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是非 仗剑相助
“褚兄、武兄、朱兄,数月未见,三位别来无恙!”
尹治平抱拳一礼,向着点苍渔隐、武三通、朱子柳三人道。至于武氏兄弟两个小辈,他也不需怎么去理会。要行礼也是他们先来行礼,他点头回一声罢了。
点苍渔隐却是姓“褚”,名叫褚衡平。正月间在终南山上,武氏父子三人随着一众人等前往古墓向李莫愁寻仇未果,灰溜溜下山后,点苍渔隐与朱子柳二人也都跟着一起下山而去。现在看来,这数月间,他们师兄弟却是都在一起。
若从五绝论下来,尹治平乃是王重阳的徒孙,实际要比褚衡平、武三通、朱子柳这三个南帝的弟子要矮上一辈。但尹治平眼下在武林中的声望与地位大为不同,尤其自他于十万蒙古大军中刺杀了忽必烈造就襄阳大捷后,更是威望日重。现下武林中人称他都是直称盟主,去了那个“副”字,已有默认他为正盟主的意思。所以尹治平现在与他们平辈论交,实也不算作什么。便是武三通方才开口,也是称他做尹盟主。
尤其他们这些日行来江南,已听闻当今大宋天子已加封尹治平为国师,总领天下道教,这身份又更加不一般,重了一筹。因此尹治平先行行礼后,他们三人都连忙回礼。
大理段氏一脉的武功非常讲究悟性,南帝座下渔樵耕读四大弟子中,朱子柳初列门墙之时,武功本是居于四人之末。但南帝出家后的射雕时期他的武功便已升到地把棺木运回原籍再下葬。埋骨于他乡。是被视为不详、不吉利的。现下武三通恢复清醒,想要把妻子移棺回大理安葬,那也是应有之意。
尹治平叹了一声。向众人行了一礼,道:“自来有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原本都是天经地义之事。诸位今日要向李道友寻仇。我原不该阻拦。但我全真派与古墓派源渊非浅,实不忍见她血浅当场。当年我擒捉她回终南山,几位真人也只是要她幽禁古墓,思过悔错。”
“先贤曾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过而能改,便即善莫大焉。李道友在古墓思过年余,已然是痛改前非。去年助守襄阳,她也曾前去尽了一份力,杀了不少蒙古鞑子,立下了许多大功。褚师兄、朱师兄,二位去年也在襄阳城中助守,李道友所立下的许多功劳,二位想必也都是清楚的。”
他说到此处,又叹了一声,接道:“我去年邀李道友前往助守襄阳,本意就是要她以功抵过,将功折罪,弥补以前所犯下的过错。但李道友去年在襄阳立下了许多功劳,全了国家大义,看起来却并不能获得许多仇家的谅解。年初在终南山时,大伙儿还齐聚古墓要向她寻仇讨罪。若非古墓派掌门小龙女还有些手段,恐怕我跟郭兄去得再迟些,古墓已然被他们给踏平了。”
他说到此处,武氏父子三人都不由面上一红。他们当时一大伙人气势汹汹而去,结果却大丢面子地抱头鼠窜而回,实是一件大糗事。当时还幸亏尹治平去向小龙女求了解药,不然他们还不知要多熬上几日疼痛。点苍渔隐与朱子柳却是面色无异,年初在终南山上那件事,他们两个并未有参与。
其实今日这件事,他们原本也并不想参与。他们两人本身都跟李莫愁无仇无怨,虽说李莫愁心狠手辣,在江湖上恶名昭著,犯下了累累血案,但他们一向远在大理,究竟并未曾亲眼见过。反是去年在襄阳,曾亲眼见李莫愁立下了许多大功,而且尹治平出手刺杀忽必烈那日,李莫愁还曾在城头跟他们一起并肩作战过。有过这般同是战友的关系,怎能轻易便向她出手。实是因武三通一再相求,又以断绝师兄弟关系相逼,他们才不得已下被迫出手。
但尽管如此,他们也一直并未尽全力,始终对李莫愁手下留情。二人武功都较武三通为高,何以却反是武三通紧追在前面,他们二人稍稍落后,那便是因为不想对李莫愁过分相逼,暗里有心要放李莫愁一马。可不巧李莫愁跑错了方向,跑到了这处谷中,不但算是处绝地,而且这里还另有三个仇家在等着。不过能在这里撞上尹治平,却又是李莫愁的幸处了。他们去年久在襄阳,也一向知道这位尹盟主对李莫愁的态度。既然有他在此,那李莫愁便绝不会有事了。
这时又听尹治平接着说道:“去年是我力邀李道友前往襄阳一起助守,为国效力。也是我尹某人为她作的保,要她能将功折罪,以功抵过。但她去年在襄阳立下了许多大功,却还不能足以抵过,让她行走江湖仍是步步维艰,被许多仇家惦记,实是让尹某汗颜愧对。今日之事,既被尹某遇上,那说不得只有说句对不住,阻拦诸位了。我本已愧对于她,岂能再眼睁睁见她被追杀而无动于衷?”
话音一落,“呛”然一声,他拔剑出鞘,仗剑拦于李莫愁身前。(未完待续。。)
ps:第一更,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