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自立的号角 365
除了闭眼准备睡觉以外,人的双眼一旦看不清楚事物,过不了多久便会开始胡思乱想。加上关心自己的兄弟,刘佳先前看着四对车灯不住乱晃,已是越看越觉得紧张。当他看到山路上忽然冒出的火花时,先前的“紧张”已迅速往“崩溃”方面变幻。
这火花其实就是“战神”保险杠开始“拖地”时,与水泥路面摩擦而产生的火花。青云山上的道路表面一部分铺沥青,一部分只有水泥。这只是由于分段施工所造成,并没有什么特殊含意。
才过了仅仅几秒钟,刘佳便再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双手先是抓住身前人,即摄影师的背后衣物,随手象丢垃圾一般将这“障碍物”丢到身后,然后将自己大半个身体都探出直升机舱外,向下方山路上不住的张望。
他往下方探身张望的举动,是因为他下意识觉得自己与下方相距太远,所以想尽量拉近些,以便看得更清楚。这一下可谓十分情急,他甚至没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之前随手一丢,更没有顾忌会否将摄影师给丢出机仓之外。
幸好摄影师有认真遵守《直升机乘员安全事项需知》,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及其操作的摄像机,都用安全带牢牢地连接着机仓内部。即便被刘佳这么随手一丢,摄影师也只是被推了个簸跄,摄像机也只是吊在半空乱晃,而不是一连串翻滚然后摔出舱外。
两名站着的乘客都有惊无险,但直升机驾驶员此时却面临着好大一场危机。由于刘佳是四名乘客里体重最重的人,他这一连串来得又快又猛,加上被他抛开的摄影师及摄像机,两者重量相加也不比他体重轻多少。机仓内忽然发生如此情况,直升机当前飞行姿态自然会受到影响。
坐在直升机驾驶正副驾驶座位上的那两人查觉身后情况以前,整架直升机可是上下颠簸摇摆不定了好一阵子。
这可是飞在天上的直升机,不是在地上行驶的机动车。如果状况发生在地面上,管它什么意外状况,只要尽快停稳就好。可直升机是在天上飞的大型金属块,出现了这种突发情况,想解决眼前这种危机,当然不是直接“停稳”即可办到。
直升机驾驶员在副驾驶,即尼德兰天才小公主凯丽-休斯的帮助下,两人历尽艰难才直升机的飞行姿势调整好。天才小女孩原本懂得飞行理论,在先前的安全飞行过程中,她很快便掌握到实际操纵直升机的基本要素,却没想到这么快便派上用场啦。
在直升机重新飞稳以前,刘佳已再次注意到地面的状况。他虽然看不清下方两辆“超跑”的具体姿态,但他起码能看到两辆车正继续一前一后追逐不休,他这才安下了心来。至于他稍后被直升机上其余三名乘客严厉警告,这都是些闲话了,在此不必多提。
潘思冬不顾自己座驾保险杠脱落,一直起劲地驾驶着“战神”往前冲刺。小关被先前那情况这么一吓,虽然过不了多久他便稳住了心智,但当前车速多少会受到些影响。
要不是接下来又有一段较直的山路让他提速,“传奇”搞不好会被“战神”越抛越远。
青云山路往下山方向驶出“十二弯”以后,道路往南向延续百米左右,道路便渐渐开始往西边拐去。这都是由于山势的影响。
公路毕竟只能修在足够稳固的地面上,人为加固之类状况可免则免。如果是开凿隧道倒是简单,但想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凭空”把路修过去?目前的高架路桥技术虽然能办到,但成本却不低。
青云山上的公路可是由朝廷出钱修建,修建道路的方案当然会考虑到成本问题。有高性价比方案不选,非要选贵的方案?难道非要胡乱浪费人民交纳的税金不可吗?!
沿着西南朝向的山路行进九百多米,前方出现的弯道,便是被飙车爱好者尊称为“十三弯”的地点了。
这“十三弯”与先前某几处弯道路况极其相似,都是几乎呈环型的“大拐弯”。这里的路况倒是不错,可供车辆通行的路面空间十分充裕。
“十三弯”可不简单,因为在飙车爱好者眼里,这“十三弯”的下山方向有个陷阱。下山车辆驶出“十三弯”后没多远,前方便是一处上下落差相当陡峭的斜坡路。如果对周边环境不够熟悉,驾驶者甚至会产生“前边没路了!”这种错觉。
潘思冬长期在青云山上飙车,她对这“十三弯”的路况自然非常熟悉。她的“战神”在驶入“十三弯”之前,她已开始减慢车速。等“战神”驶出“十三弯”的时候,时速已降到一百公里以下。
以这种车速驶上斜坡路,是最稳妥的作法。整条“十三弯”里潘思冬一直刻意放慢车速,直到后方“战神”驶上陡峭的斜坡,潘思冬她才开始调整档位以提升车速。
先前被吓了一跳以后,小关的情绪虽然平复了不少,但多少还是会残留一点影响。这影响令他一时间忽略前方的路况,直到弯道前方的道路忽然“消失”,正扭动方向盘以便调整行车姿态的小关,才忽然想起“前方有个大斜坡”!
