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
“孙将军,你是怎么想的?”李继隆问孙全照。
“耶律休哥非同闲可,一定有备,不过我军发起突然攻击,胜率在七成以上,但我们来换战俘的,忽然改变主意,终失大义,有些不妥。”
耶律休哥两次被击败,不是战神了,所以孙全照评价仅是一个非同闲可。但也不能小视他!
就因为此人一直坐镇在幽州,连李继隆都不敢无辜进犯幽州。
但若打起来,孙全照说七成胜算倒也不是夸大其词,整个河北大部分名将,精锐兵士,这次几乎都带了过来,包括沧州的荆嗣,静塞军与田敏,杨延昭魏能等名将。
然而就是大义。
如赵匡义伐幽州,不能说自古以来燕云就是中国的地盘,契丹还号称中国呢。
也不能说它是我们大宋的门户,必须要收回,尽管实际谁的拳头大就是谁的,但不能说出这种等同强盗的口号。所以两次北伐前都诏发文书,燕云百姓,朕来解救你们了,争的就是大义。可能它很虚无飘缈,但确实会影响士气。
荆嗣恼怒道:“孙将军,你说什么,易州是我们大宋的!”
李继隆按住他道:“若你不服气,就在沧州好好替国家练兵吧。”
实际调到河北骑兵除了。天知道他心中的民是什么民。
然而李昉心中却在想,燕云尽管多是汉户,可他们是你的民么?
不过他好不容易上来,赵匡义不快活了,于是自觉地闭上嘴巴。可他运气真的很好,赵普一上台,灾害连连,摊到他上位了,今年虽有蝗灾,局部性灾害,影响不大,其他地区特别是东南风调雨顺,粮价又急剧掉下。朝廷害怕粮贱伤农,只好动用一笔钱粜粮入储。但到了这一步,赵匡义也发现一件事,真要北伐,还真的想不出什么好策略!
除非宋九这种浅攻消耗战术。
但这个也不容易,马上山后宋九将迎来一个强敌,耶律斜轸,宋九得将这个关口渡过去,才能会有接下来的动作。否则风还是刮不起来。
赵匡义还担心一件事,是人总有**的,宋九**几乎达到满足,要富有富,要贵有贵,这一点赵匡义从不怀疑。唯一的遗憾,便是他那个小妾在辽人手中。现在小妾回来了,马上去河东团聚,宋九心中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会不会因此失去动力,至少宋九才榨出来一小半,大半才华未榨出来呢。国家自赵普以后,也缺少重臣坐镇,这更需要宋九。
想到这里,他对身边黄门说道:“你去洛阳将赵普请到京城。”
不是真的北伐,然而未来将会有很多事发生,让赵普呆在京城里,不用去中书,可以做一个内政重要的参谋。
黄门下去,但却带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
“赵普死了?”宋九惊讶地说。
但在他眼中没有任何悲伤,相反,略有些喜悦溢出。
赵普家的仆人也看出来了,十分地不乐意,不过还是忠实地执行了赵承宗嘱咐,说道:“宋公,赵公临终前曾托负大郎,让他送一封信给你。”
宋九打开信,信上是赵普遗言,他在信中问了一句,我于太祖可忠乎?我于陛下可忠乎?
按照道理,赵普那是不忠不义之辈,赵匡胤对赵普那么好,赵普还弄了一个金匮之盟,这还是忠诚吗?或者说他对赵匡义好,当真是如此,赵匡义差一点就被赵普弄到坑里一辈子抬不起头了,这还是忠诚吗?
偏偏赵普在信中就问了这个问题。
宋九先是很茫然,随后一想,竟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他对赵匡胤真的很忠心,他对赵匡义真的很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