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其他类型 > 三国系统:大魏谋士祢衡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初现雏形

第一百六十九章 初现雏形(1 / 1)

曹操放下手中的汤碗,惊讶道:“天下寒门士子维持生计已是勉强,开辟求学问道之路,谈何容易?”

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

说来汉代皇帝其实普遍重视教育,官学和私学都十分兴盛。

汉武帝就曾搞过兴学,到了王莽当政的时候,又对郡国以上的“学”大规模兴办扩招,还在县、国、道、邑、各级地方建“校”,自乡级以下又建“痒”和“序”,简单地说,就是汉代的公办学校,就连辽东这样的边陲之地都有覆盖。

刘秀兴汉之后循王莽旧制,在乱世中凋零的学校,到了东汉又再次兴盛起来。

但是即使在汉室鼎盛时期,寒门子弟读书也并不容易,至于大汉最高学府——太学,对他们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及。

说起太学,曹操又嗟叹了一声:“自黄巾之乱起,各地学校相继凋敝,如今就连太学都已没落了。”

祢衡摇了摇头,“此前无论太学是兴是衰,对于寒门士子来说,并没有太大分别。”

“嗯?”曹操失笑道,“此话怎讲?”

祢衡道:“寒门士子若想入太学,还需等到五十岁才有一丝机会。当今之世,能否活得到五十岁犹未可知,又怎敢奢望入太学?”

曹操愣了一下,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所能接触到的底层读书人都是凤毛麟角的,自然难以窥得全貌。

祢衡微微一笑,又道:“我出身微寒,早年游学时也曾遇见过诸多寒门士子,他们或是和我一样半耕半读,或是半商半读,亦或是入了高门富贾人家做仆佣,以此赚钱读书。对他们来说,别说入朝为官,得蒙郡守征辟已是此生大幸了。”

“还真是家贫无书难得仕,实属不易啊。”曹操闻言感慨了一句,随后又道,“我在洛阳为官时,也常在书肆中看到士子们凑钱买下一卷书,而后再抄录传阅,就连太学生,彼此之间交换经书也是常有的。”

书肆,其实就是汉代卖书的店铺或市场,东汉的士子们因为买不起书,常常抄录传阅,还催生出来一个专门抄书的职业,叫“佣书”。

不过东汉士子必读的经书,光是六经里的《春秋左传》就超过十九万字,纯靠手抄,自然是抄得越多,错得越多。

蔡邕对此就曾说过“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抄都能抄歪来,误人子弟。

想起蔡邕,曹操不禁想起了洛阳的太学石经,便对祢衡说道:“当年蔡中郎曾奏请灵帝校正经书,将六经文字刻在石碑上。那石碑共计四十六块,足足刻了八年呐,就竖立于太学门前。石经刻成之时我曾去看过,那个时候,每日都有千余辆马车驶入洛阳,人人争相前去摹写,远道而来的士子多如过江之鲫,就连城中街道都被堵得水泄不通。”

祢衡心道,原来京师堵车的传统自大汉就有啦。

曹操忆起往昔的盛况,笑得合不拢嘴,然而很快他便敛起了笑。

因为就在石经竣工之后的第二年,黄巾之乱便开始了。

“主公莫要伤怀。”祢衡见曹操面色有些黯然,便出言宽慰了他一句,随后又道,“石碑虽好,但以笔墨摹写,出错依然在所难免,我有一策,不仅可以免去此忧,或许还能让天下寒门士子皆可求学问道。”

“哦?”曹操哈哈一笑,“你有何良策,直说便是。”

祢衡遂向曹操要了一些纸,以及一枚印。

曹操微微一怔,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也没多问,立刻命人将他的印和所剩不多的纸张全部取了来。

取来之后,曹操拉着祢衡起身走到一张长案跟前,又拿起那叠纸,随手拨弄了一下,说道:“我所有的纸都在这里了,你既然要用,就尽管拿去吧。”

说罢,他将纸放下,搁在长案上。

祢衡也没含糊,当即在那叠纸上逐一盖上了印。

曹操不明所以,一脸疑惑地拿起来翻了一下。

“正平,你这是何意呀?”

祢衡向他解释,印章上所刻的只有寥寥数字,要是能效仿刻印,将书经刻在石上,就和洛阳那石经似的,但远远用不着那么大,只要将字印在纸上就行了。

“只需这般大小即可。”

祢衡伸出双手在胸前比划了一下,又继续解释,抄得虽然慢,但是印起来却快呀,就像盖印似的,而且还不必担心抄错。

这下可把曹操给整不会了,祢衡解释了好半天,曹操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他自己也拿起印盖了几下,感觉好像有些道理,却又想象不出来祢衡所说的印在纸上,究竟能印成什么样。

他能想象得出来就怪了,这年头别说印刷术,就连墨拓石碑都还没出现呢。

祢衡身为穿越者虽然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但有些事情真要实施起来并不是简单的事,步子迈得太大还容易扯着裆。

而且,自从他穿越以来,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随军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压根腾不出手来研究科技树。

他想来想去,也就雕版印刷术比较容易整出来,这个技术归根究底也就是从印章演变而来,至于活字印刷术,对材料、工艺技术、还有工匠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只能作罢。

其实光是这雕版印刷术的材料都是个大问题。

眼下曹操让人拿来的这叠纸,都已经是他的全部家当了,可想而知纸张有多紧缺。

祢衡在这个时代所看到过的书籍、信件,奏报,使用的大多还是竹简或是绢帛一类的材质,就很少看到有人使用纸张。

按理说蔡伦发明造纸术都有将近一百年了,为什么没人用呢?

曹操还在琢磨祢衡所说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这会儿又听他提起蔡伦,曹操想了一想,说道:“蔡伦身为宦官,虽有祸乱内庭之过,可他的造纸之法,倒还真是利国利民,即轻便又价廉呐。”

祢衡道:“既如此,为何无人用纸?”

“长安、洛阳一带原本倒是有不少造纸作坊,可惜都被董卓、李傕、郭汜他们给毁了。”曹操叹息了一声,又道,“工匠们死的死,逃的逃。去年许都初定时,荀令君遣人从颍川找来几位工匠,在许都建了作坊。但仅此一间作坊,又能造出多少纸来?用的自然就少了。”

祢衡难掩失望道:“原来如此。”

曹操将印放回木匣里,拍着祢衡的肩膀笑道:“你所说的印书之法,就由你主持吧,不过眼下还当以战事为重,这造纸印书也不必急于一时,这回若能退敌,你且放手去做便是。”


最新小说: 张九阳胡秋 左十三 阴人借命 孤山鬼尸 驱魔诡探 守山匠 灵异事件笔录 阴阳先生之极品道士 卖鬼为生的人 高命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