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章】 权力交接(求订阅!)
‘银杏新区’的春节不再冷清,‘银杏村’就更加热闹了,尤其是萧家老宅,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
这些年来,随着‘银杏村’的经济条件变得越来越好,那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箫氏族人也是回来得更勤了。虽说这些族人已经把户口迁出了‘银杏村’,但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在村子里还有着没出五服的亲戚。
‘银杏村’每年的分红名额只局限于拥有‘银杏村’户籍的箫氏族人,不过其他的族人这些年从村子里获得的帮助也是不少。
自从‘镜湖集团’成立以来,但凡列入‘箫氏家族’家谱的箫氏族人每年的学杂费、生活费都由‘箫氏家族资产管理委员会’支付,这也是‘箫氏族人’的福利之一。
目前,生活在外地的箫氏族人总数达到了300余人,相当于整个‘银杏村’村民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些族人无法完全享受‘镜湖集团’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但是宗族高层并不吝于向在外开枝散叶的族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帮助。
除了适龄孩子们念书的费用被‘箫氏家族资产管理委员会’接手之外,许多族人在创业、工作、研究等等方面,也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为此,‘银杏村’特别成立了一个办公室,专门对族人们的各项申请进行审核,最终给出是否资助的建议。
另外,‘箫氏家族资产管理委员会’也是每年向生活在外地的族人们发放一定的分红,数目虽然不大,却也是能够让族人们衣食无忧。
这些年来,在‘银杏村’的帮助之下,生活在外地的‘箫氏族人’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他们和族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在10年之前,生活在‘银杏村’的族人几乎每家都在外面有一两门亲戚,这些在外面工作、生活的族人往往是每一个家庭的寄托所在,别的不敢说,至少紧急情况之下还有个求援的去处。
‘箫氏家族’传承数百年以来,已经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传统,以前是生活在城市的族人资助村民们,如今反过来也是不起波澜。
这几年的春节、清明节之类的节日,在外地的族人也是更习惯于回到村子里团聚,这也是让‘银杏村’的人气变得更旺了。
对于‘箫氏家族’的老人们来说,他们自然是希望看到整个家族变得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团结。虽说搬迁出去的族人已经不再属于‘银杏村’的范畴,但是网上追溯,所有的‘箫氏族人’都是箫氏高祖萧公致远的子孙,血浓于水。
也正是因为如此,‘箫氏家族资产管理委员会’每年为外地的族人花费上千万rmb,族人们并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如今的‘银杏村’已经不需要把一些蝇头小利看在眼里。
从外地回到‘银杏村’过年的族人自然是要老宅拜访萧笃善、萧笃良两位老爷子,因此这几天老宅开始相当热闹。
两位老太爷已经是年过九旬,但是身体硬朗,声音洪亮,面色红润,他们的健康就是整个‘箫氏家族’的福气。
目前,‘箫氏家族’自萧笃善以下,已经有六代子孙繁衍,整个宗族人丁兴旺。一些回来探亲的族人也是深悉老太爷的喜好,把那些还在襁褓中的地从萧晋旭手中接过了家族大权。
从此以后,萧风就成为了百年家族银杏箫氏的掌门人,在未来四五十年的时间里,他将会带领这个古老的家族,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
这也是‘箫氏家族’传承百年的传统,萧风这一脉作为箫氏嫡传,有责任带领好族人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经过家族会议的商讨,随着‘银杏村’财富的不断增加,‘箫氏家族’的事务也变得更加繁琐和专业化,单凭萧风一个人的精力是完全管不过来的。为此,萧风决定成立一个决策委员会,来解决‘箫氏家族’的重大事项,尽可能地减轻自己的负担。
除了萧风出任族长之外,萧涛、萧大志、萧强、萧潇、萧大鹏和杨浩等六个人也入选了决策委员会,成为‘箫氏家族’七巨头之一。
对于这项决议,包括萧晋旭以及其他族老都没有太大的异议,毕竟这几位年轻人都是目前表现得最好的‘箫氏族人’。
当然了,远嫁鹭岛的萧茉莉倒也是还不错的人选,只不过她长期呆在鹭岛,管理家族事务的时间并不多。
至于萧潇,别看她已经嫁给了林渡边,但是在经济和家庭地位上并不会像普通的东瀛妇女一样变得弱势,倒反因为‘镜湖集团’的强势,萧潇在渡边家族拥有着极高的地位。
一般来说,决策委员会将处理‘箫氏家族’的日常事务,一些重大事项则是需要进行表决,若是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僵持不下,则是交给萧风了裁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策委员会的诞生大大分薄了萧风将来作为族长所拥有的权力,但是萧风却不在乎。
在萧风的眼里,无论是族老会还是决策委员会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族人服务,并不是为了争权夺利,牟取私利。如今让萧强等人加入决策委员会,萧风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其他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传统的一言堂管理方式已经逐渐落后,‘箫氏家族’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断的发展态势,凡事总是要与时俱进。
这一次,家族大权从萧晋旭手中移交到萧风这一代,也就意味着‘箫氏家族’权力核心的年轻化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家族必定会像‘镜湖集团’一样,充满青春活力!
