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

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1 / 1)

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

没有郑朗,狄青、种世衡与张亢就难以放出更夺目的光彩没有狄青诸将,郑朗就是有金手指,有战略的眼光,没有人谋划具体的策略,在军事上也难以有做为。

狄青功劳最大,他的去世,郑朗悲伤别人难以理解的。

但有一点,皆知道狄青乃是郑朗的嫡系。

曾公亮走了过来,说道:“行知,人死不能复生。”

他是一个老实人,狄青心情郁结,病发身亡,不能让郑朗心情郁结,重蹈覆辙,那么对宋朝来说,才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两人关系平时很不错,郑朗听了他的劝,停下哭泣,但在狄青灵柩前喃喃自语,是在念经,《地藏本愿经》。

《地藏本愿经》讲的是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使世人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在佛前发下誓愿,六道不解脱,我不成佛。于是先入地狱,所做的便是清空地狱所有亡灵怨鬼。

因为此经,又导致许多版本传说,说地藏菩萨不清空地狱,誓不成佛,大约六道清空太难了,老百姓替他降低难度。

此经全长两万多字,郑朗只诵读了其中一部分。

郑朗不信佛的,为什么在狄青灵柩前诵念《地藏本愿经》,事后引起许多传言。

直到赵祯听到郑朗回京,派石全彬请郑朗进宫,郑朗才停下诵经。

看着石全彬说道:“石内侍,勿用了,虽司马君实与介甫以国家为重,参与到皇储事中来,臣也有愧陛下,羞于相见。”

司马光与王安石更象是两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耷拉着脑袋。

韩琦也是无辄,赵宗实若争气倒也罢了,可这个孩子在拼命地发邪自己底气不足。

郑朗来到庞籍与韩琦面前,说道:“醇之兄,听闻你来亲自替狄青写神道碑,我就不献拙了。

稚圭你不想问我所说的往报纸上刊登。

天行捷,君子以自强不息与纯净,这两个词成为宋朝最大的热词。

高滔滔听了有些发苦。

对丈夫的做为她很不理解·有一个人能理解,恰恰在郓州,又不支持的。高滔滔从不怀疑郑朗的品行·其实在她心中也将郑朗任何一个大臣看得重。

郑朗对赵祯越忠诚越看重,道理很简单,例如于禁与庞德谁是忠臣?虽然这个二主不是那个二主,皇上不是没死吗。

而郑朗一番言论,使高滔滔对郑朗又有一个新的认识。

这样的大臣说好听的话,是向一个千古罕见的贤臣进军,说不好听的话,所做所行,是在向一个真正的圣人进军。

连高滔滔都仰望之,况且各个大臣。

若郑朗用丈夫种种说话·就算韩琦力保,丈夫也必下去啊。

在庆宁宫,一边对郑朗仰望,一边内心戚戚。

定了定心神,说道:“陛下,儿臣以为宋朝真正的昆仑非是狄青·而是陛下与行知。无论符坚与王猛,或者后主与诸葛武候,或者齐桓公与管仲,皆无法超越陛下与行知的君臣相得相知。若有,仅有一例,武王与姜子牙可以相提并论。作为人君,陛下的高度会让后人望而生畏,作为人臣,行知的高度也让后人望而生畏。”

非是马屁话,狄青等将领的谋划,使郑朗在军事上有作用。郑朗的出现,使赵祯远史上的赵祯更完美。

若是黄河河工平安治理完毕,作为中兴之君,除了军事上稍稍欠缺外,在文治上,赵祯早超过了文景之治。

赵祯又说道:“然行知也生病了,朕听郓州的奏报,说行知心情郁结,又因劳碌,病倒了。”

“病倒了?”高滔滔眼前浮现出郑朗的身影,也许郑朗举止儒雅,但绝对不算文秀英俊,相反,身体魁梧颇似武人。怎么病倒了,又急切地说:“陛下,派御医去。”

急啊,丈夫身体一直不大好,当然这要隐瞒的,否则就会影响帝储的选择。这个身体也注定以后政事必多交给宰执大臣,有了郑朗主政,再用韩琦掣肘,一套好的班子就搭起来。不敢姑父,至少可以做一个省心的守成之君,说不定能将西夏收复回来,在边功上胜过姑父一筹,当然,若收回幽云十六州,那就更好了。

赵祯看了高滔滔一眼。

她的做法一直也在替赵宗实加分。

宋朝想要好,必须用郑朗,若未来的人君因为郑朗功高,而产生排挤心思,那就不妙-了。道:“朕派御医去了。”

“陛下,一定用最好的御医。”

“你倒也有见识,朕知道了。”赵祯满意地看了她一眼,又道:“喊你来,是有一件事通知你,你让顼儿陪着奴奴去郓州吧。”

“啊!”

