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其他类型 > 武林帝国 > 5-33灞桥显祥瑞

5-33灞桥显祥瑞(1 / 1)

5-33灞桥显祥瑞

身为朝廷命官,投降是很不体面的事情,更何况是向泥腿子们组成的起义军投降,更加有**份,这不是官员们有什么气节,大周朝建国不过二十余年,气节尚未养成,真正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觉得这场民间起义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别看现在闹得欢,等朝廷大军一到,还不是灰飞烟灭的料,起义军没有什么根基,凭着一腔义勇和朝廷斗,没啥前途,官员们一个个精明的很,才不会把宝压在他们身上呢。

长安城乃是汉唐古都,西北程出来啊,我是粗人不明白啥大道理,但也知道不能拿鸡蛋碰石头,和反贼硬拼,咱们肯定打不过,都是吃朝廷俸禄的,死了也就死了,人死鸟冲天,没啥大不了的,可长安这些百姓可就遭殃了,所以我说,咱们就算想死也别拉着百姓们,愿意打,就拉出去和反贼开兵见仗,不愿意打,赶紧开城门投降了事。”

王小尕开了头,大家也都纷纷开言,没有人提投降的事情,也没人提出去死拼的事情,大家只是喋喋不休的说,长安数十万百姓是无辜地,长安城有着许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若是毁于战火,对不起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子孙万代。

还是撕不开脸啊,王小尕摇摇头,刚要再次发言,忽然长安通判李琪说话了:“列为,下官有个建议,贼军势大,咱们不如暂且虚与伪蛇,假意投降他们,保存实力,等王师一到,再反戈一击。”

众人立刻都说好,可是假投降这件事风险太大,操作起来也比较有难度,谁能保证投降之后反贼不会大开杀戒,再说了,还有海公公和安国郡王在长安呆着呢,要投降,肯定绕不过去他们俩。

提起海公公,大家都是一肚子的气,朝廷竟然派这样一个贪婪阴狠的阉人来执掌两省大权,看来这大周的天下,气数也差不多了。

不过现在还需忍耐,且看总督大人如何定夺,范总督从谏如流,决定派人出城和农民军接洽,等消息到了,再做下一步安排。

登陆一起看中文网,www.17k.com支持正版阅读,支持《武林帝国》

次日,消息传来,起义军大头领元封亲口许诺,所有降官留任,俸禄增加三成,兵进长安,秋毫无犯。

大家一听,欢欣鼓舞,使者同时还带来一个消息,这伙反贼并非乌合之众,而是有着明确政治目标的正规军,那位叫做元封的大头领,其实是前朝皇帝的遗孤,正儿八经的太子爷,他们打的旗号是反周复汉,军容整齐,战斗力强悍,远非省军可以比拟。

既然是前朝太子,那投降起来心理负担就小多了,俺们这不是投降,是反正,是投奔光明,官员们的心结终于解开,前途又是光明一片了,至于这位所谓的太子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没人追究。

可是既然要投降,就得拿个投名状出来,不然怎么显示诚意呢,于是大家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放到了安国郡王和海公公身上……

谁来做这件事情呢,官员们虽然已经打定主意投降,也不愿意沾血,毕竟还有变数,若是将来周军再打回来也好有个退路。

好在有人愿意干这个屠夫的差事,陕甘总捕王小尕领着一队捕快径直去了安国王府,半个时辰后,一身血污的王小尕回来了,手里拎着两颗血淋淋的脑袋,一颗是安国郡王张承太的,一颗是陕甘总监军海公公的,血肉模糊的大家也不敢看,只是抱怨他为什么不捉活的,王小尕一撇嘴:“想抓活的,你们自己去啊。”

两颗人头装在锦盒里送了过去,对方很是满意,双方约定在灞桥会面,陕甘总督范良臣率领陕甘文武,正式归顺汉军。

大周天佑二十四年深秋的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长安城东门大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开了出来,直奔二十五里外的灞桥而去。

灞桥横在灞水之上,也算是长安的一处名胜了,选择这里作为受降地点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这里地势开阔,适合进行大规模的仪式。

红旗猎猎,军威森严,灞桥东侧,整整一万汉军肃然排列,三千骑兵,七千步兵,庞大的军阵,枪如林,人如墙,这么多的人,竟然鸦雀无声,只有偶尔的马嘶和呜呜的风声。

一杆五丈高的大纛迎风飘扬,上面绣着一个硕大的“汉”字,离得老远就能看见,从长安城出来的这些人,心惊胆战惴惴不安,看到如此森严的军队,都禁不住大吃一惊。

这是造反的农民们?分明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上万人马都能排的这么整齐,肯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官员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即便不懂行伍,也略知道些道理,和这样的军队作战,没有胜利的可能。

他们却不知道,此时元封麾下的军队,已经整合了原先编练的陕西新军,这些当兵的光练队列了,排队自然严整,他们吃谁的粮听谁的话,长官让干啥就干啥,绝不胡思乱想,是最纯粹的军队。

两边的人隔着灞桥站定,元封一身红袍,**雪白的大宛马,精神抖擞,真有龙凤之姿,身后正是那杆大纛旗,十六个膀大腰圆的护旗兵站在一旁,一手叉腰,一手握着长矛,威风凛凛,然后是三十二个旗手,每人手中一面两丈高的红旗,红旗猎猎,映着太阳,红光一片。

再后面是二百名骑兵,每人手中的长矛顶端都飘舞着红色的绸带,风一吹,飒飒作响,元封很擅长营造气氛,这队列,这红旗,都在深深地震慑着对面的官员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的臣服。

范良臣一身大礼服,下了车,从随从手中拿过一个朱漆托盘,上面摆着的是自己陕甘总督的印信,双方已经约定,用这种献印的方式来宣告归顺。

范良臣捧着印信走上了灞桥,那边元封也单人独骑上了灞桥,范良臣跪下将印信高高举起,元封骗腿下马,双手接过了印信。

忽然有人大喊道:“看,河里有龙!”

最新小说: 这个牧师超正义 张九阳胡秋 左十三 阴人借命 孤山鬼尸 驱魔诡探 守山匠 灵异事件笔录 阴阳先生之极品道士 卖鬼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