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自立的号角 316
石瑞娟今天准备在好姐妹成莹的媒体公司里采访五个人,目前还剩下两人没采访完。其中一个自称艺名为“疙瘩”的瘦小个男子表示,说他自己其实才是剧本内容的实际撰写者。
为此,旁边的“凌胖子”跟“疙瘩”争论了好一阵子。两人似乎经常做这类事情,嘴里互相挖苦着,甚至开始进行非常恶毒的人身攻击,但手里做的活却没有丝毫要停下的感觉。
这瘦小个“疙瘩”不但说话极为贫嘴兼臭嘴,他所写的剧本内容里,也颇多低俗风格的笑料。
由于成莹公司制作的影视剧作品只在非黄金时段播出,即在正常人上班的时候播出,石瑞娟几乎从没看过自己好姐妹公司的作品。但据“疙瘩”自己所说,他与“凌胖子”的低俗笑话作品可很受观众欢迎。
“可惜没有年轻姑娘喜欢看啊。”瘦小个男子当时这么说:
“喜欢看我们哥俩作品的观众,基本都是些上了年纪,且文化程度偏低的老人。要有又年轻漂亮又有文化的姑娘喜欢看该多好。”
石瑞娟当时不禁暗自腹诽:
“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女孩子谁会喜欢看这些东西啊。”
她自己自认就属于这类“女孩”,只是这些话不好直接说给采访对象听而已。
关于这两人过去与志爷的关系,石瑞娟目前还没机会细问。但在认出眼前两人是谁的时候,她便已先有了些印象。
她知道这两人以前是一对喜剧艺人组合,志爷公开承认过“这对组合是本大爷的徒弟”。
“凌胖子”和“疙瘩”两人原来都在片场里跑龙套,在志爷人气最为旺盛的那段时日,这两人也不知交了什么好运,居然拜了当时全国知名的喜剧艺术家志爷为师。
在志爷因为年岁渐长,渐渐不敢或不再愿在银幕上作践自己的时候,这类“粗话”基本都交给两个徒弟代劳。
听说过志爷的人大多也知道:志爷这辈子可没正经收过几个徒弟。尤其是“凌胖子”和“疙瘩”这两个徒弟,可是正经在公众面前举行过拜师仪式,然后才正式拜入志爷门下学艺的。
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在了解个中原因以前,基本都觉得这两个不肖弟子是“欺师灭祖”的败类。
在公众的认知里,这两人在拜志爷为师以前,都不过是靠在片场跑龙套混饭吃的小人物。可他们后来借着自己师父,即志爷的光,都成长为王土国灼手可热的喜剧明星。
当志爷渐渐退出台前表演工作,逐渐转向从事幕后制作,及发掘新人的时候,这两个徒弟忽然与师父闹翻了。这两人出名了以后,居然将师父一脚踢开,然后出来“单飞”。这种行为在公众的认知里,自然属于“欺师灭祖”的典型!
当石瑞娟提及这些往事的时候,“疙瘩”一副欲言又止的德行。而旁边的胖子凌至聪嘛,自然又是满脸通红。由于这胖子现在的呼吸格外急促,旁人又看不透他的心思,自然不知他为什么而脸红。
问出上述话的时候,石瑞娟其实已经尽量将话说得婉转些。她是想从对方嘴里打听到一些事情,可不是想用这些话激怒对方。
三个人沉默了好一阵子。
狭窄的工作间里,除了计算机键盘被敲得“咯咯”作响以外,只剩下“凌胖子”象拉扯风箱一般的喘气声。要是没有先前的印象,石瑞娟肯定会认为这胖子“哮喘发作了”。
接下来最先说话的人是胖子凌至聪。他见“疙瘩”一副有话想话却又不敢说的德行,便主动问了搭档一句:
“你要不敢说就我说,反正那个人主要针对的是你,又不是我。”
听到搭档貌似风凉话的提问,“疙瘩”顿时发飙了:
“死猪头,当时鼓动我跟那个人翻脸的人是你好不好!!要不是你说跟那个人混下去没前途,现在我搞不好正在空调房里跟哪个女明星玩呢!”
由于先前的印象,石瑞娟看不透“疙瘩”此刻的怒气到底有几分真实。
凌胖子毫不示弱:
“是你自己公开说了那种傻叉话,那个人听到以后才主动冷藏你啊!你长在脖子上的那东西要是真有点用,一开始就别说那种蠢话好不好!”
对于两人口中的“那种话”,石瑞娟倒也有点印象,中间的粗话被她忽略了。她记得“疙瘩”出名以后曾公开表示,说有了他“疙瘩”以后,喜剧表演这行当里有没有志爷都一样了。
石瑞娟还记得自己当时想到:
“哪有这样说自己师父的啊?”
