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店村记事(六)
老王头扭头看了看,有些为难地道:“那对瓷瓶已经有人要了,定钱都付过了。”
“那真是可惜了。”李老板摇摇头道,“这样吧,我给您留个号码,要是这对儿瓷瓶过几天没人来拿,您就给我打电话。”说着从年轻人手中接过来一张名片,递给了老王头。
下了定就不能反悔,这也是古玩行一直传下来的规矩,这李老板倒是挺懂行,没有想着截胡。
“李老板,那这个佛像?”四儿在一旁赶忙问道。
“这个嘛……”李老板沉吟片刻,“最多五千块,成了我就要了。”
王老头又抽了口烟,一声不吭,抬头瞅了瞅四儿。
四儿见状连忙道:“老王头,五千不少了,上次你不是说有人才出一千么?李老板这个价钱很有诚意了。”说着背着李老板和那年轻人,使了几个眼色。
易言看在眼里,恍然大悟,低头笑了笑,却没有说破。
老王头看到四儿的眼神,又看了看李老板,似乎下了什么决心一般,叹了口气道:“成吧。”
李老板一挥手,身后的年轻人连忙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数了五千块钱递给了老王头。
四儿咧嘴一笑道:“李老板您真仗义!老王头,不只是这对儿花瓶,以后再找着什么好东西,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李老板。”
“那咱去下一家看看?”四儿回过头,堆笑对李老板道。
“恩,走吧。”李老板恋恋不舍地看了看那对花瓶,转身走了。
王小野若有所思地看着三人离开,又看了看老王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易言早就看完了那些东西,虽然不是多好的东西,倒是也几件老物件。于是问老王头道:“这堆东西,一脚踢,两千块钱。”
一脚踢,也叫一枪打,就是说一堆货不论好坏一起买卖。
老王头皱了皱眉:“太少了,五千。”
易言断然道:“两千五,成就成,不成就算了。”
老王头沉默片刻道:“成吧。”
易言点点头,招呼杨小满和黎晓星一起收起了地上的床单,又数了钱给老王头,转身离开了。
路上,黎晓星忽然道:“易哥,我觉得今天这事儿有点不对啊。”
“哦?”易言笑道,“你倒是说说怎么不对?”
“具体我也说不上来,但是总觉得那个四儿跟老王头好像是一伙的,他们在合伙骗人。”黎晓星皱着眉道。
易言心中一动,这黎晓星虽然只是个少年,心思单纯,但是却挺聪明。他于是笑了笑,拍了拍黎晓星的肩膀道:“小星啊,这件事你还真没说错,这就是个局。”
杨老头有些不相信地道:“不会吧,老王头真的是在骗人?”
易言笑道:“杨大叔,您认识那个四儿吗?”
杨老头摇摇头道:“不认识,不过经常在村里见到他,不知道是不是谁家的亲戚。”
易言笑着咬了咬头,又问道:“他是不是经常带着人过来?而且每次都会来老王头家。”
杨老头想了想道:“好像是,不过其他几家他也经常去。”
易言道:“那就对了。如果我没猜错,刚才那对花瓶真正的老板就是那个四儿,而老王头就是他请的托儿。咱们先回杨大叔家把东西放下,一会儿再去另外几家看看。”
接下来易言讲了自己的分析。
这个局里,最关键的人物是老王头,因为他之前确实有不少老东西,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东西恐怕也被他卖的差不多了,但是许多人都知道了老王头手里有真东西,这也就够了。
所以四儿就找到了老王头,自己充当领路人,老王头则在家里卖东西。
而且四儿带来的买主大多是些附庸风雅的土豪老板,本身对古玩并不是很在行。这些人是典型的“钱多人傻”,容易忽悠。
像今天碰到的李老板,对古玩也有些研究,不那么容易上当。那就在屋里摆一件真货,一来可以降低买主的警惕,二来许多想要捡漏的就会将错就错收几件假货,再装作不经意地想要把真货一起收走。但是屋里摆的真货当然不可能卖掉,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是了。
几人已经回到了杨老头家里,把东西放下,都坐了下来。
“刚才的那个李老板显然是第二种人。”易言道。
“恩,他好像看出来那佛像是假的,那为什么还要买呢?”黎晓星想到李老板的表现,有些疑惑地问道。
“简单啦,你想啊,老王头手里既然有真货,也就不在这一回,这次留条路,以后说不定就能从老王头手中捡个漏,那这五千块钱就没有白花了。”王小野拍了拍黎晓星的肩膀道。
“哦。”黎晓星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只是他恐怕没料到,这根本就是四儿跟老王头设的局,想要另寻机会捡漏,那是不可能啦。不过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就玩剩下的把戏了,也没什么稀奇的路数。”王小野又补充道。
杨老头也不禁咂舌道:“这里头还有这么多门道,俺可想不到这么多。”
“那易哥你买的这堆东西会不会也有假货?”黎晓星忽然问道。
“当然有假的。”易言随口道。
“那怎么还买?”黎晓星急道。
“有假的,当然也有真的在里面。你放心吧,肯定不会亏本就是。”易言拍拍他的肩膀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黎晓星拍拍胸口道。
几人休息片刻之后,又跟着杨老头去了另外几家,情况果然都跟老王头家里差不多。
易言他们刚从一家里出来,忽然半道上有人悄声喊道:“三哥!”
