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撤军,不但出征以来的胜果都将化为乌有,更救不了许都之危!”
“正平此言差矣。”荀攸出言驳道,“天子在许都,主公家眷也在许都,如今许都或将大难临头,怎能坐视不理?一旦后方失守,三军将士家眷身陷险境,军心必将大乱,又如何能够守得住这胜果?”
荀攸这番话说得有所保留,但是祢衡已经猜到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荀攸和荀彧一样,都出自颍川荀氏,他的家眷族人,基本上不是在许都,就是在颍川。
颍川,距离许都也是近在咫尺。许都存亡,可以说关乎到荀攸的全族。
以荀攸之才,若说他看不出来眼下的形势,祢衡断然不信。
所谓关心则乱,正是如此。
“在我看来,此时撤军,反倒更加会动摇军心。”祢衡看向荀攸,正色道,“眼下大战告捷,距剿灭袁术只有一步之遥,这般骤然撤军,明眼人一看便知,定是后方出了大乱子!”
“正平所言甚是!”郭嘉出言咐声道,“袁绍出征,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消息传到袁术军中,也还需要一些时日。自然,袁术或可自己将袁绍引兵来救的消息散布出去,以此安定人心。但只要主公不撤军,我军连番大捷,威慑犹在,袁术残兵绝不敢轻举妄动!”
“的确如此。”祢衡颔首,分析道,“目前袁术手中残余兵马,尚有二十余万,虽说眼下粮草将断,已是强弩之末,再加上还有孙策在,袁术撑不了多少时日。可若撤军,那就截然不同了,反倒让袁术有了一线生机!细想便知,我军归路漫漫,袁术定会孤注一掷,截我粮道!撤军只会正中袁术下怀罢了!”
曹操看着祢衡,又看看郭嘉,颔首思咐道:“仓促撤军,首尾难以相顾,确实与战不利呀。”
“主公!”荀攸听曹操的话外之音,心里一沉,又出言劝道,“虽说如此,可若是以重兵押运粮草辎重,或可应付。”
“这么多的粮草辎重,派重兵押运,敢问公达,这一路究竟要走多久?”祢衡忍不住反问了一句。
荀攸默然不答。
祢衡轻叹一声,继续道:“合肥距离许都路途遥远,若行军至淮河,从水路入颍水,袁术定会派战船追击,可见水路行不通。可若是走陆路,那么大军还需再渡淮河,两渡颍水。哪怕途中没有敌军骚扰,我军主力返回许都,至少也得行军一个月。”
一个月,祢衡说的还只是理想的情况,但是,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一路绝不可能这么顺利。撤军途中必定荆棘载途,不得安宁!
譬如说渡河的时候会不会遭到战船阻截?
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且摆在他们眼前的难题,远不止这些。
汝阴、庐江二郡虽然已经攻下了,但毕竟刚打下来没多久,治下还有许多县城,需要时间来安定。
战争并不是像沙盘游戏那样,攻下一座城就结束了。
实际上攻破城往往只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控制在自己手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些治理工作并不比攻坚战来得轻松。
城中不仅有官吏、有士人、有百姓、更有大批降兵降将。
眼下荀彧派去的官吏已经陆续赶赴各地。除此之外,几座大的城池之中都屯驻了曹军的兵马,比如曹安民就一直留守在汝阴。
总得来说,目前还算安稳,并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可是撤军之后呢?对于这种刚刚占领不久的城池,掌控力本就极为有限,更何况曹操的对手不是旁人,是当今天下势头最盛的袁本初!
若是有人望风倒向他,那可是再正常不过了。
别的不说,到时候首当其冲会出乱子的就是汝南。
在这种情况下,撤军,可不是想撤就撤那么简单,纵使无视这些阻碍强行撤军,是否能够赶在城破之前撤回许都也是个问题。
思及此,祢衡不由得感慨道:“此时撤军,各地一朝哗变在所难免。内有降兵降将、私兵部曲,外有袁术残余兵马。如此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粮草还能保住多少,究竟会出多少意外,这些都难以预料!到那时,不仅数月来的胜果不复存在,三军将士恐怕也无法安然回到许都!即便赶了回去,如此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又当如何据敌?到时候袁绍只需围城打援,坐等我军自投罗网,便可将我军一举击溃。那样一来,主公可就再无回天之力了!”
曹操看着祢衡,面露赞许之色,连连颔首道:“正平所言甚合我意!”
“主公!”荀攸连忙出言劝道,“即便撤军之路千难万难,也万万不可弃守许都啊!若是许都失守,人心大乱,即便攻下寿春,又有何意义?”
“与袁绍相争,本就是以卵击石,九死一生!我知道,眼下袁绍、袁术,甚至是孙策,他们各个都在等着我撤军!他们各个都以为,只要以许都安危胁迫于我,就能令我束手,我就会遂了他们的心愿!”
说到此处,曹操猛然扶剑而起,神色凛然,高声喝道:“左右!传令下去,谁若胆敢在军中散布袁绍出兵的消息,乱我军心,无论他是何人,立刻斩首!”
“是!”
荀攸闻言眉头紧皱,他默然片刻后,再次出言道:“倘若天子落入袁绍之手,无论是生是死,对主公有百害而无一利,何况主公家小焉能不顾?三军将士家眷有失,此事终究也瞒不住,还望主公收回成命,即便主公无意撤军,也应当分兵回援,同时设法安抚袁绍,使其罢兵才是啊!”
“我意已决!早在出征那日,我就曾说过,不生擒袁术,我誓不撤军!此事不必再议!”曹操断喝一声,他面沉如水,扫视着眼前众人,继续道,“至于天子,我自然不会将他交到袁绍手中,待我攻下寿春,进,可保我大军安然撤回许都,迎战袁绍!退,我便以寿春为立锥之地,将天子迎到寿春,与那袁绍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