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下的危机
平静下的危机
帝都的三月,并不像南方那么炎热。(《》)北方草原和雪山的积雪才刚刚融化,掠过高原拂向帝都平原的风还有些沁凉。但牧场和农田却早已经绿了。
那娇艳欲滴的绿色大片大片地铺陈在山坡上,原野中。阳光变得明媚起来,冬季阴冷的蒙蒙雾色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已经被春风荡开了。天色比往日亮了许多,空气也纯净了许多。尤其在雨后,数百公里外的地平线上的崇山峻岭也清晰可见。
就是什么都不做,只静静地呆在在这蓝天白云下,人的心情也特别的舒畅。
当然,在城堡里蜷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贵族们,是绝对不肯浪费这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光的。草长莺飞兔走鹰扬,是狩猎的好时节,那充满了阳光的原野和策马奔驰的速度感,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只要天不下雨,人们就能看见成群结队的贵族们穿着猎装,在骑士和家仆的簇拥下,自道路上飞驰而过。帝都四周大大小小的猎场,到处都能听见围猎的号角声,女士们的笑声,欢呼声和飞驰来去的马蹄声。
千里之外的战争阴霾,似乎还并没有蔓延到这里。尤其是南方的一场胜利之后,人们对战争的担忧和恐惧已经比之前减轻了许多。
南方战区就不用说了。西北和西部战区,斐烈人也早已经停下了他们所向披靡的脚步。双方在漫长的交战线上相持着,互相之间只是偶尔有小规模的交锋,胜负各半,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对帝国来说,这样的局面显然更有利。
毕竟,这里是圣索兰的领土。斐烈帝国的入侵部队和他们本土之间还隔着魔兽山脉和漫长的补给线。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斐烈帝国正在不断的增兵,准备着下一阶段的攻势,但索兰帝国的准备又何曾停止过?
前一阶段皇室和宰相一方在军权方面的争夺,已经随着战场上一连串鲜明的战绩对比而落下了帷幕。
这为帝**队指挥的统一扫清了道路。
统帅部的声音统一了,战争的准备就加快了许多。现在,帝国的军队正源源不断地开赴前线,各地的贵族领主们也在皇室战争令的召集下,将金钱、武器、粮食、战马和麾下的武装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向帝都。
趁着这一段来之不易的缓冲期。整个帝国都如同一辆全力奔驰的马车一般,沿着战争的道路高速行驶。
这些日子以来,帝都的民众可算是开了眼界了。带着公鸡般的大红高冠头盔的歌卢骑兵;打着皮绑腿手持五米长矛的迦特基步兵;还有穿着皮甲背着一人高的大弓和箭囊的盎克鲁长弓手和手持巨盾斧头的高加斯蛮兵……….
虽然圣索兰帝国在三大帝国中,只以经济和文化著称,军事力量最为薄弱。但是,这个百年前曾经在两大帝国和教廷的夹击下硬生生打出了广阔的疆土和百年和平的国度,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军队。
歌卢人生活在帝国的西部平原,是一个人口多达六十万的大族。他们善于耕种,冶炼锻造和养马,英勇善战,是天生的骑士。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野蛮人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敢在歌卢人骑兵面前正面冲锋。
每一个成年的歌卢男子,在出征的时候,都会戴上有着火红高冠的头盔。当成千上百的歌卢人骑马冲锋时,那如同火海一般的汹涌奔腾的景象,是任何一个狂妄自大的对手都会为之战栗的噩梦。
迦特基人来自帝国东部海岸,有着人类最强步兵的美誉。
他们健壮灵活,善于奔跑。长距离奔袭的能力甚至可以媲美骑兵。在战斗的时候,他们尤其善于使用一种长度超过五米的长矛。一支一千迦特基人组成步兵方阵在战场上,可以正面抗击双倍数量的骑兵冲击。
