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灵王之死
楚灵王十一年(前529年),灵王御驾亲征,讨伐东方小国徐国。
楚军包围徐国,但是,久攻不下。
时值冬季,天降大雪,雪深三尺,寒冷无比。
楚灵王不顾将士死活,身穿“腹陶裘”、外罩“翠羽披”,踏雪寻梅,好不自在。
大夫郑丹说:“大王你重裘皮冠,仍然觉得寒冷,何况将士们单衣铁甲站在风雪中呢?不如班师,待来年天气转暖,再用兵不迟?”
楚灵王却说:“我军所至,无有不克,徐城旦夕可下,不如多等几日。”
郑丹又说:“大王远离国都,倘若长期暴师于外,只恐国内有变。”
楚灵王不以为然,说:“大夫穿封戌镇守陈县,吾弟弃疾镇守蔡县,太子熊禄镇守郢都,何虑之有?”
且说公子弃疾,奉命镇守蔡县。
蔡国人朝吴劝说公子弃疾,只要你愿意,我们蔡国出兵,帮助公子弑杀昏君,取而代之。弃疾答应,事成之后,允许蔡国、许国重新复国。
朝吴四处奔走联络,三公子熊比、四公子黑肱、五公子弃疾,三家搭成同盟,一起行动。
朝吴通告蔡国、陈国,两国军民都盼望恢复旧国,所以,自愿拿起兵器参加。
楚灵王大军东征,国内空虚。
三位公子率领陈、蔡的兵马,星夜奔袭。兵临郢都城下,城中的接应大开城门相迎。
事发突然,猝不及防,太子熊禄被斩于乱军之中。
三公子熊比代理国君,四公子黑肱出任令尹,五公子弃疾出任司马。
人心思变,当国都兵变的消息传到前线,将士们散去大半。
楚灵王追悔不及,放声大哭。他说:“寡人并非为自己伤心,而是为了儿子。多么好的孩子啊,怎么会如此下场?”
郑丹说:“大王之前杀别人的儿子,今日能不到这种地步吗?”
事到如今,说别的无用,楚灵王下令班师。大军刚走到半路,将士们纷纷逃散,人马所剩无几。
楚灵王无奈,脱下王冠莽袍,挂在岸边的柳树上,准备逃走。
郑丹说:“大王不如暂且回郢都,看一看国人的反应,再做决定?”
楚灵王把手一摆,说:“这还用看吗?我到他们手上,有死无活。”
郑丹又说:“那不如去往其他诸侯国,搬兵求救?”
楚灵王把头一摇,说:“当初,我把他们都给得罪了,谁还会帮我啊。”
郑丹叹息一声,扬长而去。剩下楚灵王一人,孤孤单单流落在深山密林,慌不择路。
在山林中,连续饿了三日,楚灵王头晕眼花,实在忍受不住。他仗着胆子,钻出山林,想到山村里觅点食物。
路上,偶遇一人,原来是个看府门的小吏。
楚灵王上前哀求,乞讨一口饭吃,小吏为难地说:“如今新王有令,谁还敢为你做事?”
小吏撇下楚灵王,偷偷溜走。楚灵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等到深更半夜,上吊自尽。
数日之后,公子弃疾率兵赶来,只见王冠莽袍,不见楚灵王踪影。弃疾料想,楚灵王势穷力竭,必死无疑,于是,引兵而退。
朝吴在旁边,问弃疾,说:“当日起兵,乃公子你首举义旗,如今大功告成,岂可将王位轻易让于他人?旧王已去,新王未定,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公子弃疾闻听,连声称是。
再说新王熊比、令尹黑肱,他们只知道公子弃疾迎敌楚灵王,却不知道胜负如何。二人心惊肉跳,如坐针毡。
突然,有败兵回来报告,说公子弃疾大败。
到了晚上,郢都城外,喊杀震天,说楚王大军凯旋。
到了半夜,大街上人声嘈杂,兵车滚滚,说是楚王回城。
又过了一会,王宫门外,人喊马嘶,火光冲天,说是楚王驾到。
新王熊比、令尹黑肱,这两个无用的家伙,只吓得魂飞魄散,未作任何抵抗,就双双自尽。
等到宫门大开,楚王驾到,不是别人,乃是公子弃疾。原来,一切都是公子弃疾和朝吴巧妙安排,诈称楚灵王大军班师。
四位大哥全部归阴,王位如愿以偿落入公子弃疾的手中,今日之事,正应验了当年楚国太庙“当璧”的预兆。
公子弃疾即位,史称楚平王。
——听完楚灵王的故事,大家知道什么叫“孤家寡人”了吧?当你高高在上,漠视天下军民生死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你肯定觉得,是他们命该如此!对,是他们的命不好,但事至今日,这也是你的命,天意如此,岂肯相饶!
不过,楚灵王还算明智,最起码知道自己作恶多端,活该有这种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