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操准备亲迎刘备的时候,忽然接到部下来报,说刘繇之子刘基自缚来降。
刘繇正是太史慈的旧主,曹操还记得自己和太史慈曾有约定,入城之后就命人找寻刘基的下落,一直没有音讯,没想到今日刘基自己送上门来了。
曹操大喜过望,立刻让人去将太史慈请来,随后当着他的面为刘基松绑受降。
太史慈名为俘虏,实际上却被以客相待,今日曹操又成全了他的忠义,刘基安然无恙,约定已成。太史慈含泪向曹操下拜道:“主公一诺千金,末将万死难报主公大恩!”
曹操心中大悦,将太史慈扶起,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子义骁勇忠义,我自当成全。”
这下算是彻底收服了太史慈,除此之外,跟随刘基一同来降的,还有几个刘繇旧部。
曹操心里就在想了,刘繇已死,其子刘基不过十三四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刘基在他父亲的旧部之中尚且有些影响力,更何况是袁耀呢?
等他们走后,曹操对身边几个谋士说道:“除女眷外,袁术之子袁耀及族中男子,共计七十余人被我所擒,若不斩草除根,让他们与袁绍勾结在一起,恐有后患。”
郭嘉道:“城破当天,有叛军兵攻皇宫,加上袁术自己纵火焚宫,许多人都亲眼目睹,格杀袁氏男子,对外可称他们死于乱军之中、或是死于宫中大火。”
“奉孝所言甚合我意!”曹操闻言大喜,随后又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可袁谭遣刘玄德来做说客,我若是不允,那我和袁绍之间也再无回旋的余地了。”
曹操了解袁绍的性子,他是否真心想救袁术一家根本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他事先已经放了话,眼下袁术夫妇已死,寿春也被曹操攻占了,要是再将袁耀和族中男丁赶尽杀绝,那就是摆明了要和袁绍死磕到底了,他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这时,贾诩出言道:“主公,我倒是觉得,刘玄德来得正是时候。”
“哦?”曹操望着贾诩,疑惑道,“文和何出此言?”
“众所周知,吕玲将刘玄德视为杀父仇人,袁耀为了吕玲,素来和刘玄德势同水火,若是让他们凑到一处,岂不正好?”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一行已经抵达寿春,代曹操出城相迎的不是旁人,正是祢衡。
说起来,刘备是徐州牧,祢衡是广陵郡守。广陵郡属徐州治下,名义上,刘备还是祢衡的顶头上司。虽然他俩的官职都名不副实,刘备也差遣不了祢衡,但礼节上还是要意思一下的。
“玄德公远道而来,下官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刘备回了礼,道:“正平不必多礼,上回听闻你在彭城遇刺,真叫我心中难安啊,今日见你气色无恙,我便安心了。”
他说的是秦宜禄袭击祢衡车驾一事,祢衡没想到他会忽然提起,颇有些意外。
“多谢玄德公记挂,下官不胜感激。我家主公本想出城来迎,奈何城中诸事繁多,难以脱身,还望玄德公见谅。”
“欸,司空大败袁术,灭其国祚,正是百忙之际,岂敢劳驾司空亲自来迎。”
二人一番叙礼后,祢衡和张飞也打了招呼,随后又向刘备问道:“今日怎么不见令弟关云长?”
刘备道:“弟妹有了身孕,我便没让云长跟来了,他留在城中,也好有个照应。”
“哦?这可是喜事啊,有劳玄德公代我恭喜关将军了。”祢衡说着,心里却在琢磨,这个还在娘胎里孩子会是谁呢?
城门口的军士为刘备一行备了马,入城后,祢衡和刘备并马同行。他很快发现,张飞好几次话到嘴边了,又生生咽了回去,似乎是刘备事先交代过他不许多言。不过刘备本人倒是神色自若,看上去并无异样。
祢衡在路上,有意无意地问起了陈宫,刘备没料到他会有此一问,陈宫在他账下这件事,虽然没有刻意隐瞒,但知道的人并不多。加上陈宫和曹操又有些仇怨,刘备不想节外生枝,便装糊涂含混了过去。
他们路过皇宫的时候,刘备朝里面看了一眼,向祢衡问道:“正平,我听说城破当夜,袁术夫妇命丧火海,可有此事?”
“不错,确有此事。”祢衡点头应道,又补充了一句,“许多将士和宫人们亲眼所见,绝无错漏。”
“那就好。”刘备道,“袁术家小现在何处?”
祢衡事先没和曹操他们商量,也不便擅自透露,最重要的事,刘备此来,是敌是友都有些扑朔迷离。祢衡想了想,道:“我家主公已经派人搜捕了,至于是否捕到,我也不得而知。”
刘备见他不愿作答,也没再继续追问下去,一行人很快来到了曹操所在的郡守府。
曹操拉着刘备寒暄了片刻,将他请进堂内上座,刘备百般推辞,坚持居于次席。
等到刘备入座以后,张飞持矛立于他身后,既不肯入座,也不愿将长矛搁在一旁。
这难免有些失礼,祢衡想到张飞一路上惜字如金的模样,再看他现在这般架势,心知刘备的来意,恐怕不是为袁谭做说客那么简单。
曹操也看出来了,不过刘备只带了张飞一个人进屋,又有典韦在场,曹操并不担心。
“翼德有虎将之风,玄德何必拘束他,且随他去吧。”曹操笑着打了一句圆场,随后转入正题,“下邳情形如何?”
刘备道:“袁谭领兵过徐州时,陈兵到了下邳,下邳城防虽固,但城中钱粮短缺,若袁谭兵攻下邳,恐难固守啊。”
曹操微微颔首,道:“如此看来,袁谭想必对玄德颇有刁难之处。”
刘备叹了一口气,拱手道,“不瞒明公,我今日来,正是受袁谭所托,为袁术家眷而来。”
他既然已经直说了,曹操也不和他打哈哈了。
“依玄德之意,我该如何处置袁术家眷?”
刘备闻言站起身,义正言辞地说道:“袁术代汉自立,罪不容诛!依律当处极刑,问罪满门!”
此言一出,引得四座侧目。
曹操浓眉一挑,打量着刘备,问道:“那你说说,何时处置他们为好?”
刘备道:“越快越好,袁谭眼下就在淮北,袁氏党羽众多,迟则生变,还望明公早下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