盎克鲁人分布在帝国的各大行省,是一个喜欢生活在山地森林的民族。他们以耕种,伐木和狩猎为生,对皮革极为痴迷。不但衣服鞋子是野兽的毛皮,就连他们日常使用的许多以物品和饰品,都是皮质的。
而最让他们举世闻名的,或许就是每一个成年盎克鲁人那比他们的个子还高的长弓了。
盎克鲁人的长弓,是一种极其恐怖的武器。这种弓,可以将一米长的箭矢送到五百米远的地方。那锋利且比普通箭矢重两到三倍的金属箭头,能够轻易地穿透三层熟牛皮蒙面的木盾。
当成百上千的盎克鲁人集体抛射的时候,天地间,就只剩下那恐怖箭矢撕破空气的呜呜呼啸声和扑面而来的死亡气息。即便是斐烈帝国引以为傲的重装骑兵,也不敢在盎克鲁人的长弓前冲锋。
高加斯人来自于高加斯高原。救赎之地原本就贫瘠苦寒,而高加斯高原,更是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那里天寒地冻气候恶劣,除了草以外,几乎不生长任何的植物。就连飞鸟也不愿意从高加斯高原的天空中飞过。
可是,高加斯人却在那里生活繁衍。艰苦的环境,给了他们高大而健壮的体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能轻易长到两米以上,能抱起重达上千公斤的牦牛。就连十几岁的孩子,也能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和一个接受过严格训练的成年士兵搏斗。
高加斯人的武器是刀。他们的力量很大,刀厚重而锋利。任何一个高加斯战士都能一刀将一只牛拦腰劈成两半。如果是在战场上,十个普通士兵也不是一个手里握着大刀的高加斯勇士的对手。
不过,让他们闻名天下的,却不是他们的刀,而是他们的盾。
高加斯人的盾,都是由精钢打就的。轻则百斤,重的可达上千斤。这种盾牌,是他们的防御装备,也是他们杀敌制胜的武器。盾牌不但沉重,而且边缘极其锋利。一旦被这些力大无穷的战士挥舞开来,挡者披靡。
无论是歌卢人还是盎克鲁人,无论是高加斯人还是迦特基人,都是圣索兰帝国的宝贝。百年前,他们就跟随索兰大公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成就了传奇的名声。
平日里,别说整支整支的队伍,就是边军和各大骑士团中,也不过只有一两个歌卢骑兵或者盎克鲁长弓小队罢了。圣堂最新章节可现在,随着爱德华一世下达的战争动员令,这些帝国武力都拿起了武器,披上铠甲,聚集到了一起。
除此之外,大家还听说,帝**方内部,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统帅部已经撤掉了一大批平庸无能的将领和基层军官,启用了许多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同时,以前那些能打仗,而又受到排挤的将领,也重新回到了帝**方的指挥中枢。
其中最著名的,或许就是威震边军的一代名将萨芬老将军了!
萨芬在帝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极高,他英勇善战,意志坚定,用兵老到。极善于打苦仗恶仗。而且,长年的边军生涯,让他在充斥着桀骜不驯的兵痞油条的边军当中有着极高的威信。
他的复起,让整个边军面貌到焕然一新。别的不说,至少驻扎在帝都附近的两个边军军团,就显得规矩了许多。不但寻衅滋事的家伙少了,就连营地里,也没有了往日的散漫和脏乱。
一帮傲慢的军官将领和刺头大兵们,个个都老实得像乖宝宝一般,让熟悉他们的人们不敢相信他们和以前是同一个人。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圣索兰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全力运转了起来。圣索兰民众们相信,当战火再度燃烧起来的时候,帝国一定会给敌人一次狠狠的教训。大家甚至迫切地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不过,这只是普通民众们的想法。
而事实上,在帝国的高层,对于这场战争的担忧,并没有随着目前局势的稳定而减轻。甚至恰恰相反,掌握着更多更机密情报的人们,对目前帝国面临的战争态势,远比以前更加忧心忡忡。
.........
.........
