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日本女工平均日工资只有4角8分,男工也不过9角2分.进入8月以来,米价持续走高,从3角8分涨到5角三分.一战给日本带来的红利,丝毫没有影响到底层民众,好处都进了财阀的口袋.日本民间矛盾随着米价的上涨,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陆军大学实习生吴畏一早来到陆军省大门口,身后的汽车喇叭声惊了吴畏连忙让道.一辆黑色福特匆匆忙忙开进大门,吴畏认出是这是陆军大臣大岛健一中将的专车.
吴畏的实习点在军务局第二军事课,不紧不慢的在走廊上漫步时,身后响起匆匆的脚步声.吴畏回头一看,军务局长柴胜三郎少将步履匆匆,赶紧站边上鞠躬致意问候一声.
柴胜三郎似乎没有注意到吴畏,脚下步伐加快,噔噔噔的往楼上走.走进办公室,看见第二军事课长高桥大建顶着黑眼圈出来,夹着一个文件袋,走路小心翼翼的样子.吴畏赶紧问候一声,高桥看他一眼,点点头算是意思到了.对于这个陆大年度总成绩第三的实习生学弟,高桥还是很看重的.看着这个年轻人,高桥张了张嘴,想说点鼓励的话,却完全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点点头匆匆出去.
"春山前辈,出什么事情了"吴畏敏锐的察觉到出事情了,赶紧问了一句课里的学长,同样是陆大毕业的春山上尉.春山的脸色也很难看,双手搓了搓脸道:"远东干涉军出事情了,第三师团试图阻止支那人南下海参崴,遭到支那国防军第二十二师的猛烈炮击和轰炸.伤亡一千五百多人,大谷长官被迫下令撤回海参崴."
"八嘎!"吴畏显得异常愤怒,使劲地双手拍桌子道:"这是对大日本帝国无耻的挑衅,必须坚决给以回击."
春山看着年轻的后辈,苦涩的笑了笑.递给他一份文件道:"你看完再说吧."
报告是一份手抄件,吴畏侧身躲过春山的视线,遮掩了一下心情的激荡.看见春山回到位置上,伸手挠头苦笑道:"你赶紧看吧,我都忙了一夜了,得回去睡觉."
吴畏看的很慢,一个字都不想错过.尽管这份报告有很多水分,比如二十二师的火力如何强大不宣而战等等.但是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在国防军强大的武力面前,日军没有一战的勇气.实际上日军的这种反应一点都不奇怪,日本从来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民族.平行历史上日本敢于偷袭珍珠港,一个是因为被美帝逼上了绝路,因为日本百分之五十的战略物资,来自南洋.一个是因为受到了德军胜利的刺激.还有一个,南洋的物资对于日本这个海军强国来说,实在是不可或缺.其他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英法的没落等等.
这个时空的日本.在青岛之战后就开始反省,为何在面对中队是败的如此之惨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装备占了优势.同时还有巨大的兵力优势.就这个结论而言,日本陆军是很不服气的,但是阴影留下了.
拉兹多利诺耶的一顿胖揍,再次让日军看到了两军的火力差距.作为日军主力师团的第三师团,在面对民队的第二十二师,同样都是精锐,但是这个火力差距比起以前更大了.这个就太打击人了.大谷在报告里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是外务省抗议,请英美法等国调停.第二个是增派重炮联队,结结实实的跟支那军打一仗.
怎么说呢.大谷还是希望能挽回一点日本陆军的面子.夸大支那军队火力这个因素,无疑是想为陆军争夺更多的资源配额,日本的资源是有限的,海军和陆军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大打出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吴畏看完报告还给春山之后,吴畏内心激动的难以自抑,浑身都在微微发抖.春山见了还以为他在愤怒中,苦笑着劝道:"年轻人,不要激动."吴畏点点头,借口去上厕所出来,走到一个角落里,一手扶着墙,低头默默的流泪.对于他来说,再也没有比民国传来好消息更好的消息了.
内阁和军部采取何种措施应对远东的变化,吴畏根本就沾不到边,他只能默默的一个人激动.中午下班的时候,匆匆的离开,走在大街上时,心情好的不能再好了.原本每天看到都有点恼火的街道和人群,在这个时候都是令人心情愉快的美景.
