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头青(下)
名共和军的准将军官等通译翻译完毕,又指了指刘愤。
“请两位委员认真的看一看这位伤员的面孔,多么的年轻,多么的腼腆,你们能够想象得到日本政府将他们称做什么么?土匪!在中国的土地上,一帮日本强盗在屠杀了平民之后,却无耻的颠倒黑白,反诬被他们屠杀的平民是土匪,这是所谓的文明国家么?日本一直声称自己是文明国家,可是请看看他们所做的一切,哪里有半点文明可言?这个船工只是众多伤员中的一个,还有十多名重伤员也在楚望台接受救治,此外还有一些轻伤员,两位委员可以与他们自由的交谈,看看蕲州惨案的真相到底如何。”
准将说完之后,那通译又“叽里咕噜”的翻译起来。
刘铁柱不明白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不过倒是知道他们在说自己,而且他也看清了那个男洋人左臂上戴着的臂章,那上头画着一个红色的十字架,跟那些教民们挂在脖子上的十字架一样。
刘铁柱想起来了,这种臂章他是见过的,当年他跟着湖南船帮的船队去浦口运粮食,在码头上见过一群人,洋人和华人都戴着这种画着红色十字架的臂章,后来听码头上的把头说,这叫“红十字章”,戴着这种章的人都是“红十字会”的委员,浦口的那帮委员是打算坐船去东三省的,那年东洋小鼻子和俄罗斯大鼻子在东三省开仗,杀得昏天黑地,小鼻子死了老多人,大鼻子也死了老多人,东三省地面上的大清国百姓更是积尸成山,尸体到处都是,无人掩埋,而且农田荒芜,流民四散,于是中国缙绅和洋人领事一合计,决定组建国际红十字会去东三省,既是收尸,也是安抚流民,免得疾疫流行,祸害天下,据说只要在臂上戴了这种“红十字章”,交战双方都不会加害,等于是护身符。
想到这里,刘铁柱突然想起了同船的那些船工,如果当时他们的那艘木船上也画上这种红色的十字章,或许东洋人的兵舰就不会撞了吧?这个问题很重要,他很想问,但又不敢问,憋在心里难受得厉害,头立刻疼了起来。
或许是看出了刘铁柱的痛苦,那名“愣头青”准将军官急忙转身离开,片刻之后带着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大夫赶回,拿着一些洋玩意在刘铁柱胸前摁来摁去。
刘铁柱不敢动,只好躺在床上,眯着眼睛偷偷地看那个一直站在大夫身边的旗人女护士。
“秀宁,秀宁。名字好听,人也好看,就连皱着眉头也好看。”
刘铁柱努力的记住女护士的名字,很快放松了神经,疲劳袭上心头,迷迷糊糊中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再次醒来,已是下午了,那“愣头青”准将军官和通译早就离开了,那两个洋人也不知什么时候走的,至于那位女护士秀宁,也看不见影了。
不过。还有一个人留在这里。而且就坐在刘铁柱地床沿上。
定睛望去。却惊讶地认出了一张熟悉地脸。
“阿爹。你怎么在这里?我在做梦么?”
刘铁柱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又用力地掐了掐脸。似乎不在梦里。
“憨伢儿!做梦你能听见阿爹说话?”
老头坐在床沿上。继续“吧嗒吧嗒”地抽旱烟。伸出一只满是老茧地手。摸了摸刘铁柱地头。
“疼吧?叫你别去,你偏去!为了几个洋钱,连命都不想要了么?幸亏你是命大,要不阿爹阿娘还不得哭死?”
刘铁柱坐了起来,左右望望,问道:“阿娘呢?”
“憨伢儿!~州离汉口几百里路,你当是来一趟容易?你娘不敢上火轮船,正好去庙里上香,感激牛头马面没把你地魂勾去。”
“火轮船?”
老头从烟袋里捏了撮烟叶末,摁进烟袋锅子,点着头说道:“革命军派去的火轮船,把伤员们的爹娘接到武汉,伺候你们这帮不知天高地厚地愣头青!”
“谁是愣头青啊?”
“谁?除了你还有谁?革命军募工告示一贴,你上望去,一人三杠一星,少将,一人两杠三星,上校,都是共和军里的大官,那个少将只怕相当于前清时候的总兵官,甚至可能是提督。
至于刘老爹,已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站在床边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到底该磕头呢,还是该鞠躬,愣了片刻,才向几名军官猛的跪了下来,磕起了头。
“老人家不必如此,现在共和了,这跪拜礼早就废除了。”
那少将军官笑着走上前,将刘老爹扶了起来,虽然说得是官话,但口音很重,也不知是安徽人还是江苏人,刘铁柱和刘老爹都听不太懂。
“老爷子,张长官叫你站起来,你就站着。”那准将站在一旁说道。
刘老爹躬着腰站着,结结巴巴的说道:“小人……小人感激长官……若不是革命军,铁柱这条命就算是叫龙王收去了……回头给诸位长官立长生牌位,每天都供起香。”
“老爷子,这可使不得!这叫迷信,是陋习,将来是要废除的。”
少将笑着摇头,将刘老爹摁坐在床沿上,伸出手想将刘铁柱嘴里的体温表拔出来,但谁知这一拔之下竟是拔不动。
“好小子,把嘴松开,我看看你的体温。”少将对刘铁柱说道。
刘铁柱这才张开了嘴,少将拔出体温表,举到眼前,对着窗户看了看。
“不错,没烧。这洋人的消炎粉确实挺管用的,应该大量进口,给四川的部队装备。”
那姓田的上校军官却笑道:“总司令说了,这洋人的消炎粉不过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能消炎就是靠蒙。我瞧着啊,这是这个伤员的体质好,他这脑袋上的伤若是换了别人,不一定能挺得过去,本来洋人大夫说是要在脑袋上动刀的,可是最后还是没敢动刀,说到底是这小子自己挺过来了。”
说到这里,上校也坐到了床沿上,拍了拍刘铁柱的肩膀,笑着问道:“有大名么?”
这上校也有口音,好在那位准将军官是个合格的通译。
“刘铁柱。”刘铁柱说道。
“铁柱,这名字起得好,你这命比铁还硬啊,水性也很不错,被船撞了脑袋居然还能自己沉到江底,等船过去才浮起来,听说还自己扑腾了几下,你这样的人若是叫朱大牛看见了,还不得想着法子把你忽悠到特战营去?”
上校的话让另外两个军官笑了起来。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当兵?革命军的兵。想去的话,等你养好了伤,就把你派到特战营去,现在特战营在四川,若是你这伤养得快些,或许也能去四川瞧瞧,看看那水灵灵的川妹子,品品那干洌爽口的州老窖。”
上校趁热打铁,只不过那神情有些古怪,也不知是否是在开玩笑。
“不……不……长官……老刘家几代单传,就这么一根独苗苗……他又是个愣头青,啥都不懂,还偏偏又像头倔驴,倔脾气一上来,几头牛都拉不回来!给长官当兵,只会耽误长官的正经事。”
不等刘铁柱说话,刘老爹已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心里也打定主意,等这几个军官一走,立马带着儿子回蕲州,就是打断了腿也不能叫他去当兵。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