上次说过,不过没有了下文。

丈夫在犯邪,大局已定,高滔滔也不提了。

但这时候实际真的很需要,怕啊,郑朗委婉批评了两个学生,高滔滔怕郑朗改变他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那么这个皇储多半成了一个碎碎的镜子。并且她将郑朗当成仅存的君子,自己背底里做的小动作,更怕郑朗不满。

“难道你不愿意?”

“儿臣愿意之极。”

“但这次不是为了贵儿,而是为了顼儿。”

“啊!”高滔滔再次张大嘴巴。

“行知说朕是天下最纯净的人,朕也不能小过小家子气。”

高滔滔还是有些傻眼,又想着丈夫的作为,自己的小动作,脸上浮现出羞愧之色。

但因为敬重,二人谈到现在·居然不提郑朗名字,也不提郑卿,而用更郑重的称号,字。

赵祯还有些私心的·狄青虽因伤因背疽发作而死,可原因还是郁结导发。也怕郑朗出了事,让李贵下去,有儿子在身边,郑朗心情会更好一点。也不能说是私心,这是为了国家,要保住这个栋梁之材。

当然·他也不知道高滔滔已猜出事情的真相。

“去吧。”

高滔滔羞愧万分地离开。

回去后与赵宗实争执一番,但没有争赢,又怕被外人知晓,自己儿停了下来,将赵顼喊来,说道:“顼儿,天下有雪”

“好纯净的雪,”赵顼一脸的向往他才是一个少年人,正是崇拜偶像的年龄,外面传翻了天一个臣子做到这地步,也让他向往啊。

“顼儿,不要想了,他才四十岁出头,以后也能为你所用。”

赵顼兴奋地搓手,道:“父王怎么办?”

高滔滔叹了一口气,丈夫那身体自己很清楚,能平安活上十几年就算不错了。只是此事瞒着,无几人知道,包括眼前这个长子道:“问那么多干嘛!你平时做事急躁,要学一学他的温润。”

“是,君子如玉。”

“不但此子是,皇上也是……”高滔滔又叹了一口气。她后来的一些做法让郑朗忌惮,但权利欲不象刘娥那样,无论赵宗实或者赵顼当政时皆迅速走向后台。

不过后来王安石变法争议太大了,再加上北方连连大旱,民不聊生,高滔滔才走出前台。因此虽强势,在前期她并没有干涉多少政务,赵宗实犯邪她一直规劝的,濮仪之争时她也没有插足。为活着的丈夫争皇位可能,犯得着为一个死去感情不及她对赵祯感情的公公争得死去活来吗?

赵宗实死后,赵顼迅速重新给赵祯后人一个公道,包括敬重曹太后,也有高滔滔规劝之功。

说老实话,她对丈夫的种种作为,不但不支持,而且十分排斥。可怎么办呢?

但她有一条没有想到,郑朗不支持不反对,不是因为国家,想要找一个皇储,宗室子弟不要太多,若提前几个准备,完全可以挑一个较好的人选入政。

之所以一直没有插手,就是因为她这个毛躁的儿子。

说做皇帝,其实赵顼做得真不好,别看史书与后人的评价,将那些假象剖开,论做皇帝,他有可能还不及赵宗实与赵恒,更不要提赵祯。

主要就是高滔滔所说的这二字,毛躁!

但郑朗看重的是他两点,一个是郑朗所说的自强不息,有作为之心,虽然没有做好,最终失败。二个是赵顼爱护百姓,讲良心。仅是毛躁,可惜没有人调教,若调教得当,也不是不可能会出现。

ps:昨天去了南京,因此没有更新,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触目惊心。今天准备四更补偿,但因带侄子吃饭去,只三更了,明天再补一更。

最新小说: 重生之一等宫女 蛇王选妃,本宫来自现代 情深缘浅,总裁追妻路漫漫 何言相濡以沫 皇后六岁半 魔门妖女 铁骨英姿之娇妻要逆袭 诡咒凶间 重生之庶不为后 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