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陈胜
两人一震,却见门推开了,走进来四个汉子,他们不是别人,正是那太子丹,杜西同和陈胜,吴广,四人进来,杞郎便起身迎到:“原来是太子阁下和四位仁兄,这么晚了,诸位仁兄难道还不想休息?”
“没有打扰你好事吧,杞郎公子?”太子丹怪眼一翻,意味深长的盯着杞郎,冷声问道,杞郎俊脸一红,讪笑道:“没有,没有,怎么会有呢?小弟我亦正准备回去休息,这不。几位仁兄便来了!”
“依在下看,公子你怕是没有想要回去的意思,怕是想在这里抹黑我的秦舞阳兄弟抹黑倒底才心甘?”那太子丹毫不留情,直面指出。
杞郎一脸窘迫,好生尴尬,忙偷偷瞄向江女,却见江女也是杏目圆睁,冷望着他,像要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一般。
在她的心里,师兄秦舞阳那可是天神一般的人物,秦舞阳那顶天立地般的汉子,怎么容得别人去抹黑和玷污,就算他真的会去刺杀杞郎,那绝对也是因为杞郎做错在先,犯了他的禁忌,他才可能拔剑相向,她的秦舞阳师兄是绝对不可能滥杀无辜的,绝不可能。
所以她说:“杞郎哥哥,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吗,秦舞阳为何要追杀于你?”
面对江女如电的目光,杞郎总是惭愧的低着头,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瞬间变得太矮小,太卑微,太无法与江女心中的人相抗衡了,他只得说:“江女妹妹,你信我么,你信你的杞郎哥哥么?”
“你自己都无法信自己,叫别人如何去信你?”太子丹发出一声冷哼,冷笑着问。
杞郎的脸变得寒冷了起来。
他身边的那陈胜发话了:“太子丹兄,我们敬你是曾经的燕国太子,才给你三分薄面,请你不要得寸进尺,咄咄逼人。”
“你这是在警告我么,还是在提醒我?”太子丹扬嘴一笑,回目而问,他回脸看向那陈胜,却见此人浓眉大眼,器宇轩昂,看起来亦非凡俗之辈,而此时却是虎目圆睁,对视着太子丹他,一股当仁不让之势,亦回他道:“没有警告也没有提醒,我只是说出了事实。”
“你说出了什么事实?”太子丹笑亦非笑的冷问道。
陈胜说:“就算是当今皇帝都无权管别人的私事,你身为一个亡国太子却在此指手画脚,难道不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吗?”陈胜字字若刀,刻向了太子丹的脸。
他的话让太子丹的一张老脸倾刻间黑云压顶,难看之至,太子丹怒极而笑:“本王再如何废,亦是一代堂堂燕国太子,难道还会比尔等草民下贱的?”
“哈哈,下贱?你说我们下贱?那我姓陈的想问一问太子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陈胜朗然而笑,针锋相对,对于太子丹的高傲与狂妄,他却完全不放在眼里,而他这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却像一声惊雷,震响在太子丹与众人的耳中,他们不知道这记惊雷不但能震响在他们的耳中,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震响在秦朝的大地上,震得天崩地裂,山河破碎,血雨腥风,王朝塌陷。
当然,或许没有多少人能够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太子丹干干一笑:“从阁下的话里听得出,阁下似乎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用这句,回答了他,他把堂堂太子丹比作了燕雀,而自己则是那鸿鹄,太子丹竟然没有发怒的意思,或许他已明白,天意如此,自己的时代已经归去,该是更新换代的时候了,他深盯着眼前这个叫陈胜的年轻人,像是看遍了时代变迁,竟一时没有了话语。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是如何记载陈胜的生平的吧:
陈胜,字涉,阳城人,他年轻时给人当雇工,对同伴说:“苟富,勿相忘!”同伴们笑他是痴心妄想,他长叹说:“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啊!”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从“少时”和“尝”可见青少年以后,尤其是起义前之陈胜非雇农,否则史迁不会如此用词,“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闾左之人乃贫苦农民,但文中看不出陈吴亦闾左之人,因为文中仅说“皆次当行”,否则无以解释同行二名尉官。
陈胜身份应从二个方面考察:一是“少时”,即青少年时代,这时陈胜身份是雇农,这是没有疑义的,二是“少时”以后,尤其是大泽乡起义前的身份,从司马迁的记载看陈氏起义前的职务为“屯长”,因此弄清“屯长”地位,就可确定陈胜确切身份。
屯长爵位当为第五级爵大夫,这样,论职屯长在徒卒之上,论爵五级大夫高于四级不更,职与爵在徒卒与屯长的关系上是理顺的,据此得出结论:陈胜身份是——职为屯长,爵为大夫,秩二百石,陈胜为屯长,虽非高官厚禄之人,但也决不是一般贫苦农民。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戎守渔阳,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
他和其他九百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然而据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来看,秦律规定“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
原文“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
而且如果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原文“水雨,除兴”。并没有“失期法当斩”这样的规定。)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
是夜,陈胜悄悄找另一位屯长吴广商议,吴广,阳夏人,也是穷苦出身,他们虽然结识不久,但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陈胜对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上千里路程,怎么也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与其都是死,还不如选择为国家而死,干一番大事业?”陈胜接着又对时局进行了分析:“天下人已经苦于秦朝统治很久了,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听说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贤能,却被二世无故杀害了。还有一位名人叫项燕,曾是楚国名将,战功卓著,又爱护士兵,很受人爱戴。现在老百姓并不知这两个人是生是死,我们何不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呢?”吴广很佩服陈胜的胆略,觉得他的主意符合当时的人心,完全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决定。
古时候盛行预测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动。
陈胜和吴广经过一番谋划后,又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聪明的卜者知道了他们的用意,便说:“你们的事业能成功,且能为百姓立大功,可是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后非常高兴,并从卜者的话中悟出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
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wàng)”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
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提着灯笼,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wàng)”!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
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现在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戎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陈胜见时机基本成熟,就让吴广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们赴边的将尉,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大怒,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戎卒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一名将尉。
随后,陈胜把900名戍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意思是:各位,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戎守边塞的苦役十有六、七也要送命,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戍卒对秦王朝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如同冲溃了堤坝的洪水奔泻而出,齐声高呼:“我们愿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