现在才打算减速?已经晚啦!
即便是“传奇”这种超级跑车,也不是想快就快想慢就慢的“神车”。那种“神车”只会电玩游戏里存在!
已然来不及降低车速的“传奇”,正以时速一百六十公里冲过“十三弯”的“传奇”,由于出弯后路况急变,整个车身一下子便凌空飞了起来。
车身前冲的力度比轮胎抓地力度强时,车自然就能飞起来。至于接下来能飞成什么德行么?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里只需记住一句话:
“轮胎一旦离开地面,抓地力再强也没用!”
出弯的那一瞬间,小关下意识调整好车头所对准的方向。“传奇”接下来虽然凌空飞了一段,但好歹没飞到道路两侧防撞栏的外侧去。
“传奇”这次飞行的距离倒也不长,总共也就往前飞了数十米而已。“传奇”落地的时候,反倒落到了“战神”的前边。在落地的那一瞬间,还真是被“传奇”占据到领先位置。但这优势并没维持多久,“战神”马上便反超了过去。
“传奇”的直线加速性能比“战神”优秀,在落地后的这小段直路里,“传奇”为什么会处于劣势?这与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关。在这里不多说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只是简单交待一下现场情况:
“传奇”在飞行的时候,小关因为紧张而下意识踩住油门没松。由于车辆动力系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在整段飞行过程中,“传奇”的发动机一直处于最高功率运转状态。自落地那一瞬间开始,由于动力系统重新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会连带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状况。
这么一来,“传奇”的车速虽然没减慢,但一时间也无法进一步加快。反而刚处于劣势的“战神”一直稳稳地行驶在地面上,车速正一直保持稳步提升状态,当然一下子便反超上前去。
潘思冬瞄了一眼“战神”的主后视镜,她向里面正渐渐变小的“传奇”冷笑了一下。她现在可没有丝毫“让赛”的想法,冷笑之余她的车速不减反增。
由于小关先前在“十三弯”的失误,两车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大了许多。从“十三弯”到“十四弯”虽然有两千米左右的距离,道路却又依山势而建,途中没有什么明显的弯道,两车之间差距变化并不明显。
作为被飙车爱好者奉为“公路之王”的“战神”,其综合性能虽不如“传奇”,但绝对弱不了多少。接下来无论是往东驶的一公里路程,还是往南驶的九百多米路程,“传奇”也只能紧吊在“战神”后不远处,却总是无法超越过去。
“十四弯”是个约九十度左右的弯道,路况也十分宽敞。此时心情异常兴奋的潘思冬看着后视镜里那辆“传奇”,她越看越觉得对方碍眼。她决定给小关一点颜色看看,准备用“漂移”的方式驶过前方弯道。
由于车身漂移的动作总会形成一段弧形轨迹,在包括潘思冬在内的某些飙车爱好者眼里,当着比试对手面前“漂移”,就等于往对手脸上扇一耳光。
什么叫做乐极生悲?“假小子”潘思冬现在的遭遇就是了。开始比试之前她的心情十分消沉,在比赛过程中却又变得彻底兴奋起来。在这悲喜转换的影响下,她自然无法做出足够慎重的选择。
但也许从一开始,潘思冬这种人就做不出足够慎重的事吧。
“战神”一开始进入漂移状态,作为驾驶员的潘思冬,便已发觉车身滑行的姿态非常不对劲。在她现在的认知里,眼下正发生的状况,就仿佛车胎完全抓不住地面一般。
“车胎?!”
潘思冬现在才想起:
“原来还有这个!”
“战神”今晚所用的车胎,是潘思冬特意换上的专业赛车轮胎。这种高级轮胎的材质极软,抓地性能几乎是所有车胎中最优秀的。但这种赛车胎有一个小缺陷,就是车子长期高速行驶的时间一久,极易出现“轮胎过热”的情况。
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这超软赛车胎的抓地性能,甚至比家用等级的轿车轮胎还要差!
车身漂移等于硬将轮胎在地面上拖行,原本就特别“废”轮胎,潘思冬先前觉得“过度漂移”,自然是因为轮胎温度在短时间内暴增所造成。她很快便判断出目前的情况:“战神”轮胎目前的抓地性能仅是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还没到最恶劣的程度!
现在想降低轮胎温度其实很简单,减速慢行一段时间即可,当然把车停下等轮胎降温更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类事说来简单,办起来却极难。
毕竟就在前方数公里以外,便是“十八连发夹弯”的最后一处,现在才来减速?对潘思冬而言这跟主动认输又有什么区别?!
