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细雨从昨晚开始下,又下了一天没见晴。
宁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刚刚视察完回来,家里人多热闹,一片暖融融。
“大哥,明天雨晴,再看看庄稼地,不急么?”大牛忙给宁义脱衣摘帽道。
“我在周边看看,这场雨好,能保住全苗,地瓜秧看来更没问题。”
“可不,我坐屋里都看见好,你在外面雨里走一天?”
苏芸儿说着下地到外屋,给准备饭菜,小秋儿和珂其,在炕上继续做针线活,也不知她俩人能生几个孩子,小衣服做起没完。
在屋外的空地上,女人们总是好奇,家家种满了农作物,还有蔬菜与花草。
她们这些女人图个新鲜,天天精心养护,浇水施肥,想从她们种的农作物上,来断定出大田里的庄稼长势,恐怕天下没有饿死的人。
“夫人,你这里看着玩,长满叶子,绿油油当个风景,田里可不成。”
“我们这里热闹就行,你快与兄弟吃饭,我和珂其,小秋儿先吃完,有小孩子的人,饿不得!”
苏芸儿忙给端饭菜,还让大牛给温酒,说哥俩少喝点,驱驱寒。
扭动小蛮腰,来回端起饭菜,苏芸儿还越来越苗条,弄得女人味十足,有意思,宁义坐在热乎的炕上,哥俩开吃开喝。
三个女人又忙起针线活,宁义与兄弟聊起田地里的事。
看目前的情形,今年的前半年,似乎风调雨顺要不错,新引进的农作物能有个好开端,但秋天这一关不好说。
对于宁义这种超常发挥,给老天爷算命的看法,人们多少还是相信些,毕竟去年的整个秋天,雨水不勤,今年好不了,背不住还要来几年。
但有这些新品种的农作物,似乎耽误不了吃喝温饱,烀土豆,烀地瓜,烀青玉米,总不像以前,眼巴巴等到成熟了,秋后来吃。
这样主要粮食作物,像高粱,谷子,水稻等,即便是再减产,还能剩下多有结余。
“那大哥,珂其那边的栽种,我看长不成也没关系,这不要当饭吃了么?”
“如果珂其那边,水利兴修到位,也许能有个好的收成。”
“大官人,可不是嘛,这些种子可值银子。”
苏芸儿放下手里针线活,小丹凤眼眨眨又给倒酒,宁义一看要没好道,忙说:“夫人可有生财之道啊?”
“这些种子我看放不住,吃了又可惜,可要换得钱?”苏芸儿说着拿出孝庄给珂其的信。
宁义看了看,孝庄没有提欠她银子的事,这人还挺好:“红薯与玉米种,不可轻易卖给后金,万一长势不好,影响收成,咱落得埋怨,激起民愤。”
此事平心而论,对双方敌对的关系不大,今年誓必收复辽东,是迟早的事。
影响辽东的收成,说白了等于接收乱摊子,前年的收复辽西失地,东塔沟这边,总算是苦苦支撑过来,宁义说什么不能再吃这个亏。
攻克收复失地,当今辽西的大明军队,似乎颇具实力,但反而没有了勇气。
这种纯粹自费的战争,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乃至于成百上千的将士生命,闹到最后全部自己买单,连牛人袁督师也有些傻眼。
想收复辽东,一河之隔,大炮直接可以干过去,但到手破败凋零的乡村城镇,土地又一荒芜,辽西又无形中背上沉重的包袱。
说后金如何,皇太极又如何,人家这些年来,还给个安稳,一口饭吃,否则辽东的汉人,不可能天天在刀架脖子中生活。
袁督师在满腔救国救民的激情中,有些开始怀疑人生,收复来的失地,究竟为了谁?
维护大明的尊严,争口气,而大明朝又负担不起,为了汉人能过上好日子,看看榆关内的黎民百姓,似乎活得还不如人家。
于是乎要强的袁崇焕,还有几位老帅一商量:他姥姥,不着急开战,咱也开始玩种田文,零风险一劳永逸,落得一个好名声,有事找宁指挥使。
这样小凌河的南岸,大搞农业建设,一心与宁远城这边,争创新农业示范区。
这边一栽种起土豆,红薯,玉米等新农业物,辽东与辽西一河之隔,同水同源,人员往来又不受限制,自然辽东的汉人,得知这些新品的农作物。
甚至于还有少量的种子秧苗,偷带到辽东,又何况在正常贸易往来中,总有红薯,土豆,玉米等流入到后金。
皇太极发下狠心,连过年都没有回盛京,一直驻守在辽东,他心有不甘,始终琢磨不透,辽西这边闹的什么妖?