皇权山上,圣索兰帝国皇宫,就像帝王头顶的皇冠一般,俯视着雄伟延绵的帝都和一望无垠的平原。
已经是深夜,国事大殿的水晶烛灯,依然如同往常一样通宵达旦地亮着,数以百计的无烟长明烛的烛火,在剔透水晶的反射下,将大殿映得透亮。
身穿着一身宽袖丝绸便服的爱德华一世,静静地站在大殿西侧墙前,仰头看着巨大的地图,眉头深锁。
一年多的战事,已经让这位帝国之主显得憔悴了许多。刚刚年过四十的他,双鬓就已经隐约有了些白发。
不过,在所有人的眼中,现在的爱德华一世虽然依然文雅恬淡话语不多,却远比一年多之前那个保养有术的他,更让人心生敬畏。
爱德华一世登基已经十二年了。这十二年来,无论是在帝国百姓的眼中,还是在能进出皇宫的帝国贵族和群臣们的眼中,他都只是一个坐在那冰凉宝座上的雕塑,或者说得更难听一点,只是个傀儡罢了。
无论大小国事,十二年来,国事大殿上,永远只有宰相唐纳德的声音。而爱德华一世的存在,不过是诸侯林立,内部倾轧严重的贵族们为了平衡的需要,给皇室一个表面上的体面罢了。
十二年的时间很长,长得足以让人们忘记很多很多的事情。
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位帝国皇帝,才十几岁的时候,就曾被人预言为继索兰大公之后百年来最英明神武的一代未来雄主。也忘记了当年还只是皇子的他,整顿吏治,改革经济,以一连串的手段,让整个帝国在十多年前焕发出惊人的活力,国力竟隐约有赶超斐烈和庞贝帝国的迹象。
同样,人们也忘记了,就是这个外表文雅恬淡,像一个艺术家多过像一位帝王的男子,当年是何等的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十五年前,他就曾经差点将权势滔天,连先皇都压制不住的唐纳德赶下台去。
如果不是教廷出手,如果不是十五年前的那一场惨案,如果不是接下来的一系列变故,恐怕..........
忘记的一切,现在都已经随着爱德华一世的背影,而慢慢复苏了。
人们这个时候才惊讶啊发现,有些人,天生就是一把宝剑。哪怕时间再长,哪怕在泥沙中在掩埋多少年,都无法锈蚀他的身躯,掩盖他的锋芒。
如果无法毁灭他,就别给他机会。因为,只需要一点点的缝隙,他就能一飞冲天,光芒万丈,再也无法封印。
爱德华一世,无疑就是这种人。
十二年来,他虽然只是静静地坐在他的宝座上,看着唐纳德和贵族们主持着这个国家,可是,那并不代表他什么都没做。
他只做了两件事——沉默和平衡。
现在回头看去,许多人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爱德华一世,而是换另外的任何一个帝王,恐怕索兰皇室都已经被扫进历史的角落中了。
百年前,索兰大公建立圣索兰帝国,是因为当年的索兰公国的贵族们和大陆东南方向的所有贵族领主,都不愿意接受斐烈帝国和庞贝帝国的统治。在罗曼皇朝分崩离析的那一刻,他们选择了成立自己的国家。
而当年的索兰公国,只不过是现今帝国疆土中很小的一个公国。在这片疆土中,还有旧罗曼皇朝的数十个公国和王国。
最终,索兰大公是最终凭借着他的睿智果敢和一连串的胜利,才脱颖而出,成为了所有希望摆脱北方控制的贵族们共同的代言人。
贵族们的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在新的帝国,他们获得了远比他们以前在罗曼皇朝时期更大的利益和更高的地位。他们的家族,他们的领地因为更少的赋税,和更大的自主权力而变得日益繁荣兴盛。
而索兰大公,也得到了他应有的报酬,那就是成为这片疆土所有贵族中最尊贵的一员,帝国皇帝。(《》)
这就是当今皇室的前身,也是隐藏在皇权之下一个铁一般的现实——皇室,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
皇帝并不永远都是皇帝。皇室也是贵族中的一员。当年,索兰大公如果不能取得帝国**战争的胜利,那么,他不但成不了皇帝,反而可能被失望的贵族们抛弃。
即便现在皇权确立已过百年,但如果皇室不能得到大多数贵族的拥护和承认,那么,就算是帝王,最终的结局也不过是被送上断头台或者流放到某个孤岛在暗无天日的囚禁中死去罢了。
因此,当年爱德华登基的时候,甚至没有人认为他能挺过三年。
毕竟,在那之前,这个天才睿智却没有足够经验的年轻皇子,才刚刚惨败给了有教廷支持的老狐狸唐纳德。只要唐纳德能够争取到大多数贵族领主们的支持,那么,爱德华被废黜,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
可是,十二年来,哪怕在唐纳德权势滔天,势力最鼎盛的时候,帝国依然保持着一股足以让他投鼠忌器的牵制力量。
这就是爱德华一世的力量。