“战神”所采用的轮胎,其实与“传奇”所用轮胎是同一档次的货色。但“传奇”的车身比“战神”轻得多,加上小关事先有刻意避免这一茬,“传奇”轮胎一路上所积攒的热度,自然不如“战神”这会儿高。
潘思冬没“让赛”的打算,小关同样没有。他趁着“战神”失控滑行的空当,驾驶着“传奇”一直往道路前方冲去。
潘思冬一将“战神”停稳,便马上再次往“传奇”追了过去。她不想就此放弃,还想与前边那个对手拼个高下!
小关驾驶着“传奇”冲了一段,却没看到“战神”跟在自己车旁。他多少感到了一些担忧,便往主后视镜看去,也没见到“战神”的踪影。直到他看向离自己位置最远的右后视镜,才看到潘思冬的车跟了过来。
一感到放心以后,小关便狂笑着再次提高了车速。
在驾车下山者的眼里,前方山路正往东边延伸。自朝下山的方向驶出“十四弯”以后,道路的一旁便冒出了一座山坡。从驾车者的主观视角看来,倒象是有什么东西忽然自路旁突起。
接下来这段山际公路是贴着坡边建筑。在这段山路建成以前,这山坡便早已存在了不知多少年月。
顺着坡底的公路往前行驶约五百米左右,“传奇”驶过前方一小段如盘蛇般卷曲的道路,便来到所谓的“十五弯”前。当车辆往下山的方向行驶时,“十五弯”便是一段需要上坡的弯道。
“十五弯”的路面很宽敞,足以让四辆卡车同时并排通过,拐弯角度比较险。小关在这段弯道充分发挥出“传奇”的高速过弯性能,他的车一边加着速一边冲过这段上坡路,加速同时还在转弯呢。
等“传奇”冲出“十五弯”,并顺着道路开始往西南方向行驶时,“战神”才刚驶到“十五弯”的入口处。
潘思冬知道“战神”的轮胎温度太高,但她又不想直接认输,所以她硬着头皮减速慢行通过这段路程。她希望这样能让轮胎温度降低点,却不知这样顶多只能保持先前的温度。
现在想让车胎冷却?把车停到路边会比较好。这毕竟不是职业赛车,可没人给换轮胎啊。
在接下来这段五百多米的路程里,小关驾驶的“传奇”一直保持领先。
当他注意到面前的时速表指针已超过二百,便没继续提高车速,而是将油门脚踏完全松开了。他熟悉前方的路况,知道在这段朝南行驶的路程终点,可有段高度落差极陡峭的斜坡,路两端的高度落差将近有百米左右。他这次提前注意到这种情况,自然懂得预先停止加速。
当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减弱以后,即便“传奇”还会随着惯性作用往前冲,但冲上这斜坡时,起码不会象刚才那样忽然“飞起来”。这是轮胎抓地力战胜惯性的表现。
稳稳当当地快速通过这段斜坡路以后,“传奇”来到飙车爱好者们尊称为“十六弯”的弯道前。这段弯路又窄又急,驶出弯道后又有处高度落差极明显的大斜坡,小关可没打算在这里加速过弯。
不能加速冲过“十六弯”,且又从主后视镜里看到“战神”的身影,小关多少又起了点玩心。玩归玩,这回他的注意力可还十分集中啦。
前文就说过,刻意操作出来的“漂移”动作,能让汽车滑行出一条弧形轨迹。在某些“车手”的认知里,当着对手的面“漂移”就等于扇对手一耳光。但小关并不如此认为,话说他现在也没扇对手一耳光的打算。
在小关的认知里,“漂移”的弧形路线等于向对手挥手打招呼。由于要减速过弯,且多少起了点玩心,令小关打算在潘思冬的眼前“漂移”一回。
他这回没用左脚去踩手刹,而是通过自己灵活且熟练的操控,用油门及刹车两个脚踏来完成“漂移”动作。“传奇”一开始进入滑行状态,车速因各种物理定律顿时大减。但这车并没彻底停下,当车速降低到时速一百公里左右,便一直保持在这种幅度,直到滑出“十六弯”为止。
潘思冬只看了一眼,便看出“传奇”的滑行状态不是意外,而是比试对手的故意所为。她被小关的“漂移”动作给刺激到,不顾一切地开始提升“战神”的车速。
小关觉得自己向潘思冬挥手打招呼,潘思冬却觉得被小关扇了一耳光。两种认知区别产生的误会,令潘思冬现在非常生气。
“战神”的轮胎因温度原因,抓地性能比常态要差了不少。但这好歹是赛车专用的高级轮胎,性能比常态差,也不至于差到彻底无法工作的程度。
这辆“四驱超跑”的轮胎不住“咯曳--”地怪响着,轮胎勉强承受着四轮驱动系统分配来的动力,正不断提升“战神”往弯道出口前进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