杨老头回头一看,原来是本村一个破落户,也是本家,因为长了一脸的麻子,大家都叫他杨麻子。这杨麻子家穷人丑,又游手好闲,在村里风评极差,所以一辈子也没讨着老婆。
最早也跟着杨家三兄弟一起为非作歹,可惜又喜欢倚老卖老,杨家三兄弟连自己老爹老娘都不看在眼里,哪能看得上他,于是闹了一场之后便不欢而散了,现在只能打点零工讨个生活。
杨老头见是他,便微微皱眉道:“麻子,你有啥事儿?俺今天又客人。”
杨麻子嘿嘿笑道:“三哥,我找的就是你这几个客人。”
“俺告诉你,你可不准胡来,村长可知道他们的事儿。”杨老头警惕道。
“三哥,看你说哪儿去了?兄弟是那样的人么?”杨麻子装作一副仗义的样子,夸张道。
“那你想干啥?”杨老头问道。
“这几位小兄弟不是收古董的么?不知道收不收铜钱?”杨麻子搓了搓手,对易言他们有些矜持地道。
“你别拿你那假东西糊弄人,俺这几个客人可不上你的当。”杨老头说着拉着易言他们就要走。
“哎,三哥,你别急呀,我这次说的是真的,东西就在我家里,我带你们去看看?”杨麻子有些着急地拉住了杨老头。
易言见离中午还早,而且村里几家号称有古董的也都转了差不多一遍了,于是笑道:“杨大叔,咱们就去看看吧。”
杨麻子见状一拍大腿:“还是这小哥会做生意。”
杨老头仍然不放心,对易言道:“你们是不知道,麻子跟着杨大他们之前可没少骗人,你们可得小心点。”
杨麻子被杨老头当面戳穿,也不尴尬,嘿嘿笑道:“那都是陈年旧事了,提他干嘛。现在我杨麻子早就是五好村民了,就差村长搬个奖了。”一边说着,在前面领路,带着易言他们去了自己家里。
杨店村因为在山洼里,交通不便,整体经济水平比较差,房屋也有很多老式的石头房和土坯房,村里盖起了砖瓦房的估计不足一半。
这杨麻子自己一个人,房子更是懒得收拾,院落和房顶上长着一尺深的荒草,乍一看就跟没人居住的荒宅一样,院门和屋门根本就不用落锁。
杨麻子没好意思让易言他们进屋,让他们先在院子里等一会儿,自己进屋一会儿,拿着一个但是已经脏的不像样子的面口袋出来了。
在院子里找了块平整干燥的地方,把古钱小心翼翼地倒了出来。
易言蹲下身,随手拨拉了一下,顿时微微皱眉。
这批古钱大概有两三百个,上面大多沾有干泥巴,似乎是刚出土不久的样子。
而且年代也都不一,从汉代到清代,不一而足。但大多在市场上价格不高,而且很多都生锈了,确实没太大的价值。
古钱收藏跟其他古玩一样,尤其讲究物以稀为贵,可以说完全是由存世多寡来决定的。年代久远的古钱的确较为珍贵,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都是越值钱的。
比如这堆钱币里,大部分是些汉代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北宋通宝和一些大清铜币,这些钱币虽然有些确实很有年头儿了,但是市场价格确实低的离谱,恐怕也就是块儿八毛钱就能收得到。
真正比较值钱的,大多是些短命王朝或者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因为存世量极为稀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古钱币专业玩家把其中价值最高的做了一个总结,叫做古钱“五十珍”。这其中的钱币大多在万元乃至数十万不等。
“麻子叔,你这钱也太破了,都是铜锈,连字儿都看不清啊。拿出去估计连废铜都不如。”黎晓星抓了一把锈迹斑斑的古钱对着杨麻子道。
本书源自看书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