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六章 纯洁
“为何要参与进去?”郑朗反问道。
崔娴抿然一笑,赵宗实走出前台,让她大惊失色,但随后听闻种种,默想韩琦与欧阳修的苦逼,崔娴感到很好笑。狄青一案,丈夫是没有必要参与进去,就是给狄青忠武谥号与郡王追赠,狄青能从灵柩里活回来?
可下面郑朗所做的所说的,又让崔娴心悬了起来。
郑朗道:“航儿,替我准备笔墨。”
郑航拿来笔墨纸砚,郑朗写了一封私信给狄谅。
信的大意还是很温和的,让狄谅主动写辞呈,辞去郡王追赠与武忠谥号,言语要诚恳。还有一个中书令,保留那个对狄家没有多大妨碍。
崔娴看着信道:“这样做好。”
“非是好,若狄家真如皇上的愿,受了武忠谥号与郡王追赠,那么狄家从此休想有抬头之日。”
就是狄青死了,也休想安份。
“是啊,做人,要学会牵就与忍让。”
“牵就的是狄家,但我倒想参与进去。”
“官人……”
“非是为狄青,而是为千千万万对国家忠心耿耿,浴血奋战在前方的将士。”郑朗说完,将信装入信函袋里,派下人提前送向京城。
别人的话狄家也许不听,但郑朗的话不能不听,狄谅于是上书辞表。
欧阳修进谏,既然狄家都不受了,皇上,你就听听士大夫的话吧。谥武肃,赠中书令,对狄青已谓不薄。这一省,那个郡王又没有了。赵祯更是不悦,道:“诸卿,朝廷诏命官职,往往拒之不受,朝廷非得下三诏四诏五诏,方才受之。若此。朝廷可因诸卿一诏不受而不授任也?”
欧阳修不能辨,但这个好办,亲自来到狄青家中,非是包拯,一个武将家庭。主心骨都死了。有什么好惧哉?直接对狄谅说,你上辞表做得不错的,但上一表不行,得连上三表四表。就象皇嗣赵宗实那么做。
狄谅哪里敢得罪这个大佬,于是又上?第二不要以为你是首相,惹恼了我,大家再次鱼死网破,我对权利不在乎,你在不在乎?
郑朗若真的火拼韩琦,完全可以将韩琦拼下去,不但韩琦,甚至连带着欧阳修等人一起拼下去。
韩琦十分尴尬,不想郑朗再这样说下去,于是就当听不到郑朗话外之音,转开话题,问:“行知,汉臣去世,谥号争执很久,以行知之意,当如何?”
“郡王过了,国公可否?”
“可,”韩琦爽快地答道。王德用活着的时候就得到国公爵位,况且死了的狄青。一个郡王,一个国公,中间差别乃是天壤之别。
但还有呢,用眼睛看着郑朗。
郑朗地用手抚摸着楠木棺材,徐徐说道:“陛下优待群臣,自己省吃俭用,却对臣工赏赐无度。也换来两个忠臣。稚圭,若论心地纯洁似雪,这天下间仅有三人,一个就是范希文,一个就是狄青。”
“狄青上阵杀敌……”
“不错,他是杀人如麻,可他杀的乃是敌人,乃是强盗,但对国家对陛下的忠诚,是否纯洁得象白雪一样?”
韩琦无言。
狄青最后一句遗言非是家事,而是说不能替皇上马踏贺兰山!能说他对皇上不忠诚么?
郑朗又说道:“去年京师无冰,今年岁冬无冰,不要说落雪了。记得范希文去世前后那两年京城也没有落雪。也许是这两片晶莹剔透的雪逝去了,连老天也不忍落雪结冰。”
不是喜欢往天象上引吗?
郑朗索性往天象上引,这两年的暖冬给河工带来极便,使得冬休期变短,延长了施工时间,但天气却很反常,北方的开封城入冬以后,居然连冰都结不起来。(我在书中说的大范围天气,皆是真实的历史天气,记载于史册的)
但……大家面面相觑,想辨又不敢辨,狄青棺材就放在这里,不能争得都不让人家下葬吧。怕郑朗过份地站在狄青的立场说话,那么在皇上的固执下,就会闹成一场天大的笑话。
于是大家再次寂寞无言。
“至于武忠谥号,也不算过,诸位既然强行反对,布德执义为穆,中情见貌为穆,狄青一生,对陛下忠心耿耿,布德见义,又是性情中人,那么就武穆吧。还有陪葬一事,也勿需争执,陪葬先帝陵于礼不合。让他葬于故乡吧。还有,狄夫人,请选狄将军一件衣冠给我。”
“好。”
狄青妻子刘氏进去拿了狄青一套衣冠,递给郑朗,郑朗小心地将它收好,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张大纸,上书十六个大字:巍巍昆仑,千古良将,精忠报国,举世无双。
十六字评价远胜过那个什么武忠。
郑朗来到棺材前,摸索着,掏出火舌,将它点燃,说道:“汉臣,若是以后陛下问臣边事,臣向谁问策略?你这一去,国家长城无疑倒了一半啊。”
大家再次无言。
不要以为狄青不重要,若是国家打仗了,没有狄青真的不好办。
郑朗就是有金手指,具体策略还要靠许将领替其谋划,不然只能成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累死在五丈原,遗恨千古。
看着火舌在跳动,郑朗眼前浮现出自己与狄青相处的一幕幕,忽然泪如雨下,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