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温解道德经 > 第16章 致虚极,守静笃

第16章 致虚极,守静笃(1 / 1)

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释义】

致虚极,守静笃。

“致”者,达到也。“守”者,守护,看守也。“笃”者,保持不变。

此句释义为:

达到“虚”的极致,守住静的状态,保持不变。

解:

在这里的“虚”,指的是心无杂念,这样的极致,就是一点杂念都没有。然后守住这样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就是我们最为专注的一种状态——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无论是看书,工作,学习,真的上劲儿了,投入进去的时候,有时候别人叫你你都不知道,时间的流逝也不知道,指的就是这样的状态。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此句释义为:

万物一起生长,我就凭借着“静”的状态去“观复”。“观”便是看,是观察。“复”便是回到原本的样子——即万物的本来面目。

解:

此句说的,便是以专注之状态观察、分析、研究,而后“复”之。意思大家应该都懂,只是这个字,实在不好找一个现代流星的说法来描述。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物”即“万物并作”之“物”。“根”,根本。

此句释义为:

把这些无,都“复”之,归到根本上。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归于这样的根本就是“静”,这是我们“致虚极,守静笃”的“静”的引申义,即剥离我们的认知之后,归于道生之状态也,也就是说的,一个物的,最初的状态,根本的状态了,这就是“复命”,“命”是一个过程,从生到死的过程,“复命”就像是将一个老人一点点的变成婴儿一般。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此句释义为:

“复命”是不变的,“知”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治”,我们“知”这样的不变的,这叫做“明”。“明”又是什么?日月同照,秋毫必见,这就是明白啊。

解:

最初的、根本的那个状态,或者可以说是一些规则,是不变的。我们要“治”这些规则,即指的是学习领悟这些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明”,我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也感觉老子在说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呢?

不知常,妄作凶。

此句释义为:

不学习这些东西,你“妄作”,就是胡乱作为——比如我们认识学习到,植被可以巩固堤防,但你不学习这些,非要将堤坝上的树木都砍去,然后光秃秃的,大雨一来,水位上升,发洪水了,这不是“凶”么?

解:

不了解事实,不了解规则,妄作,这就是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句释义为:

我们学这些基本的规则,了解掌握它,这个表现出来的现象。怎么样呢?“容乃公”,这样的现象,就是“公”,“公”就是共同的,都应该这么做的,普遍的。而这便是“公乃全”。“全乃天”,这样的普遍的,“乃天”,“天乃道”,这些啊,就是我们对“天之道”的领悟,是我们所认知的规律、定律。我们认知的这些规律和定律,“乃久”。(不乃久的,好意思叫定律么?)“没身不殆”,就算是我们死了,这些规律也不会消失,还存在着。

这一段话,很系统的讲述了什么是“知常”,一步一步,将之说的清晰明了,我这里也没有必要多说废话了。

最新小说: 封门 宫心计:婉后传 两世奇缘 画情为牢,溺爱天价前妻 魔斗之王 水晶地图之冥冥之终 重生英国香港大领主 倾世妖妃:嚣张王爷妖娆妻 错爱千年,黄粱一梦 灵异之驱魔天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