静静坐在皇位上,如同一个傀儡般的他,无声无息地保持着这个帝国的平衡,让贵族们兴不起半点改朝换代的**。即便是唐纳德的死忠们总是蠢蠢欲动,但他们身边更多的,却是不愿意打破平衡的贵族们警告的眼睛。
十二年过去了。
就在人们已经忘记了曾经的爱德华时,斐烈人的入侵,给了这位帝国皇帝一个绝佳的机会。
从一年半之前,卢利安行省的南方港口小城波拉贝尔遇袭到现在,爱德华先是在教廷和皇家骑士团的冲突中,显示出最强硬的姿态,以公主艾蕾希娅加入圣女殿,下令驱逐圣殿骑士团,彻查所有教堂等一系列手段,逼迫教廷和唐纳德在面临战争威胁的所有帝国贵族面前选择了妥协。
紧接着,他又利用四大老牌家族的支持拿下了监察院,把这个套在所有帝国贵族脖子上的绳索,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而后,在与斐烈帝国的战争中,他利用唐纳德一系在西北和西部战场上的接连失误,引导了对严峻局势和自身利益忧心忡忡的贵族们对唐纳德应对战争能力的质疑。同时,他还利用美丁城大捷和官等人。
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爱德华一世,正面临着他登基以来,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刚刚得到的情报显示,斐烈帝国在西北普鲁行省和西部龙门边境的增兵,已经达到了目前圣索兰帝国在这两大战区兵力的两倍以上。而且,准备充分的斐烈帝国,还在源源不断地将他们的军队和物资送向前线。
在最近一段时间交战双方表面看似平静的对峙下,掩盖着越来越汹涌的暗流,如果帝国再不能拿出克制对方的方案,那么,当战事再起的时候,帝国或许就将迎来一场继普鲁行省沦陷后的又一场惨败。
如果说上一次的惨败,让宰相唐纳德对帝国的控制力大为削弱,从而给了皇权重立的机会的话,那么,这一次就可能是为爱德华挖掘的墓坑。现在的他,就像一艘迎着滔天巨浪驶去的海船,如果不能闯过风暴,就会葬身海底。
而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爱德华凝视着巨大的羊皮地图,缓缓问道。
“最多一个月。”萨芬走到爱德华的身旁回答道。他长着一张方正的脸,狮子般乱蓬蓬的长发和一脸如同钢针般坚硬的花白络腮胡,即便年过六旬,却依然有着健壮的体魄和一双让女人着迷的蓝眼睛。
事实上,年轻时候的萨芬,原本就是帝国著名的美男子。他的风流韵事和他的战绩一样辉煌。
“一个月.......”爱德华看着地图上那密密麻麻的斐烈兵力标识,无声地叹了口气,转过身,走到皇位上坐下来,一边示意众人落座,一边对萨芬道:“萨芬将军,你来说说我们现在的兵力。”
“是,陛下。”萨芬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对众人道:“目前,帝国十二个边军军团中,能投入作战的只有九个。官萨蒙德开口问道。
纹章院,是管理贵族纹章的专职机构,负责贵族纹章,家族印记,文书,族谱档案记录,身份甄别,爵位升降以及与贵族身份有关的一切事务。
可以说,一个贵族从出生到去世的所有信息,都会被纹章院收集,掌握和记录,进而影响到他的家族,后代,族群分支以及爵位,领地和财产的继承,甚至连皇子继承皇位,都需要得到纹章院的身份确认,因此,这一机构的权力极大。
而作为纹章院的最高长官——最高纹章官萨蒙德,更是所有贵族都不愿意轻易得罪的人。别的不说,单是想想得罪了这位肤色白净,身材胖胖的,看起来一脸和气的先生之后,自己家族中某些不体面的往事被翻出来传扬的后果,就足以让视脸面为生命的贵族们心生畏惧。
萨蒙德的问题,正是在场的人们所想知道的。
在圣索兰帝国,军事力量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皇室的直属部队。这一部分不仅有皇家骑士团,皇家卫队,皇家军团,还包括所有由皇室统一下放番号,统一武装配备的所有部队。
例如五大骑士团以及目前虽然从各地聚集而来,却整编成皇家军团,不再归其领主指挥的军队,都属于皇家直属部队。
第二部分,是十二个边军军团。这些戍边的职业军队在帝国中自成体系。他们和皇家军团的区别是,皇家军团的职责除了保家卫国之外,更要捍卫皇室。而边军的任务,只是抵御外敌。
按照当年索兰大公和贵族领主们的约定,哪怕帝国内部血流成河,边军也不能有一个人介入到内部的战争中。和边军有着同样特性的,还有作为帝国战备部队的三大训练营和最为特别的法林顿公国。
而第三部分,就是五大公国,各大行省的大小领主们的私人武装了。
作为索兰皇室的效忠者,法律规定,在帝国遭遇侵略或者反叛,以及皇室需要发动战争的时候,领主们必须按照其与皇室的契约中规定的数量,提供军费,武器装备,粮草马匹和战斗人员。