对宁义卖给林丹汗大炮火器,他咬牙强忍,能说服大明朝廷,自己来发横财,你宁义挣来的银子不够打典费用,不得好花。
心里愤恨不平,年都没有过好的皇太极,在茶饭不思中,尝到烀红薯,玉米大碴粥的美味。
“好,多少钱,要弄来,留下!”
“汗王,这恐怕,臣妾真能做得到啊!”
“哈哈,庄妃厉害,快使美人计,前去伺候宁义!”
小庄妃知道,老皇太极是笑话自己,人家宁义不吃这一套,于是想法赌口气,给珂其来封信,先打探一下风声。
身为大当家人,宁义的考虑,总要比其他的人多得多,众人听如此一说,连珂其不觉赞赏。
大明与后金的战争,总是不可避免,迟早有一天会发生,但最后还是苦了民众,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
不卖后金新品种农作物,如果辽东百姓愿意栽种,可以从辽西这边直接来取,但辽西派人过去指导核实。
“同为汉人,提银子伤感情,我这里白送!”
如此一番神操作,实际上的意义巨大,等于变相邀买人心,可以说是要和平演变辽东。
袁督师,还有几位老帅一接到宁义的公函,知道宁指挥使的骚操作,这分明是天大的阳谋。
皇太极想买不卖,这里白给,免得你抱怨起没完,搭银子修建小凌河北岸堤坝,蓄水灌溉一事。
假若接受这边的馈赠,辽东的民众,无疑会对大明感恩戴德,不接受,显然是违背了天理民意。
等到秋天,对岸一片红薯玉米大丰收的景象,该如何给民众一个交代。
皇太极犹豫难堪中,袁督师与几位老帅,跟起宁义学来变坏,还特意从辽东招工。
辽西这边农活太忙,需要些干零活的女工,咱这里不差钱,一天一算,而且还供吃喝。
烀地瓜,酱土豆,凑乎喝点玉米大碴粥,早晚有专车接送,大马车随时伺候。
辽西这边如此做来,未免有些不厚道,想造舆论,吊胃口的不良企图。
这些女工干些零活没人管,天天到小凌河南岸拿工钱,混饭吃。
眼见田里的土豆长出,地瓜秧苗又水灵灵,天天看着吃着,回去不把这些新品种农作物,说上了天,似乎对不起自己的这张嘴。
地瓜,土豆,玉米,在辽东风靡一时。
大街小巷,田野乡村,人人见面碰上,若是不说地瓜土豆,来整上两句,等于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一样,可耻无知。
于是沸沸扬扬,家喻户晓,上了辽东的热搜名词。
农时耽误不得,面子工程倘若不做大做强,绝对成不了气候,皇太极精通权谋,面见如此情形,这还了得。
“爱妃速速前去东塔沟,不惜一切代价,只要宁义愿卖咱种子,你可以不回来嘛!”
“真的,肚子里的孩子,可以姓宁?”
“哈哈,爱妃快去,凡事都好说嘛!”
压力山大,皇太极与庄妃俩人,不免有些神经错乱。
辽东与辽西仅一河之隔,民众间亲属往来走动,这些最是正常不过,两边驻防的官兵,只要不携带兵器,无人会过问往来。
小庄妃与多尔衮俩人,带领几个随从,装作商旅的模样,光明正大地从小凌河北岸,小飞渡口岸进入辽西地界。
辽西的一线,安插动用大明的锦衣卫做职守,别说是庄妃,真的在空中飞,也会被察觉知道。
面对皇太极的爱妃,还有多尔衮俩人,装扮成小夫妻经商的模样,还是一眼给看透。
此事过于十分重大,为了上报定夺,拖延时间,便衣锦衣卫开始故意刁难。
近日有不少的辽东民众,常以夫妻探亲为借口,过到小凌河南岸不回,影响大明的民生安危,故此上面发话严查。
“你俩人,可是夫妻?”便衣锦衣卫开逗。biqubao.com
小庄妃惊讶,每天挺好的,私奔到辽西还没人管,今天一早会有这个节目?
“官老爷,我们小夫妻,昨晚还同床共枕,他还亲了我脖子上一口,这错不了啊!”
想与庄妃耍流氓,她还没事想逗一逗,拉开脖领,露出粉嫩嫩的脖颈,让锦衣卫体检。
“这……?”锦衣卫工作经验是丰富,但生活阅历还是严重不足,一时语塞。
老兵混生活,面见如此情形,处理起来如鱼得水,说是你家男人再亲一口,我们这里看对上了口型后,便可以放行。
“亲一口?”
小庄妃杏眼圆睁,知道刚踏入辽西地界,莫非想开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