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夫子却将这个位置交给了他,于是他便努力保护着大唐,娶了世家崔氏之女,生了李渔,和李珲圆,这期间,虽然也出于唐王的地位,娶了两位妃子,生了几个孩子,却都没有真的放在心上,因为那些都是出于政治需要,
后来,崔氏病故,他便一直没有续后,直到那年,他在红袖招,看到了那个红衣翩翩的舞女,也就是如今的夏天,他才第一次感受到心动的滋味,于是,他不顾朝臣反对,迎娶了这位出身地位并不高的女子,
夏天一开始或许并不爱唐王,但是,多年的生活,彼此之间相互依靠,最终,时间也会成就爱情,
两人之间或许存在许多遗憾,却不会存在悔恨,
他们彼此的故事算不上壮阔,甚至有些小家子气,却格外的和谐,
最终,只有唐王留下一句,若不为帝,定做夫子身边以学生,然后悄然逝去,
唐王死前,做了许多安排,替李渔,李珲圆,甚至是李琥珀都留了后路,
这位江山美人俱收入囊中的帝王,走的很安详,仿佛沉睡一般,不动声色,
唐王死去的消息,必然是无法掩盖的,很快就传进了长安之中,
长安城也在下雨,
雨势同样很大,雷声轰鸣,闪电起伏,
唐王携王后夏天,六子李琥珀前往贺兰城迎战草原时,便将长安一干政事交给了自己的长女李渔,
李渔确实也有着足够的才能,如果她不是一个女子,未来唐王的位置必然是她的,而不会落到李珲圆或是李琥珀的身上,
大唐很大,事务自然更为繁杂,但是李渔却处理的井井有条,秩序森然,
即便是得道了唐王离世的消息,李渔也没有露出悲痛的神色,反而神色坚毅的继续处理着各种政务,
当那堆积起来的奏折都处理完毕后,她才重整心神,擦干脸上不知何时不遍布的泪水,起身离开了王宫,
披着厚重的棉衣,没有携带任何宫女侍卫,李渔就是这样一个人,离开了王宫,前往了不远处的昊天道南门观。
南门观本就人丁稀少,除了在这里任职的小厮外,只有颜瑟,李青山,以及李青山的弟子何明池,和几名道人再无他人,
颜瑟走后,这里更是清凉了许多,
在这磅礴的大雨之中,更是格外的凄清安静。
李渔没有任何的犹豫,径直的走进大殿,看着道殿深处,软塌上神色憔悴,身材削弱的国师李青山,
双膝跪地,一直以来压抑着的情绪终于爆发,声音颤抖着说到,
“父皇,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青山也不禁缓缓闭上了双眼,整个人都在颤抖,但是,当他睁开双眼时,却能够看到,他只有悲伤,却没有震惊,
唐王的病情,作为他极为信任的国师李青山自然是知晓的,
更不用说,这个消息本身就是通过贺兰城和长安之间的传书符阵传递的,而这个符阵就在南观、李渔既然知道,那么李青山哪里会不知道?
李青山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李渔,十分虚弱的说到,
“你要什么?”
颜瑟在时,李青山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位唐国国师,虽然是一名念师,却有着一些类似天谕院神座的手段,可以通过占卜,棋局等手段达到无距,甚至是看到未来的景象的作用,
但是,这些手段毕竟都不是常人能够拥有的,所以,李青山也因此身上多数隐患,颜瑟逝去后,他的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唐王离世的消息,更是让他雪上加霜。
李渔低着头,
“我要看遗诏。”
是的,唐王驾崩,唐国皇位传承的诏书却没有被送到皇宫之中,而是留在了南观,留在了李青山手中,
因为唐王信任李青山,知道这件事交到他的手上是可以相信的,
李青山也没有辜负唐王的信任,
“按照大唐厉律,遗诏需要在文武百官的面前当众公布,”
所以,现在你不能看,
李渔依旧低头,看着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打湿的衣裙,
“文武百官还不知道。”
“他们终究会知道的。”
李青山轻咳了两声,回复道。
李渔微微点头,
“我知道,所以,我没有想过把父皇的消息隐瞒多久,稍后便会通知下去,”
李青山微微叹气,
“那殿下来这里又是为了什么?”
李渔沉默了,因为她知道,她要做的事情,李青山很清楚,所有,她才会沉默,同样的,她也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因为,我不放心。”
李青山又叹了一口气,
“殿下可以相信陛下的。”
李渔微微摇头,
“还请先生助我,”
“为什么?”
“因为我是唐人,”
“他也是唐人,”
李渔和李青山连续的对话,透露出了许多事情,
“但是他的母亲不是唐人,”
这是李渔给出的解释,
“我大唐开明包容,向来不在乎这些事情,”
这里是李青山的回复,
“请您相信我,”
“为何?”
“因为您不相信皇后娘娘,”
这里是李渔的坦白,和李青山的妥协。
于是,李渔看到了那份诏书,看到了那上面熟悉的字迹,以及让她悲伤的内容,
“为什么会这样?”
她不相信,不认可,不甘,委屈,
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
声音一遍比一遍高,情绪也一次比一次更加激动,
李青山看着眼前有些癫狂的女子,微微摇头,
“这是陛下离开长安前前后书写的,那时,他便已经察觉到了一切,不过,你应该也知道,他很久前就下定了决心,”
李渔沉默了,
她抬起头,用袖子擦去脸上不知是因为委屈,不甘,还是因为伤心,失望而出现的泪水,声音颤抖的问道,
“能改吗?”
李青山眯眼,
“一般不能,”
一般不能,便不是不能。
李渔自然能够听出这话的意思,双眼冒光的看向李青山,
“何时才是不一般?”
李青山十分认真的看向李渔,
“国将不宁时。”
李渔又问,
“谁能改?”
李青山理所当然,
“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