大谷居然建议外务省抗议,想到这个吴畏就想唱歌.
"河田君!"电车站台上,一个少女招呼了一声.吴畏看过去,这是在东京某女子初中就读的藤野雅子,吴畏在陆军大学就读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认识的妹纸.
对于当代东境春少女而言,就读陆军大学的吴畏,毫无疑问是一个理想的夫君.更不要说身高一米七八的吴畏,眉清目秀,在东京的人群中绝对是鹤立鸡群.是少女们需要仰视才能看的清楚的青年才俊.
心情不错的吴畏走过去打招呼,发现藤野雅子的手里有一份《朝日新闻》,便作悲愤状道:"雅子小姐,身为军人,在下愧对您这样关心国家的国民."
"河田君不要这样,您还在实习阶段."少女雅子喜悦.[,!]的望了一眼这个勾引许久的帅哥,正准备进一步加大勾引力度的时候,突然大街上一阵骚乱,一群人冲了过来.吴畏下意识的抱着雅子的腰往路边闪,一群人呼啦啦的冲过去,看意思有五六百人,奔着前方一家米店.
"这是怎么了"吴畏看着骚动的人群,丝毫没有注意到紧贴在一起的少女,双手已经很主动的回抱.激动地人群冲进米店,疯狂的抢夺大米,远端的警察吹响了尖锐的哨音.
8月10日到15日,近畿地方(大阪,神户,京都,奈良,和歌山等),山阳地方(冈山,广岛,吴港等),四国地方(高松,松山,高知等),九州地方(门司等),北陆地方(金泽,福井,舞鹤等),东海地方(静冈,甲府等),关东地方(东京,横滨等),东北地方(福岛,仙台等),从东北到西南,全国各大小城市都卷进激烈的暴动的漩涡.在这些地方,往往有几万人集会,游行示威,捣毁商店尤其是米店,和军警搏斗.
这就是著名的米骚乱!吴畏遭遇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局部,实际在整个八月至九月的日本,到处都处在骚乱之中,而且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寺内正毅内阁在大清旗鼓的出兵远东之后,先遭到民国国防军的迎头一棒,又赶上了米骚乱这个要命的事情,真是内忧外患.
当远东干涉面临着中队的巨大威胁,虽然已经决定增兵,但是却毫无胜算.还是那句话,中日之间的实力对比摆在那里的,尤其是陆军.尽管有强大的海军,战舰是开不到陆地上的.
当然,日本舰队可以开到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任何一点,进行所谓的报复.问题是,小目标不合算,大目标比如上海,吴淞炮台十几门300以上的大口径加农炮,真心不是吃素的.还有中国人看上去不算太强大的海军,一旦打起来,航速更快的中国海军,完全有可能重创日本的海上交通线.
如何应对民国的军事挑衅,日本内阁一直没有达成一致.陆军省的主张是开战,嗯,战场可以适当的控制一下,在远东打一打就行了,不要搞成全面战争.大藏省则表示,打什么打,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啊支那要是好打的话,14年就打下青岛了,何至于和谈,还失去了那么多的庚子赔款,搞的经济一塌糊涂不说,日本政府财政一直没缓过劲来.好不容易靠着一战挣了点小钱,政府还得大力扶持钢铁产业,免得落后快速发展的民国太多.你们当兵的说打就打倒是轻松,管钱的大藏省上哪去找钱去
内阁吵了一天都没结果,寺内正毅一直没有表态,当夜悄悄的离开,前往明治元老山县有朋的居所.这个寺内正毅,被称作山县有朋手里的王牌,在争夺内阁首相的席位中击败了大隈重信推荐的加藤.在任期间,寺内正毅大力扶持日本钢铁产业,军费方面偏向陆军.
就结果来看,寺内正毅的偏心,并没有改变太多日本陆军的境遇.随着米骚动的越演越烈,寺内正毅的首相位置岌岌可危,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两个事情,寺内正毅只能辞职了.
寺内正毅在山县有朋这里吃了个闭门羹,里头出来一个幕僚,带了一句话:"寺内君,辞职谢罪吧!"寺内正毅顿时呆若木鸡,呆呆的站在门口.
1918年9月17,晨,日本公使伊集院,出现在民国大总统孙宝琦的住所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