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甲午轮回 > 第10章 典故

第10章 典故(1 / 1)

典故

乾清宫。

“啪——”的一声,一封奏折已然飞掷于地。

望着难抑怒气的光绪帝,轮值军机徐用仪弯腰将李鸿章的奏折拣起,小心地将之重新置于案头。

怒气未息的光绪拍案而起道:“日方居然当真提出如此停战条件,显是辱我大清国威。”

徐用仪劝道:“此举虽欺人太甚,幸好却早已被国师爷料定,还是速召国师爷商议对策。”

光绪猛醒,急道:“速召国师爷——”

只是谁也没能料到,鹏见过皇上,却只字不提电文之事,仅提议由自己陪同光绪赴翁府探视。

自电文传至,翁同龢便即称病,明眼人自是心下明白,此乃是羞见鹏之举。

“久闻叔平大人书法遒劲,天骨开张,今日能见到这许多墨宝,真是大饱眼福。”光绪帝与翁同龢见礼已毕,鹏看看墙壁张贴的几幅字,有意赞许。

翁同龢毕竟饱读诗书,又兼父子两代大学士,养气功夫极佳,见鹏陪皇上亲自上门,言语又对自己称许,便道:“国师爷,先前言语冒犯……”

鹏一摆手,罕见地打断了翁同龢的话,道:“同是为朝廷出力,叔平大人无须挂怀,倒是日人欺人太甚,还需叔平大人共谋良策。”

“国师爷料敌机先,想必已有对策,不妨说出请皇上斟酌。”

鹏一笑道:“皇上、叔平大人,可知日人缘何提出此荒唐条件么?”

光绪看看翁同龢,道:“此节万不能应。”

翁同龢也道:“可是谈判惯用的手段,先漫天要价么?”

鹏点头道:“此言也不差,但日人提出此我方不可应允之条件,原因还在于此刻日方丝毫不想停战。他们的目标是……”

鹏略顿了一顿,看看左右无人,小声道出两个字“台湾”。

光绪闻之动容:“日人欲侵台湾?”

鹏默然颔首。

“可电传闽浙总督,令之早作准备。”翁同龢道。

“即便有备,然眼下北洋水师尽没,制海权荡然无存,台湾恐难保全。”

“国师爷之意,莫非要弃台湾不成?”

“台湾乃中华之领土,岂有放弃之理?然眼前确无良策,为今之计,只有整修武备,再图收复。”

“已拨付白银一百万余两购置兵船,可速成一水师,与日方决战。”

翁同龢此言一出,连光绪也连连点头,鹏看在眼里,忍不住微微叹息:“各国难有现成之兵船,现行定制,加之运送来华,前后约需一年有余,彼时台湾早已沦陷。然台湾沦陷却无足影响战局,当务之急乃陆战,只须将日方辽东、山东方面军击溃,即可保我大清不败。”

“然我军屡战不利,无论湘、淮,尽皆铩羽,不知国师爷可有良策?”

鹏道:“旧制军队,剿匪绰绰有余,然外御强虏却有心无力,唯有组建新军,当可克敌制胜。”

翁同龢道:“外界相传,国师爷于保定学堂以天兵之法练军,不知几时可上得战场?”

鹏终于把话题引到了这里,当即道:“唯需叔平大人鼎力相助,少则数月,当可上阵。”

翁同龢一笑道:“原来国师爷还是来与老夫打擂台的,眼下用钱之处甚多,库银紧缺,实是艰难。”

“正因如此,才需叔平大人这样忠君爱国且满腹经纶之士掌管户部。”不待翁同龢谦逊,鹏又道:“我朝拿着电文有些疑惑:“此是太后?皇上?还是国师之意?”

随行的长子李经方道:“这个却是不晓得。”

“无其他复电么?”

李经方摇了摇头。

“也罢,此举正可为和谈诚意,且看日方如何处置。”

伊藤博文也有些摸不着头脑:“莫非自知不是我大日本帝国敌手,故作姿态?”

陆奥宗光道:“或许想以此向列强表态,引列强调解。这却不可不防。”

伊藤博文道:“如此便要小心行事,不可给列强干涉之口实。”

“远征台湾之军可依计划而行,电令辽东、山东之军,暂不行动,尤其不得骚扰列强在华之通商城市。”

然尽管伊藤博文与陆奥宗光机关算尽,却仍被一件突发事件打得措手不及。

二十四日下午,李鸿章结束谈判后乘轿返回引接寺,街道上场景依旧,挤满了围观之人。

轿子自人群中传过,骤然,人群中闪过一陌生男子。

但闻“砰——”的一声,一阵剧痛自李鸿章左眼下袭来,他顾不得其他,手掩住伤口,勉力支撑。

现场大乱,行人四处逃窜,开枪男子则乘机逃脱。

不远处的几个日本警察连忙赶至,护送官轿回引接寺,李鸿章步入旅馆,再也支持不住,昏阙在地。

“宁将自己枪击,也不应加害中国使臣。这一事件简直比战场之上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伊藤博文气急败坏。

陆奥宗光却显得分外冷静:“事已至此,只好全力安抚李鸿章,甚至可无条件停战,再行谈判。”

最新小说: 总裁的强取豪夺 盗灵人 妃子好懒,高冷王爷认了吧 公子您命中缺我 神医娘亲药师宝宝 邪王的萌呆王妃 宠妻当道 大宋商途 古墓魁影 回到明末当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