因为帝国在和平年代时不可能保持太过庞大的军队,增加财政的压力,因此,这一部分军力都藏于民间,由领主们掌握。卢利安大公麾下的领主军队,海岸佣兵团,巴伐利亚骑士团,慕尼黑卫队以及临时招募的乌合军,就属此例。
虽然这部分军力平时都分散在帝国各地,但其一旦聚集起来,军力还远超皇室和边军部队。只不过,战斗力要打上点折扣罢了。
在大家看来,普鲁行省的首府虽然已经沦陷,但是,当地领主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军队。这部分军力,对于守卫风笛城和爱丁城的第三和第六军团,是极大的助力。哪怕不能野战,只是守城,也多少能减轻点压力。
“大家都知道,腓列特大公已经率领他的残兵抵达了帝都,目前正在城外休整,而他之下的所有普鲁领主,能跑的都跑了。现在在苏兰高地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连一个贵族都找不到,更别提他们的武装了。”
萨芬面色沉重的道。他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不过,这还不是我们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局势,毕竟,我们的兵力和粮草输送要比斐烈帝国容易许多。”良久,萨芬开口道。他用木棍沿着苏兰高地指向东面:“而且大家别忘了,即便我们最终丢掉了风笛城和爱丁城,我们第三和第六军团,也能退到这里........”
看着萨芬所指的地方,在场的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法林顿公国!”
“对,”萨芬道:“就是法林顿公国。虽然根据人类公约,法林顿公国不能介入人类战争,但是,我相信,斐烈人再狂妄,也不敢踏入法林顿河以东半步。而我第三和第六军团,只要能退入这里,就如同在斐烈军的背后悬了两把刀。他们的骑兵就算南下索兰平原,也如芒在背。”
大家震惊地看着彼此,好半天,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法林顿公国不可能介入战争,萨芬的这一战略计划也不可能扭转战局,但是,这至少是第三和第六军团的一条退路。而且,斐烈人南下进攻索兰平原的时候,也多少会受一些影响。
这就足够了。
“我相信,我们看到的,彼得一世也同样看到了。因此,他不可能把西北作为他的攻击重点。毕竟,除了法林顿公国距离不远之外,还因为北方是我们和庞贝帝国接壤的地方。如果那只北极熊要来分一杯羹,那么,斐烈帝国就挡了他们的道了。所以,彼得一世的目标,还是自南向北侵占我帝国疆土。”
“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在西面。”萨芬手中的木棍,移向了边城龙门所在的区域,脸色,也随之变得铁青。
“根据我们刚刚得到的情报,斐烈军已经在这里增加了三个军团。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他们频频出击,大量骑兵小队和猎鹰袭扰我军防线,显然是在为大举进攻做准备。而根据我们的判断........”
说道这里的时候,萨芬停了下来,冷幽幽地眸子盯着地图,良久才深吸一口气,说道:“斐烈军的目标,是迂回南下,夹击卢利安!”
整个大殿一片哗然。
几位军政重臣们呆呆地看着地图上的斐烈军标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为什么?”中枢掌令官道格拉斯站了起来,问道:“斐烈人攻破西部战区防线的话,最有利的方向应该是向东北挺进,进入索兰平原西南部啊。他们为什么要南下夹击卢利安行省?”
“两个原因。”萨芬道:“从战略上来说,夹击卢利安,能够使他们合兵一处,攻略西南。稳稳的在我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进而和西北战区形成南北对进的态势。”
萨芬的话,让在场的几位将军都纷纷点头。他们比其他人更明白斐烈人南下的战略意义。这原本就是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
“另外一个原因,和彼得一世有关。”萨芬道:“彼得一世从来不接受失败。既然在卢利安输了,他就要在那里赢回来。”
萨芬的话,在大殿里回荡着。
“而且,是加倍的赢回来!”
.
.回来了,慢慢恢复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