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行将赴征程
在通报了京城惨案之后,州府诸人歪楼歪到天边去,从“商讨报仇”一路歪到“拉人入伙”。WwW.pinWenba.CoM 品-文-吧最后成功拐了两位老先生过来卖安利。两位名士端了一回架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优待。在颜神佑慷慨陈词之后,从善如流地加入了“忧国忧民高大上”集团。
哪怕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的解决之道就只有那么一个,可是不同的口号,给人的感觉瞬间就不一样了。你要说“为了搞死碍事的人”就会被老先生们鄙视,要说“为了更美好更有序的未来”,他们就会开心地奔跑过来。
这是三观问题!立场问题!是“屡败屡战”,还是“屡战屡败”的问题!
霍老先生还饶上了一个侄孙,一点也不客气地把霍白小朋友卖给颜肃之了。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像夸的那样文武全材,最起码,武的不行,文的还是可以的。最不济也可以领个闲职,做个抄写的工作。纵然知道霍老先生不至于自砸招牌,由于这世上奇葩太多,颜神佑心里,早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霍白一无是处,就让他抄书。这又关乎她的另一个计划了。
当然,颜神佑也不是没有收获的,她趁机刷了一把存在感,展现了自己的“把稻草讲成金条”的技能,还让李彦、霍亥对她的感观变得更好了。至少,等一通大道理说完之后,原本对于“妇人抛头露面”持否定态度的老先生们,已经改为持保留意见了。
也亏得她这么刷了一回存在感,再晚一点,她就要得一个小难看。李彦原本在州府里,对不顺眼的事情是从来不开口的。他老人家是被进入传销组织洗脑的亲友骗来的,自然是徐庶进曹营。现如今肯说话了,就不再故作高深。老先生其实是个实在人,既然上了船,就不想让船沉。再晚一刻,他就要针对颜神佑提出意见了。
现在既然认为颜神佑也有可取之处,便对她四处插手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原本,李彦的想法里,六郎是该多露露脸,逐渐取代颜神佑的政治位置了。现在,他决定再观察观察。
霍亥这些日子走访,发现昂州与别处不同,也将意见给暂时封存了。
目前这个状态,大家都很满意!
讲完了这些事情之后,才想起来,坏了,歪楼了。得布置一下任务了。拍翻河间王是必须的,这个不用多讲。多出来的,是颜肃之亲笔在死亡名单上又添上了一大群人。比如原本就跟着河间王选择的“凶逆”,再比如荆州一些“迎奉凶逆”的“顽愚”,比如原这个没得说,跟着造反,按律当斩。出力越多,死得越快。颜肃之恨恨地将“河间越氏”几个字写得大大的,力透纸背。
知情者几乎要跳起来拍巴掌了。不为别的,单为之前开会讨论的时候已经数次提到过“豪强并起”,拿到天下之后会“尾大不掉”,州府诸人已经开始伤脑筋了。现在有一个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够在平天下的过程中将一大批日后将会掣肘分权的人以大义的名义干掉,如果不令人开怀?
至于颜肃之将越氏算做头号仇人,大家也表示理解。越氏在河间极有势力,否则河间王也不会要跟他家当亲家了,不是么?
众人就拍翻荆州、河间原有士族达成共识之后,终于将注意力拉回到朝廷这一边来了。颜渊之的表情是悲愤的,颜肃之的表情是气恼的。颜肃之瞪着一双桃花眼,四下一扫,居然让他将眼神做出了几分锐利来,在空气中挥舞了一下拳头,大喊道:“不诛水氏,吾不忍还朝。”
李彦眯了眯眼睛,他以前虽然不参与这些事情,也从不打听消息。然而学霸就是学霸,听到题目就能写出答案来。无论颜肃之说得如何正气凛然,如何为朝廷分忧,李彦还是看出了这样做对于颜肃之的好处。
这事儿要李彦说,就算是诛了水氏,颜肃之也回不去了。只有自立一途,自立之后,又逢乱世,自然是要逐鹿中原的。那么,如何处置世家,就是摆在所有当权者面前一个绕不过去的主题。趁乱收拾一批,给新朝廷腾出喘息的空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哪怕看出来了,李彦此时也没有挑明。要他说,世家也是该收拾收拾了。
————————————————————————————————
正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颜肃之之于昂州诸人,虽不是“主”,却是上峰。颜肃之亲爹的坟被人给挖了,昂州上下自然是同仇敌忾的。颜肃之表明立场之后,州府诸人的反应看起来鲜明激烈。
丁号一字一顿地道:“须与百姓讲明,非是我等不欲北上援助朝廷,实是不知该如何面对。”宣传得上下都知道。他说话虽慢,跳出来的速度堪称:“粮草如何?”
