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范顺势,再次开启了小组扩招招人。
三个人的数量还是太少了,丰范必须要尽快让他的小组,也拥有健康的三级人才结构。
最关键是,看看有没有教授身份的人愿意进来。
短时间内,丰范想要自己获得一个教授身份,是不太容易的。那么想要拥有独立负责一个方向的资质,那就得吸引到至少一名教授级别身份的成员进来。
这次报名的人数更多。
上次,丰范千挑万选,才选出方世晓和莫文兰两个人来,属于是矮个子里拔高个。
但这次,报名名单里的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要更好。
显然,丰范接连两次做出来成绩,让众人看到了他的潜力。
一次可以说是运气使然,接连两次,而且是在同一个缝合吻合领域,那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丰范这个组长,是有能力带着他们,继续在缝合吻合领域做出来成绩的。即便是靠着前两个缝合吻合技术,也能衍生出一些高质量的课题方向了。
这次,丰范只是大致筛选了一遍,就挑出了五名高质量优秀人才。
这让他的人数,直接达到了八个人。
算是勉强有了一个结构架子了。
关键是,其中一个人的身份……
“教授身份?”丰范眼前一亮。
“只是这个教授身份,多少有些水分呀。”
“不过总归是个教授。”
丰范别的不说,只看这个教授身份,就直接接受。
史宏道教授报名来丰范的小组,其实也顶着不小的压力。
他在原本的组里时,本来就不受重视。
像是其他的教授身份的人,即便不是组长,起码也是个副组长的身份。
而他史宏道,只是空有一个教授的级别,连个副组长都混不上。
他看到了丰范这支小组,也看到了丰范接连出成绩,就想着过来碰碰运气。
至少混上个副组长的身份,说出去也光荣一点吧?
但他怎么说都是一个教授,突然来这种人数都没几个的新人组,总是会受到很多的关注。
很多人会争议、甚至非议他,为什么会选择去一个新人组。
只不过,在研究院的几个尖端组里,在得知去丰范组的教授,是史宏道之后,就没当回事了。
“原来是史宏道啊。”
“那没事了,我还说哪个教授去丰范的组了呢。”
尖端组里的人笑着道:”这位史宏道教授,虽说有个教授身份,实力水平却很是一般,属于那种熬资历熬年龄上了教授的人。“
“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连个副组长的名头都没混上。”
另外一人道:“我记得史宏道教授也呆过好几个组,不论在哪个组,他的表现都是平平淡淡,都比较一般,没有在哪个组混到副组长的位置。“
在这些尖端小组的眼里,史宏道的含金量,着实一般。
所以知道是他进了丰范的小组后,也就不怎么关注了。
……
丰范小组,会议室。
得益于他接连两次项目的成绩,再加上人数的暴涨,分配给他的“地盘”,也越来越大了。
除了原本的一间实验室手术室之外,这次还多了两间独立办公室,一大一小,一个实验室大厅,一间大会议室。
配置一下就充足起来了。
组里的五名新人,都来找丰范报道。
史宏道教授来时,也直接和丰范挑明了:“丰范组长,我这教授身份,其实有点虚。你应该也知道的。”
“我擅长的,只是做做助理工作。”
丰范看着史宏道的履历,微微点头。这履历,看着确实一般。似乎是靠年龄资历混上了教授身份,没多少真本事真实力。
尤其是在手术实操方面,史宏道比较差,不仅是本身实力不太强,随着年龄的增大,史宏道在手术台上也越来越不得心应手,体力,耐力,都跟不上了。
丰范和史宏道进行了深入的聊天,倒是发现,史宏道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他的理论经验,极其丰富。
或许是因为,在其他小组时,史宏道都是负责“核心大脑”的身份,所以他在理论论证方面,尤其是是否符合医学医理方面,是非常得心应手的。
这得益于史宏道多年来的知识积累。
就像是……史宏道更像是这研究院里,一位公认的基础医学老师一样,让他做一位需要开创精神的研究员,他是不合格的,但做一个判断是否符合医学医理的老师,倒是非常适合。
“我的各种术式,因为构建的非常快,所以常常让人不放心。”
丰范心里微微一笑,这个史宏道教授,倒是非常适合他这一组。
“尤其是庞本然主任等人,我之前的接连几次手术,他都不放心的专门过来盯着。”
“就是因为,我的治疗方案构建速度太快了,他们觉得没有一个压得住阵的老教授来负责医学医理,生怕我构建的治疗方案,在实例病人身上出了什么岔子。”
“而今后,有了史宏道这个基础最为浑厚的老教授来把关,想必领导们也能安心了。”
丰范现在最欠缺的,一个是真正帮助他完成手术的助理,一个是负责记录分析数据的分析员,另一个就是帮他“合理化”、“安全化”他提出来的治疗方案,并且帮他做背书的人了。
现在,助理已经有两个,分析员除了莫文兰再分配一个,也达到两个。做背书的也有了史宏道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