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袭击行动率先拉开了反戈一击的序幕,特别是在沈阳被东江军占领、建虏向建州撤退的消息传开后。
相继又有巴林部、扎鲁特部、奈曼、敖汉等蒙古诸部,加入到锡尔呼纳克杜棱领导的反正同盟之中。
在外人看来,这是建虏败亡,树倒猢狲散的必然结局。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东江镇军情部在郭大靖指导下的成功行动。
此时,在开原,反正的蒙古诸部头领齐聚,商议接下来的行动,而军情部的忽格儿便坐在中央,接受着众头领的恭敬。
忽格儿是蒙古人,早在南关大战时,便主动投降。被东江军俘虏后,先是为东江镇饲养军马,后来被军情部蒙古司招募,成为一名谍报人员。
他与被派往广宁地区,管理马市交易的塔力台,算是同僚。只不过,他执行的是秘密任务,没有公开露脸儿的机会。
但他和同伴能够潜入辽北,还是有塔力台的帮助,拿着紧俏的物资,行走于蒙古诸部之间。
摸着两腮的胡须,浓眉大眼的忽格儿看着下面的这些头领,暗自鄙夷。在他身份没公开前,这帮家伙对他可不是这副嘴脸。
“忽格大人。”呼纳克杜棱甚是恭敬地拱了拱手,陪着笑脸问道:“不知接下来,我等该如何行动,才能再立功自赎。”
为了自己和族群的利益和生存,蒙古诸部在各方压力下,也只能依附强者。
建虏败亡,虎墩兔再次东返,是可以预料的事情。现在,也只有东江镇能够提供庇护。
这些蒙古诸部虽然立了些功劳,却有些过晚,且斩获不多。对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实在是心里没底。
建虏人少,辽东地广,将他们安排到开原等地,自然是没问题。但开原属于辽东,东江镇却未必会让他们继续在这里牧放。
忽格儿笑了笑,说道:“诸部加在一起,应该有五六千人马,追杀迈达礼等建虏,应该不成问题吧?”
虽然早有所预料,但呼纳克杜棱还是和下面的诸台吉交换着目光,然后才躬身道:“在兵力上,联盟确实多于建虏。但在武器装备上,却又大大不如。五六千人马,胜算并不算高。”
停顿了一下,他又转了下口风,试探着问道:“忽格大人,不知道毛帅、郭帅会如何安置我等?我等心中忐忑,极为不安。”
忽格儿缓缓说道:“郭帅要惩罚为虎作伥的科尔沁部,把科尔沁草原划分给反正并作战有功的部落。不仅仅是你们,还有在广宁、锦州地区的诸部,也要在科尔沁草原求得牧放之地。”
嘿嘿笑了两声,忽格儿意有所指地说道:“说不定,他们已经出兵北上,很快就会杀入科尔沁草原了。功劳大小,可是和划分的草原范围大小有关系的。”
“原来如此。”呼纳克杜棱连连颌首,转向下面的众台吉,沉声道:“诸位,忽格大人的话,你们都听清楚了,可不要错过时机啊!”
蒙古诸部虽然名义上反正,并出兵打击建虏,但出动的却不是他们全部的实力。
现在,东江镇的态度已经明朗,接受他们的投靠归附,但得多卖点力气,可不是口头上喊两声就完了。
何况,迈达礼率领的部队并不全是建州女真,还有数百蒙古人。这些蒙古人能为建虏死战?
“怕只怕科尔沁部助战建虏。”扎鲁特部台吉是个年轻人,虑事不周,率先表示了犹豫迟疑。
忽格儿轻篾地一笑,“科尔沁部是建虏帮凶,他们心里岂不清楚?现在还看不清形势的话,科尔沁部也没存在的必要了。”
先前说是要惩罚,现在则要灭亡其部。凭东江军的实力,这不难办到,没人怀疑这一点。
在座的也都听明白了,对于科尔沁部这个建虏的铁杆盟友,东江军已经起了杀心。
现在,能救科尔沁部的只有他们自己,如果没有足够的立功表现,灭亡是肯定的。
即便如此,科尔沁草原被瓜分,也将成为现实。蒙古诸部将全部退出辽东疆域,连辽河套千里辽泽也将被东江镇收回。
“地下多水患,自驿堡墩台而外,居民绝少,四望无烟,惟芦苇萧萧耳。”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出,所谓的辽泽,就是典型的沼泽湿地。
尽管千里辽泽不仅难以通行,且难以耕种,但明朝把辽泽挡成边墙之外,形成了一个V形的走势,在军事防御上却是严重的失误,造成了防御上的被动。
这个V形相当于把辽东分成了两半,开原、辽阳和广宁无法形成有效的支援。
本来,开原至广宁的直线距离只有三百多里,但边墙如此走势,如果开原遭袭,从广宁增援,却要走七百多里。
而且,在V形的最下端,已经接近牛庄驿,那可是咽喉锁地,是极为重要的港口。
要知道,辽泽只在每年的夏季汛期出现。而从深秋季开始,雨季结束,沼泽干涸,辽泽就会收缩消失。
特别是在冬天,这里是通行无阻的,努尔哈赤便是依据此特点,发动的广宁之战,直接越过辽泽,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郭大靖的计划是改边墙改向,由白土厂门越新民北彰武台门,直达开原,将新民收入边墙之内。
按照明军目前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打法,已经不必再象以前那样耗费巨资,修筑高大的边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