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乡(十)
“诗仙狂放,说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叹青莲作古,不然今天便见,权贵摧眉折腰事如晋,相竞竟是开心颜!”王骥在南宫边上的厢房里,手里握着一颗云子,却对领着七个士兵入内来的丁一,头也不抬的这么说道。。
显然丁一和那些勋贵相聚一堂的事,已比丁一的脚步传得更快,连困守南宫的王骥都听闻着消息:“老夫真是错过机缘无数,早知如此,应在船上好好吹捧如晋一番,真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不我待!”意思是说上天给了他讨好丁一的机会,他没有珍惜,当然是嘲讽的话语,能让宗室和勋贵这么奉迎,便是王骥最盛之时,也不曾有过的事,当大明几十万、近百万宗室的明末,那真的宗室没什么稀奇,下一顿都还不知道在哪里的宗室大把都是,但对于现时整个大明大约也就数百人的宗室来说,那可就是值当了,至少王骥都觉得很有面子的事。
“是么?伯爷那一大家子在后面,依着学生看,还是不要吹捧丁某为妙。”丁一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这么跟王骥说道,“如若学生与伯爷互换位置的话,只怕学生便没伯爷这么好的兴头,那大约连招呼也不会跟伯爷打的,若是伯爷来烤火,学生宁可跳进冰水里,也不愿欲火盆之旁。”丁一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他是王骥,那必定要和丁某人划清界线。尽可能不沾染关系。
王骥愣了一下,大约过了几息,点了点头。抛下手上的云子在棋盘,对着自己的亲兵说道:“别跟那些人说话,一句话也别和他们说,谁跟他们说话,雷子你只管拖下去打死为止。”王骥这么大年纪看着丁一这年轻人,就这么蹿上来了,以前文官封爵。不算开国的李善长,也就他王骥,这丁一不但也跟着封爵为靖西伯。现时朝廷还要给他加封冠军侯!
当然丁一的功绩实打实在这里,王骥倒也没有什么想不通,只是听着那些勋贵、宗室如何讨好丁一,他是有妒忌的。但毕竟是数朝元老。做过兵部尚书。任过督师的人,丁一这么两句话下来,他就明白,连忙和避瘟疫一样地避开了去,至于面子?活到王骥这把年纪,看了这么多朝局浮沉,才会懂得面子就是一个炊饼都不值东西,要是丁一出身被牵连。那才是倒了血霉。至于立宪秘约,他认为是掌握在杨善手里。丁一倒了,狡猾如狐的杨善,必定,一项项列出来,例如看朱见济之前要戴口罩,看完朱见济要用烈酒洗手,口罩也要用烈酒浸洗;保持通风等等的肺结核病防治守则。然后丁一对那中官说道:“无论皇帝、谢院判或是其他人,都要遵从这规则,公公回禀皇帝,若是相信学生,便按此行事。”然后丁一又对那中官说,叫他转达给景帝,“学生以为,若观天象,以子时为宜。”
他的意思,就是让景帝子时派人来接他过去,相信作为患者家属的景帝,只要对他儿子还有一点关怀之意,不至于听不明白丁一的话外的意思。
而丁一对这中官所说的话,包括他列出那规章表格,不过半个时辰,就尽呈到孙太后的跟前,对此孙太后倒没有太大的反应,反倒是笑道:“这孩子本就聪慧,想给自己多留一条路,向皇帝输诚么?若是如此,君臣相得,善莫大焉,后宫当遵从祖训,不干预政事才是。”
不论是英宗当皇帝,还是景帝坐龙椅,正如孙太后所说的,都是朱家的子孙。如果丁一企图以向景帝输诚,来作为脱局的方法,她倒是乐见其诚。至于如何输诚,皇家向来是不缺手段的,想想把王骥投置在南宫都能做得出来了,例如把丁一家眷尽迁京师也好;丁一本来不得出京也好,只要谈妥了,总是有办法来让双方达成一致,而按孙太后所想,最多再过五年,景帝也当能把握稳了朝局,那个时候,丁一因为长期离开封地和军队,是死是活,就看景帝是否满意丁某人的态度了。
“只是依哀家看来,只怕如晋是不会去向皇帝输诚的,他那性子,皇帝也不好下手,尔等不要理会,只管依计行事,哀家终归相信,预则立,不预则废。”孙太后数着手里的佛珠,微笑着对身边的太监和宫人说道,“怕只怕,皇帝也和南宫那位一样,跟如晋成了朋友,那哀家也就只好为了这朱家的江山,好好管教如晋这劣子。”
这也是孙太后为什么会应景帝所请,来为他出手的缘故,她早就嗅出了不好的苗头,那就是,景帝竟认为,杀丁一的话,颇有点下不了手!就算景帝能不要脸给大臣送银子,给于谦烧竹沥,给英宗的锁眼灌铅,但要他对丁一这么一个开疆拓土,又至少从表面上找不出什么问题的大臣下手,他虽是很多时候想动手,但总归着实不忍,不是他精神分裂,而是这样的臣子,这样的丁一,他舍不得杀。所以孙太后觉得,如果丁一向景帝输诚,只怕付了一些条件之后,会变成跟英宗一般,类似朋友的关系。
孙太后要比景帝决绝得多,她看的是大局,若丁如晋不可驾驭,那莫须有又如何?
皇帝虽富有四海,但坐上那椅子,便是称孤道寡之人,安有什么朋友?有的只是君臣!(未完待续。。)【品文吧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www.pinwen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