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篇寻梦铭生24:好 老师替你垫付
前世篇寻梦铭生24:好老师替你垫付
早上坐班室
可柳溪兄妹还是开不了口,这时坐在逸萱对面的漆铭一语道破:
“是不是没有钱呀?”
他也是苦过来的,自然能够明白,想当年他也曾这样去找老师。
柳溪兄妹低下头微微点点,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没钱交来找老师,虽然家里一直不宽裕,但他们每一次都是把要交的钱准备好,如果不是前一段时间奶奶病了急需用钱,而后又是鸡瘟,才会……
逸萱还以为出什么事呢,原来只是钱的事啊,她一直认为只要是钱能够解决的事都好办,更何况才是在她看来二百块小钱的事,一冲动就说:
“就这点事儿啊,没关系老师帮你垫付就是啦!”
她的态度太随意了,她好像忘了她现在是身无分文的人,不再是那个不差钱的大小姐。
柳溪兄妹差异地看着逸萱,也不知道说什么,漆铭对逸萱的话也有点惊讶,这不像是拜金女说的话,而且并不赞同她的这种做事方法。
柳溪兄妹互看一眼,柳依依激动看着这位热心肠的老师一脸感激地说:
“老师,太谢谢您啦,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还给您!”
没想到还有那么好的老师,柳依依自是觉得如释重负。
能够帮助学生,逸萱很是自豪,她扬眉一笑:
“没关系,不着急,慢慢拿,老师也没什么急着用钱的地方!”
全然忘记自己的处境了。
柳溪兄妹谢过逸萱就走了,漆铭看逸萱开心的笑容不屑地说:
“有人啊就会收买人心,也不看看自己有那个能力吗?简直是不自量力!”
他觉得应该适量延迟一些交钱的期限,而不是帮学生垫付,在乡村这样的学生很多,如果每一次都帮忙垫付,那还得了啊!
逸萱这才想起来自己的处境,天啦,怎么那么冲动呀?现在简直恨不得找个地缝转下去。
可答应学生的事又不能反悔,逸萱平生第一次因为没有钱而觉得特别特别丢人,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找人借钱,糗啊!
逸萱知道漆铭肯定是不可能借给自己的,于是只有等别的老师进来以后再向人家借,还好一个叫郝佳的老师看在同事一场的份上,没问原因就借给她了,不然她还不懊恼死啊。
拿着钱回到座位上时气恼地拍拍自己的头,提醒自己不可以那么冲动了。
漆铭看着逸萱的举动摇摇头,现在他更加不清楚逸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啦??
帮人嘛,除了能力就要看性格了,不同的性格想的方法就不同,结果也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早上六一班
开学第二天要正式上课了
同学们一来到教室里就七嘴八舌地对自己的班主任品头论足起来,六一班的同学对逸萱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他们感觉逸萱很不同于其他老师。
其实在小学里一般都是女生只和女生一起玩,而男生也多半如此,除了想要捉弄女生的时候,一般不会在课间与女生嬉闹。
就要上早自习了,同学们打扫了卫生后进到教室里讨论起老师来,好玩的几个同学聚一堆,他们都知道漆铭是漆心的哥哥,于是向漆心打听起她的哥哥来。
一个满脸雀斑的女生皱着眉询问漆心:
“听说你哥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啊?他是刚大学毕业就来当老师吗?”
她叫孔妮,同学们叫她雀妮,是漆心的好朋友,两个人从一年级起就玩在一起了。
漆心自豪地笑笑回答道:
“是呀,我哥他一毕业就回来了,他是放不下我和爸妈!”
其实她不知道父母叫漆铭回来也是希望漆铭能帮她补习补习功课,不然去一中如果功课跟不上的话,就会被分流去职中,那漆心的大学梦就毁了。
坐在漆心旁边的一位男生漫不经心地和后面的男生搭话:
“该不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才回来当老师的吧!”
他也不是针对漆铭,只是他和漆心向来不对盘,所以只要漆心说好的,他就要说坏。
漆心急了转过身瞪着她的同桌嚷道:
“你这四川耗子说什么呢?我哥可是年年拿奖学金的高材生,他只是不想在京都待而已,是他不回来的话现在他应该早就当上高级白领了!”
她虽然不愿意父母拿她与哥哥做比较,但她还是很尊敬哥哥的。
“急什么?不就是说说而已嘛,又不会掉块肉!”
这个外号“川耗子”的男生依旧慢条斯理、皮笑肉不笑地说,他就是喜欢惹漆心生气,觉得这样特别有意思。
旁边的孔妮劝说漆心:
“不要理他,哎,听说咱们语文老师和你哥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她又一直住在你家,她是不是你的嫂嫂啊?”
这些孩子也挺八卦的。
站在孔妮右侧的柳依依也说道:“一定是这样的,很有可能哦,语文老师一听说话就知道不是云南人,说不定语文老师就是跟着你哥来的!”
她们简直可以去当编剧了,也难怪她们这样热心,因为这是他们学校里为数不多的俊男美女组合,当然要小小的八卦一下。
本来漆心并没有朝那方面去想,只是经过同学们的提醒,她视乎也觉得逸萱和漆铭之间还挺般配的,于是漆心在心里想:如果逸萱姐当我嫂子也还不错啊!她心底里有了盘算。
这时自习铃声响了,逸萱拿着课本走了进来,同学们赶紧各归各位,虽说有了昨天的一点经历,但真正要上课,逸萱还是挺紧张的,但在同学们面前不能显露半点。
于是故作镇定的逸萱走上讲台,对同学们微笑着说:
“上课!”
规矩还是要有的。
班长谢青青带头站起来喊:
“起立!”
再全班齐声开口:
“老师,您好!”
这洪亮的声音让逸萱有点飘飘然了,她笑着摆摆手说:
“同学们好,请坐!”
逸萱并没急着让同学们打开课本,而是和蔼地看着同学们问道: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答到:作业太多,没有时间。
她是希望能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