方章道:“自去岁起,虽然天旱,尚未成灾,粮草足支两年。”
颜肃之又问郁衡:“兵源充足否?”
郁衡答曰:“已成五万精兵,新近又有流亡,可再招募。”
颜肃之复问方章:“抽调精壮从军后,民伕可足用?会不会耽误来年春耕?”
方章道:“暂时无大碍。”
再问颜神佑:“保境守城军士可用乎?”
颜神佑答道:“玄衣待命。”
这就是走过场了,什么粮草辎重,民伕壮丁、战马军械,早就是讨论过不知道多少回的议题了。此时说来,不过是给大家、尤其是新加入小集团的三个人增加一点信心。
李彦慢慢听着,忽然问道:“湓郡乃新下之地,于今如何?”
卢慎答道:“使君以张瀚权为湓郡守,表章已奏闻朝廷。张瀚于民政颇有建树。”又略一回张瀚。
李彦听了,再不答话。
卢慎转身对颜肃之道:“请使君发府库,取素练。”
颜神佑心里抹了一把汗,她对颜启没什么感情,所以没有去贴告示,招募荆州愿为向导、通雅言的百姓。不多时,招来二、三十人。颜肃之亲自露面见了他们一见,不得不称赞霍白想得周到。荆州与昂州还有些不同,昂州这里颜肃之这几年来接触得多,已无言语不通之苦。
荆州之地颇广,往往隔郡便是另一世界。便是这二、三十人里,方言便有六种之多。彼此能听得懂方言的人,说话时,彼此之间也会有些差别。
此外更有一种好处,却是原本程妙源地位超然,如今随着向导们的到来,无形中变得谦逊了一些。虽然向导们多是目不识丁,不如程妙源带来的资源系统,但是不能否认,小民自有小民的长处。凡是整理出来的文字,都会有些滞后性。小民们却是亲自经历,即时反馈的。
于是,颜肃之亲自带兵出征,将后方交给女儿坐镇。
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颜神佑以自己的眼光,也完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了,便只给了颜肃之一个建议:“要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哪怕河间王知道颜肃之要办他的事儿,已经列阵等着了。只要颜肃之进兵的速度快,让河间王的士卒来不及反应,那就行了。狂风骤雨一套乱棍子,把他们打死算完。
颜肃之笑道:“这还用说?”又说,“外事不决,可请教两位老先生。内事不决,但问你阿婆。”说着,还挤了一下眼睛。
颜神佑会意,别说内事不决了,甭管有什么事不决,都可以请教楚氏的。
本次,颜肃之携着郁衡、卢慎、丁号、霍白、山璞、白兴等人出征,兵马不算少,决策层就有点少。而留守的人里,除开颜神佑这个主事的,还有方章、古工曹,尤其是李彦、霍亥做参谋。
大军出发前一日,颜希贤兄弟俩一路跌跌撞撞跑了回来,哭得脸都花了,向颜肃之请命,请求去看颜孝之兼修整颜启新的埋骨之地。
哭到一半,就被楚氏派了阿珠来叫过去一顿训斥,让他们休息几日,滚回各自治下,好生安抚百姓,处理民伕征发、后继抚恤、粮草转运等工作。
楚氏积威甚重,颜希贤兄弟俩不得不答应,送完颜肃之出征,他们就回去。
出征当日,颜神佑携众相送。颜肃之摆了个祭台,遥祭了颜启,卢慎趁机高呼报仇的口号,将士气炒到了最高。
颜肃之脸上还挂着眼泪,这回他有准备,哭得十分痛快。拍拍卢慎的肩膀,赞许地道:“走吧,咱们去荆州!”
说来也巧,就在颜肃之开拔之后的第二天,南宫醒奉着姜戎一家,来到了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