萧风执掌家族之后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开始在整个家族范围内开展新一轮的培训教育计划,希望所有的成年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各种培训、函授以及成人自考课程,多读书!
在萧风看来,如今的‘箫氏家族’已经进入了豪富阶段,基本上每个人所拥有的财富都超过了千万rmb,这其中还不包括他们在‘镜湖集团’所占据的股份价值。
作为正在朝着亿万富豪目标前进的准富豪们,萧风不知道他们究竟有没有做好成为超级富豪的心理准备以及拥有了足够的掌控力。
这些年来,萧风见多了那些因为骤然暴富之后无力控制自己**的超级富豪因为各种因素最终沦落,实在是令人嘘唏不已。
站在族长的角度,萧风自然希望自己的族人能够在拥有巨额财富的同时,依旧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自制力的培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读书并非最佳选择,但是读书可以明理,这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因此,除了正在念书的孩子们之外,萧风希望族人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培训,一来可以让族人们更有内涵,更加拥有自制力,也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
在‘银杏学校’,常年举办各种国学教育培训班,来自华夏作协的国学大师常年在这里授课,熏陶‘银杏村’的村民和‘镜湖集团’的员工。
另外,包括国画、书法在内的各种文化培训在‘银杏村’乃至整个‘银杏新区’都是相当流行,富裕起来的村民和员工们对此相当感兴趣。
相比于其他地方发财之后生活变得骄奢淫逸的情况,‘银杏村’的村民更愿意把时间放在事业和学习之上,家族的氛围总体而言是积极向上的。
对于那些在各种培训中有着出色表现的村民族人,家族向来是不吝于奖励,因此大家参加各种培训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在国内许多暴发户还沉浸在跑车、游艇、嫩·模之类奢华的时候,作为‘华夏第一村’的‘银杏村’已经开始摆脱了低级趣味,拥有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不过,目前媒体和民众更多的只是关注‘银杏村’的巨额财富,并没有注意到在这座小山村中,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整个‘箫氏家族’最大的财富!
在过去的数百年中,‘箫氏家族’虽然蛰居‘银杏村’,但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却一直都没有落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读物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启蒙。
也正是这种坚持,让‘箫氏家族’的成员知书明理,拥有着超然的心态,无论是生活陷于困境还是如今身家亿万,都没有动摇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萧风上任族长之后的第一条政令,就是‘读书令’,其实也符合了‘箫氏家族’的传统,得到了族人们的一致支持。
为此,在这个春节期间村子里不时传出孩子们聚在的朗朗读书声,甚至还能看见许多大人并没有老是喝酒猜码,而是捧起了书本,整个村子似乎都弥漫着一股书香气。
对此,身为族长的萧风自然是相当欣慰,毕竟自己的指令得到了大家的拥护;而且村民们有着从容淡然的心态,这可以让他们面对巨额财富的时候,不会扭曲失衡!
新的一年,新的权力核心,意味着崭新而光明的开始!
‘镜湖集团’创立10周年,伴随着集团‘三次创业’大幕的拉开,‘箫氏家族’这个古老的百年家族正在焕发出更强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