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备
“国师爷,李中堂遇刺,朝野大哗。”
鹏揉揉太阳穴,道:“可速遣孙毓汶、徐用仪会见各国公使,告知此事,同时电传,令李中堂暂且归国将养。”
这几日,鹏为裁军一事耗费精力甚巨,大清常备军八十余万,其中大半均为可视之毫无战斗力的八旗与绿营!而每年的常规军费就要耗去白银三千七百余万两,几乎占国库收入的半数。
涉及如此多人之利益,阻力可想而知,幸好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先后被鹏说服,整个朝廷中枢全力为之,方才硬性推了下去。
这十五万人除少数湘、淮、楚军队外,多是绿营兵。鹏的裁军条款也甚为苛刻,不发遣散费,全由地方督抚设法安置。此令一出,地方大员们几乎人人反对,对此朝廷也未用强硬手段,只是停止拨付饷银,只要不激起兵变,凡事可由地方督抚裁决。
“挣钱真难!”看着户部节省的这几百万两银子,鹏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节省下来的五百五十余万两银子,鹏拿到了三百万两,一百万两以修建学堂的名义建颐和园,前方军费五十万两,余下的户部机动。
有银子便好办事,保定军械局迅速建立,鹏半是命令、半是高薪,将金陵机器局与天津机器局的技工挖来大半,一时间,保定武备学堂与军械局均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这日,驻德公使许景澄突然收到国内密电,不惜代价购置无烟火药制作流程,电传回国。
许景澄不敢怠慢,所幸一八八四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维埃利发明制成了轻抚伤处,自语道:“血光之灾,当真是血光之灾。”
李经方一怔,虽有疑问却也忍住,依旧手持电文侍立。
李鸿章略想了一想,便道:“既是国师爷有令,只好先行回国,你且去准备……”
话音未落,门外有人通禀:“中堂大人,日相伊藤博文与外相陆奥宗光前来探视。”
直隶,保定机器局。
“国师爷,李中堂不肯回国。”
“为何?”
“李中堂电告国师爷,日方已同意除台湾澎湖外先行停战,是以李中堂认为时机难得……”
“什么!?”本来就为火药研发进展缓慢而恼火的鹏一下子找到了宣泄口。“电告其立即回国,不得有误!”
“是。”
“慢。”随同鹏身侧的直隶布政使朱靖旬道:“国师爷,以下官愚见,李中堂遇刺后,朝廷上下皆有人认为,更应趁彼理屈之际和谈,据闻太后和皇上也颇为赞同,尽管国师爷有对日决断之权,然朝中一众大佬势力也未可轻看,更兼天威难测……”
“请国师爷三思。”保定知府李映庚也道。
鹏瞬间冷静了下来,他负手仰天叹道:“与天斗,还要与人斗!朝廷上下只知结党拉派,相互倾轧……”说到这里挥挥手,道:“电告李中堂,务必待伤势痊愈后方可开始和谈。”
看着鹏的回电,李鸿章不禁露出一丝苦笑,以他之能,当然明白这封电文的用意就是一个字——拖!然而此时颇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日方能同意么?
四月二日,日方出示和约底稿,并限三日内答复。其内容如下:
一、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
二、中国将盛京省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国;
三、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三万万两;
四、中国再开顺天府、沙市、湘潭、重庆、梧州、苏州、杭州七处为通商口岸,日本国臣民在各口岸可以自由通商设厂。
“人心不足蛇吞象,小小日本,野心甚于英法十倍!”光绪帝接到李鸿章电文大为动容,当即下令朝议。
一干朝廷重臣,激辩多时,皆是口舌之争,还是翁同龢一言掷地:“还需国师爷决断。”
此时的鹏却没空理这些,保定武备学堂的学员们体能及行伍操练已基本过关,军械局也已交付第一批量产的仿毛瑟步枪及马克沁重机枪,供学员们熟练拆卸及射击。至于编为十个营的数千精壮,也能保证人手一镐一锹,其工事挖掘也有了初步的样子,只是枪械暂时不足,鹏一面命保定军械局加大量产,一面电告直隶津海关道盛宣怀,请求支援。
资料来源《中华帝国财政收支报告》贾米森。
收入:田赋25,088,000漕粮6,562,000盐税(包括盐厘金税)13,659,000商品厘金税12,952,000关税(1893年)21,989,000地方关卡收入1,000,000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2,229,000杂税、捐纳和“贡献”等5,500,000
合计88,979,000库平银
支出: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19,478,000海关行政费用2,478,000公共工程1,55,000现代化军队、沿海防务8,000,000满洲防务1,848,000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开支4,800,000北洋水师5,000,000南洋水师5,000,000铁路建设500,000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1,655,000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36,220,000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2,500,000
合计88,979,000库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