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圣
“回校长。”何炯答道,“目前正在追查。谢田自从在天津失踪以后,咱们总务二处就再也没找到他,属下怀疑他是不是去了辽东鞑子那边。”
“不管他在哪。”王华冷冷说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蒋北铭和韩万涛要去北京了,出发之前,蒋北铭和姚韩氏举行了婚礼。这个婚礼比许朗和柳冠南的还要热闹,因为王承恩和王可宗、谢揆等人都参加了,蒋北铭现在也算是崇祯皇帝眼中的红人了。
蒋北铭和韩万涛走后,榆林湾调整了整个的工作。在得到了王可宗的认可之后,榆林湾的触角伸到了整个的琼州府。林兆龙和曾广贤负责在整个海南岛开始新一轮的征兵,争取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将榆林军扩编为一万人;许朗和马骥骐、林超等人开始在各个州县开设学堂,培训各种人才;沈大兴会同宋应星加紧研制蒸汽机、米尼弹和开花弹。谁也不知道皇太极那边会不会也在研制什么新式的武器,所以榆林湾必须要加快速度。现在的形势已经不是在和皇太极赛跑了,而是双方都在和科技赛跑,等下一次再开战的时候,说不定就是新一轮科技的较量了。
蒋北铭和韩万涛跟着王承恩走了一个月才到了北京。
午门外,两个人身穿崭新的大明官服在等着崇祯皇帝的召见,一个总管太监正在不耐其烦的教着两个人面圣的各项事宜。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从紫禁城跑了出来:“圣上有旨,宣海南卫游击将军蒋北铭、千户韩万涛觐见。”
“臣领旨。”
蒋北铭和韩万涛整了整衣服,跟着小太监进了紫禁城。
一进金銮殿,两个人都顿了一下。虽然两个人都来自四百年后,上辈子在电视上也见过群臣上朝是什么样子,但可转交司礼监。蒋将军、韩千户,万岁爷赐宴养心殿,退朝。”
“臣谢主隆恩。”在大臣们羡慕的眼光下,蒋北铭和韩万涛双双跪倒在地。
在来北京之前,蒋北铭和韩万涛同陆天翔和许朗等人做过一次长谈。陆天翔从史料的记载上,许朗和柳冠南从崇祯的年龄上对崇祯的性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众人最后统一了认识,虽说崇祯的性格有些反复无常,但是如今崇祯只有23岁,从心理年龄上来说,还属于一个充满了梦想的阶段。
尤其是像崇祯这样的身份和面对的这样的环境,他很难会在大臣中间找到什么心理依靠,可能现在的崇祯除了王承恩谁也不会相信。所以陆天翔给蒋北铭的建议就是,要多从鼓励方面入手,要给崇祯构筑一个宏伟的蓝图,激发起他年轻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崇祯的信任,也只有得到了信任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北京可不比榆林湾,这里面各种各样的势力和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北京现在又只有蒋北铭和韩万涛两个人,更不比榆林湾,有了困难就可以召开穿越大会。
所以,最后陆天翔代表整个穿越集团给蒋北铭和韩万涛的指令就是,首先要取得崇祯皇帝的绝对信任,保证自己的安全,然后再去平衡各种关系,打通各方面的势力。在此基础上再决定如何去改造现在的明朝军队。
养心殿内,一道一道的佳肴从崇祯的面前端过,又被端了下去,摆在崇祯面前的只有几样菜品。
蒋北铭的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话:“案上一口膳,民间千家食。”
“两位爱卿。”崇祯瞅着眼前的菜肴却一口没动,“此次辽东大捷,你们榆林湾出力颇多。朕听闻你们那里有什么火器比红夷人的还要好,此事是否属实?”
“回万岁。”蒋北铭答道,“此事属实。臣之先祖,流落海外之时,曾数次反思当年灭国之苦。故此潜心研制火器,臣等这次协助陈大人取得辽东大捷也是凭借了火器之利。”
“我大明神机营装备的火器也是甚多,却为何就挡不住鞑子呢?”崇祯又问道。
蒋北铭听陆天翔说起过,据史料记载,这个时代由孙承宗编炼的神机营车营,全营官兵6600多人,但鸟铳只装备了256支,三眼铳有1700多支。这主要是因为北方地区天气严寒、风沙大不适合使用鸟铳,因此大量装备三眼铳。但是明朝的三眼铳射程太近,只在三四十米的距离上才有威力,而且填装太过缓慢,实战的时候是挡不住满清的弓箭的。
见崇祯这么问,蒋北铭回道:“万岁,神机营虽然火器众多,但在实战中射程不够,而且射速缓慢,所以效果是不如鞑子的弓箭的。”
“是吗?”崇祯低沉不语。
“万岁。”韩万涛想了一想,决定先给崇祯泼点冷水,“大明将士虽然勇武有余,只是号令不一。战场之上凭的是齐心协力,不是靠个人的勇敢,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将令的话,那么就算有再好的武器,再勇猛的士兵,恐也难取胜。”
韩万涛说完这话,崇祯身边的王承恩先变了颜色,心里暗暗埋怨道:“面圣之前,咱家早就交代过了,不能忤逆了圣上的意思,这两个人现在怎么如此说话。”
崇祯的脸色果真不怎么好看了:“韩爱卿,我大明将士真的一无是处吗?”
蒋北铭离座单膝跪下:“启禀万岁,臣等一心为万岁着想,一心为大明江山着想,有惹怒万岁的地方还望万岁开恩。但韩千户所言不错,当年戚少保江浙平倭之时,也因为卫所之兵不堪重用,故此才在矿工中选拔三千将士编练戚家军。万岁英明神武,堪比尧舜,难道万岁不想有一支劲旅北据鞑子,内平流寇,创万事基业吗?”
蒋北铭说完,心下也在暗暗发虚,自己和韩万涛的这几句话究竟会鼓励崇祯还是刺激崇祯。
崇祯的脸色渐渐的平复了:“两位爱卿,朕希望你们有话直说,不要和那些大臣一样,都来骗朕。”
“启禀万岁。”蒋北铭狠了狠心,把想好的话说出来,“我大明现今外有鞑子,内有流寇;西南海上还有红夷人作乱;朝鲜如今也是首鼠两端。要想灭鞑子,平流寇,安定我大明天下,则必要有一支善战之兵。但若要训练出这么一支劲旅,需要的是银子,是大明朝廷上下一心的努力。”
“万岁。”韩万涛也跪下说道,“臣等在海外之时,已知天下之大,远非我中原可比。如今那红夷人凭借船坚炮利正在开疆拓土,而我大明远不如矣。”
“韩千户。”王承恩先怒了,“你这么说是何意?我天朝上国还不如那蛮夷番邦吗?”
“王公公息怒。”蒋北铭站起身从衣服里掏出了一块画布让两个小太监展开,“万岁请看,这是天下大势。”
画布上画的是一副世界地图,蒋北铭指着地图开始介绍起来:“万岁请看,此图中间黄色的地方便是我天朝所在,西边这一块是红夷人所居之所,关外的鞑子在这个位置上。”
蒋北铭又把手指伸向了美洲、非洲和澳洲:“这几处地方地势平坦,出产富饶,目前尚未有人。这是我大明的天赐良机,我大明开疆拓土,就在这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