“凌胖子”和“疙瘩”接下来争执了好一阵子。石瑞娟从这两人的争吵里听出,这两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叛出师门”,而是符合王法手续的“解除用工合同”。
在现在石瑞娟才知道,原来这两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拜入师门”,而是与志爷签下正经的用工合同,然后开始为志爷打工。是有了这合同以后,这两人带着“被志爷雇佣艺人”的背景,然后以“志爷徒弟”的身份被推广到了大众面前。
而当两人出了名以后,便觉得那用工合同里的条文极其不合理。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挣回的血汗钱,自己却只能拿到其中的一成,还不包含要交给朝廷的税金。这种条文十个人看了,起码会有九个人觉得不合理,剩下那个则是白痴!
正因为这不合理且霸道的合同条文,“凌胖子”和“疙瘩”两人出名以前便已心生不满。但当时两人又舍不得傍上志爷这棵大树的机会。等他们出了名以后,觉得自己有能力独自在行内挣钱,便宁可倒贴大笔违约金,也一定要脱离那合同关系。
话听到这里的时候,石瑞娟倒觉得眼前两人是十足的败类:
“合同是你情我愿的嘛,要觉得不满意,难道在签以前不会提出修改意见吗?一开始肯定是巴不得有机会抱志爷的大腿,多不合理的条文都先答应再说。等抱上去以后才觉得这不满意那不满意,这根本是挑三捡四的猴子所为嘛。”
她在这么想的时候,“凌胖子”和“疙瘩”两人之间的嘴炮可没停下。这下倒省了石瑞娟许多心思,她在旁边充当背景板,手里拿着录音笔录下全过程就好。
她听了一段时间,才觉得自己先前想的事情不太对:
“原来还有这些内幕啊?”
石瑞娟先前想过,觉得有些事情旁人看似可以接受,但当事人自己却未必能够接受。所以她虽然觉得这两人是十足败类,却没把话直接说出。可当她听到接下来的这番话,了解到其中的黑幕以后,对志爷的所做所为再没先前那种“你情我愿没有强迫”的观点了。
志爷这两个曾公开宣布“按传统风俗收入门中”的徒弟,与师父解除了用工合同以后,便开始自行在娱乐圈中闯荡。
志爷的为人如何姑且不论,但他在喜剧表演领域的造诣之高,却是全世界有目共睹。他看得入眼的喜剧艺人,其专业水平造诣可低不到哪里去。
瘦小个“疙瘩”的语言习惯虽然粗俗,却不会让大多数听者觉得不堪入耳。这些相当粗俗的话语,反而能给听众带来更多“喜感”。
尤其当“疙瘩”与胖子凌至聪互相搭配演出的时候,就连根本不知道这两人来历的观众,光凭胖瘦高矮的第一印象,就已能让这些观众感到想笑。
一个动不动就满脸通红的“老实”胖子,配一个“毒舌至极”的瘦小个,光是外形就足够喜剧效果啦。
“凌胖子”和“疙瘩”两人“叛出师门”以后,在娱乐圈里闯荡了一段时日。期间他们通过当时的经纪人,参与了几部影视剧的演出,收视率说实话的确满不错。
后来因为志爷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说他对这两个“欺师灭祖的畜生”很反感,才断了这胖瘦两人的财路。
在志爷的“封杀令”之下,这两人再无法从事台前的表演工作。但两人好歹从艺多年,除了表演喜剧以外,还懂得不少制作影视作品的专业技术。如写剧本,如剪辑影片。
靠着这些技术,这两人与以前结识的成莹一拍即合。成莹向家里借了钱,又有了技术骨干,所以才开起了现在这所公司。
至于“德叔”和“应哥”的加入,那已是成莹公司成立以后好久的事了。
至于李硕源这“老李头”嘛?他在成莹公司里的工作岗位,只是纯粹的保安而已。他过去如何如何,与他现在的工作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大家顶多只知道他以前曾当过志爷的经纪人,已没几个人记得这“老李头”也曾是艺人来着。
在场的争执的两人,及一旁冷眼录音的石瑞娟都不知道,志爷所谓的“收徒弟”,实际上根本就是想找到合适的跟班。
志爷觉得自己早就是全国知名的大明星,有足够条件一直把钱挣下去,所以他从一开始便根本不打算捧红别的艺人。他觉得那样赚钱太慢,且别人可能会抢了他的财路。志爷之所以宣称那些人是他“收的徒弟”,其实是与那些曾与他志爷合作过人有关。
这迟大志在“有条件”以后,总觉得当年那些合作伙伴的态度不够谦卑,没把他志爷象“众星捧月”一般膜拜着,而是把他看成了彼此平等的合作对象。由于志爷从不觉得自己与那些伙伴之间有什么平等关系,当他一旦与其中某些人翻了脸,然后当对方还有能力支持时,他便会用各种手段断了当年伙伴的财路。
在这以后,迟大志才会用“收徒弟”的方式,来羞辱当年的合作对象。明眼人都会查觉,志爷后来收的那些所谓“徒弟”,其外貌特征与他当年的合作伙伴极其相似。尤其是那一胖一瘦的组合方式,分明就象“应哥”及“德叔”两人嘛。
至于按传统风俗收来的徒弟,却签下现代的用工合同?自然是因为志爷想用这种方式把徒弟捆在身边。
后来除了几个实在不舍得放弃志爷这棵大树的人以外,其他徒弟都选择了离开。但当他们见到“凌胖子”和“疙瘩”两人离开以后的“惨状”时,离开志爷身边的方式,便显得要相对“婉转”得多,比方说借口“回乡下种地”。
正因为如此,与志爷脱离了关系,然后被志爷所封杀的“徒弟”,就只有“凌胖子”和“疙瘩”两人。也正因为如此,志爷后来不但没再收什么徒弟,也没再跟人签什么用工合同。
最后能留在志爷身边的人,都是象“马屁精”老马那种人。志爷只需凭自己的好恶来与这类人相处,根本不必牵扯到任何王法的手续,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比以往还要恶劣得多。
“凌胖子”和“疙瘩”两人互相挖苦了好久,似乎是因为忽然想起身边还有人,忽然想起身边这年轻姑娘的记者身份,便纷纷主动表示“有大内幕要爆给记者听”。
成莹先前向两个合作伙伴介绍自己这好姐妹时,只说石瑞娟是海州电视台的记者,却故意忽略了“实习”两字。不知她是因为不在乎“实习记者”与“专职记者”的区别,还是不想让自己的姐妹给自己丢脸?
