应当东进青、徐二州,南结孙策,威慑冀州腹地。除此之外,用不了多久,只要刘玄德之事传扬出去,袁绍必受其乱,如此,或可解许都之围。”

其实,今天白天收到荀彧的书信之后,曹昂第一时间就向祢衡问计了。

对于祢衡所说的东进青徐之策,曹昂是非常认同的。他之所以拿不定主意,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当时,曹昂对祢衡提起许都只留了一万兵马,寡不敌众,恐怕很难守得住。

祢衡就问了:“城中守将是何人?”

“是我叔父,曹仁,曹子孝。”

“原来是曹子孝啊,那无虑也。”祢衡听后恍然一笑,当即比出三根手指,“有他在,或能守上三个月。”

“哎呀正平。”曹昂当时就急了,“如此存亡之际,何故出此戏言呐?!”

祢衡却一本正经道:“绝非戏言,此乃肺腑之言。”

他心里还在嘀咕,我感觉我已经说得够保守了啊……

曹仁这家伙在历史上带着几千兵马守江陵,面对周瑜挂帅的数万兵马足足扛了一年多才弃城北归。

眼下就算官渡守不住,曹仁还能退守许都呢,难道还守不了三个月吗?

当然了,这些想法祢衡也没法向曹昂明言。

故此,曹昂心中并未打消回师许都的念头,自然也没将他的戏言说给曹操听。

不过这番兵行险着之论,倒是很对曹操的胃口,恨不得立刻将祢衡找来当面讨论。

就在这时,曹操眼角的余光发现曹丕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正趴在榻沿上睡得口水横流。

再一看窗外,此时天还没亮呢。

曹操遂将曹丕抱到榻上睡好,又过来拍了拍曹昂的肩膀。

“我这头风已经见好,就让子桓留在我这睡吧,你也赶紧回房歇息片刻,明日一早,再召集文武议事。”

“喏。”

次日议事的时候,曹操对祢衡大加赞赏,并力排众议,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时祢衡又道:“我还有一言,望主公一听。”

曹操一抬手,“正平但讲无妨。”

祢衡看了他一眼,斟酌道:“徐州乃四战之地,短短数年间已经三易其主,可谓饱受战乱之苦。此次东进,有陈登为内应,徐州唾手可得。可若想长治久安,还需严明军纪,广施仁政,以安抚民心为上。”

曹昂当即附和道:“我意与正平同,此次兴王师入徐州,正待安定人心,依我之意,不仅应当秋毫无犯,父亲还可以在徐州施行民屯,并免赋税一年,使百姓得已休养生息。”

曹操来回打量着他们两个人,目色深邃如潭。他顿了片刻,才缓缓地开口道:“你二人所言甚是,理应如此。治军之事,就由子修主理。”

“是。”


最新小说: 这个牧师超正义 张九阳胡秋 左十三 阴人借命 孤山鬼尸 驱魔诡探 守山匠 灵异事件笔录 阴阳先生之极品道士 卖鬼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