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皇太后自从跟了王保保,才有了一点被人照顾的感觉,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只能暗通款曲,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可在窗户纸还没有戳破之前,他们只能是地下恋人。
但是,这也足够了……只是现在就共赴黄泉,好不甘心。
奇皇太后思绪不断地乱飞,她脑海中出现了无数的幻想,每一种都是和王保保有幸福美满的结局。
可惜,梦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奇皇太后没有等来她想要的结果,却等来了派出去的使臣,使臣已经被大明俘虏,现在是来传递消息的。
使臣鼻青脸肿,也不知道是在被俘虏的时候打的,还是在回来的路上自己打的,毕竟装可怜一点儿,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奇皇太后直接询问道:
使臣弓着腰,对奇皇太后说道:
朱瀚,又是朱瀚。
奇皇太后对朱瀚没有一点儿的好感。
她觉得如果不是朱瀚,大明根本不可能成气候,她们也不用不远万里的迁徙到这里。
可是,现在奇皇太后又恨不起来朱瀚,毕竟能让大明将士对他们网开一面,是因为朱瀚,奇皇太后不是笨人,她能想明白,大明的将领之所以看在朱瀚的面子上放他们生路,是因为王保保的妹妹此时跟在朱瀚的身边。
奇皇太后不想死,她想活着。
可是,应该怎么去说服王保保呢?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王保保如果愿意投降,也不至于等到今天。
思来想去,奇皇太后还是想先去和王保保谈一谈。
……
应天府,皇宫。
朱元章叹了一口气,他现在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的都有些处理不过来了。
而且,朱元章现在处理的都是大事,根本没有小事,如今朱瀚去了趟杭城,原本以为他就是去看美人的,谁知道又给自己拉来了一个叫贾鲁的人,说是要治理黄河。
黄河水患的事情,朱元章不是不知道,元末造成的民不聊生,黄河水患也占了一部分原因,但现在黄河通过贾鲁的治理,已经好了不少,也没有再发水对周围百姓造成损害,难道就不能往后拖拖吗?
朱瀚也很无奈,对朱元章说道:
朱元章认同朱瀚说的话,可他也有自己的担心:
百姓有了钱,他们会干什么?一是把钱存上,二是改善家庭生活,如今大明的生产力,跟不上两亿百姓的花费啊。
朱元章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心,也是因为朱瀚的缘故,朱瀚给了朱元章一本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可能
会产生的影响,钱多的话势必会造成贬值,到最后如果不是国库承担,就是百姓承担这个压力。
朱瀚对此倒是有自己的看法,对朱元章说道:
朱元章听到朱瀚的话,顿时来了兴趣:
朱瀚对朱元章解释道:
朱瀚的方法,和后世金融危机时的方法差不多,不过朱瀚比较良心,他没有给百姓要利息,而且让他们把钱财分批次还清。
朱瀚看着朱元章,继续道:
朱元章听完朱瀚的话,不由得点点头:
话说到这份上,朱元章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
他最关心的,还是百姓。
朱元章拍板,然后说道:
搞养殖?
朱瀚听到后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沉万三这家伙,还真是个天生的商人啊!
周古山和他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单单是这份前瞻性,周古山就不如沉万三。
朱元章对朱瀚说道:
朱瀚却一口拒绝,他倒不是为了避嫌,而是沉万三做生意做到这种地步,就不完全是生意场上的事情了:
这是行政手段干预,朱元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得心应手,他见朱瀚拒绝也没有再强求,只是点点头说道:
【鉴于大环境如此,
朱元章决定治河后,对朱瀚说道:
贾鲁属于前元的臣子,也有不少读书人在元朝覆灭,大明建国后选择隐居,这些人中有很多人能力不错,但他们认为,所以选择辞官回乡,以教书育人度日。
如果换成以前,朱元章也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大明发展太快,也急需人才,前朝的旧臣用处就大了,
稍加调教他们就能直接上岗。
贾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朱元章准备大肆宣扬一番,让隐居起来的前朝旧臣为大明朝做事……至于会不会混进来几只臭虫,朱元章不放在心上,到时候一并清理就是。
提到贾鲁,朱瀚就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孟端。
蒙元时期头号骗子,一个人骗下来了整个河南,这老伙计够可以的。
朱瀚询问道:
朱元章提到孟端,就差没用三个字来形容他了:
这么多好处……还先对孟端进行批评,足见孟端油滑的性格多让朱元章不喜。
朱瀚挺待见孟端,所以在朱元章抱怨后,他帮着孟端打圆场:
朱元章直接骂出声来,
好吧,孟端被骂也不算冤枉。
朱瀚也觉得没自己什么事了,想去应天府转转去看孟端,于是对朱元章告辞:
等朱瀚走了以后,朱元章看着朱瀚离开的背影,有些吃味的咂咂嘴:
想到自己每天只能休息三个时辰,其他的时间都要扑在工作上,朱元章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朱元章觉得,他不能再这么累了,倒不如把手中的权力再继续下放。
想到朱瀚之前说的,他掌握军权和人事任命这两个,差不多就足够了,再在身边配几个能干活的……朱标不是能干活吗?让他跟咱在身边当掌书记……
朱元章为了偷懒,也开始选择把权力下放。
不过他没下放给别人,而是把朱标用起来。
而且朱元章对朱标的期望很高,他打天下的班底朱标都可以直接拿来用,就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对朱标的看重。
喊过来朱标,朱元章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朱标束手站立,听从朱元章的安排:
听到朱元章询问,朱标直接说道:
朱元章点头表示认同。
朱标见朱元章没有反对,然后继续道:
朱元章对此并没有意见,无论再怎么改,最后的权力都会集中在他的身上来。
分管,这个词用得好!
朱元章相信,这绝对是朱瀚提出来的,也只有他有这样的远见卓识。
户部同样如此,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人口,这样的权力太大,必须要分开。
至于兵部……朱元章有自己的想法:
兵权,朱元章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具体怎么改,如何改,他要自己决断……实在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去问朱瀚。
文武两立,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武将马上打天下,文官治天下,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不合理,朱元章思来想去发现,如果想让双方都满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皇帝要非常成熟,他能够在文臣武将中找出制衡的关键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臣武将注定不可能完成良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