石瑞娟接下来听到的内幕,算是她自入行以来,所接触到最能震撼人心的消息。如果把这消息公开出去,有好多曾经是志爷“拥趸”,或现在还是志爷“拥趸”的人,恐怕都会体验一次人生观崩溃的滋味。
据这两个志爷的“前徒弟”所说,志爷那所谓“知名慈善家”的头衔,完全是靠炒作炒回来的。
志爷的确每年都有捐钱,基本都是在向海州当地的民间慈善机构捐款。这类民间慈善机构与官办的那些不同,并不喜欢收相等数额的实用物资,反倒喜欢直接从捐助者手里收钱。
向这类民间慈善机构捐款以后,志爷会让他的会计师凭捐款收据,到官府去办理“以捐代税”的手续。
王土国的王法里明文规定着这类手续,其用意自然是为了鼓励有钱人多参与慈善事业。王土国全国各地官府为了加大这方面的执行力度,在统一贯彻“以捐代税”之余,各地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还会提供“各具地方特色”的一定程度的优惠服务。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享有“以捐代税”而捐钱,石瑞娟倒不觉得有多奇怪。这类人和事在王土国全国各地都常见得很,根本没什么报道的价值。
难道人家正经企业家的钱就是从天上掉下来,而不是辛辛苦苦挣来,自己的血汗钱就活该拿给外人花?当然是“好有好报”才合理嘛。
而据“凌胖子”和“疙瘩”这两个叛出师门的家伙所说,他们口中“那个人”的想法,可不是如此简单,且“那个人”也绝对也不是什么正经企业家!
某些自以为聪明的暴发户为了博取个好名声,总喜欢参与些什么慈善捐助的活动。他们通常是“人到了慈善活动,却不掏多少钱出来”。或是“口头上表示肯定会出钱,事后却用各种理由推脱”。
以上这类近乎脑残的寻常欺诈手法,在这年头连近乎“老年痴呆”的年长者都骗不过去,更别说石瑞娟这种社会经验丰富的年轻人了。
按照志爷那两个徒弟所说,迟大志一惯的手法,可比寻常的欺诈手法厉害得多。
某些坏心眼在慈善活动上光说,却从不现场掏钱,可他志爷却向来能说到做到。他事先说自己这回要捐多少钱,就总能当场将足够金额,交到在场的民间慈善机构工作人员手里。
别人在慈善活动上捐了款,并接受活动邀请而来的某些记者采访,然后基本都会在口头上貌似谦虚一番,但肯定是实则褒扬夸赞自己。可志爷却从来不这么做,他在旁人眼里看来,可是十足的谦虚,一点也不会自夸。
他从不公开夸赞自己,但在信息网络及各大实体媒体里,都常会出现夸赞志爷“乐善好施却从不自夸”行为的新闻。
听了“凌胖子”和“疙瘩”两人的话,石瑞娟似乎想到了什么:
“难道..”
“就是啊。”除了满脸通红以外,一直显得相对和气的凌至聪似乎也不耐烦了:
“那些慈善机构请了这么多专业会计师,总不可能是为了请来点钞票吧?姑娘你看起来也是聪明人,画公仔用不着我连肠子都画出来吧?那个人与某些人勾结在一起,只要花不多的钱,就能换回足够乐善好施的好名声啦。在一个地方捐钱,然后换回全国范围的名声,多划算啊。”
海州方言有一句“画公仔画出肠”的俗语,是用来形容“过度描述某事物细节”的行为。
见眼前这姑娘的表情正半信半疑,似乎不太相信刚才听到的那些话,“凌胖子”又说起志爷别的劣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