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拆迁(一)
不管开发大万山岛的计划是否还存在不可控的风险,制度就是制度,既然这个计划已经在执委会讨论并获得通过,那么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实施阶段。
虽然提出计划的是军委和商务部两个部门,但要实施这一计划,仅靠这两家是远远不够的,民政、海运、建设等部门都得参与进来才行。在岛上的基建工程该如何进行,需要运送多少物资,多少人员,如何安排船只运力,这统统都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因此在陶东来的倡议之下,专门又成立了一个“大万山岛项目开发办”,用以运作这个项目。
被选作挡箭牌的“琼联发”自然也没有被忘记,大本营一个电报发到广州,那边就有办事人员花银子去衙门登记了“万山岛货栈”,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对驻广办和“琼联发”来说都是小事情。至于说“琼联发”在岛上修建的究竟是货栈还是炮台,广州府衙的老爷们也没有兴趣为此专门乘船出海去检查。当然“琼联发”顶这个锅也不是白出力,未来大万山岛的设施建设完毕之后,“琼联发”将在当地拥有两间免费使用的仓库作为前期“投资”的回报。
其实如果不是顾虑到大万山岛处在明军水师眼皮子底下,需要一个合法的名声,军方并不希望把“琼联发”这种私人性质的机构扯进来。毕竟大万山岛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开发项目,在迫不得已加入商业因素之后,可以想象军方未来的防卫任务会因为进进出出的商船而变得复杂许多。
虽然在计划书中军方提出的建设进度是三个月,时间非常充裕,但在执委会通过提案两天之后,军方就派出了“闪电号”北上,由王汤姆率领的一支工程队,去大万山岛进行实地的考察。
工程队的领队是建设部二把手刘山夏,也是目前穿越集团中最忙碌的人之一。能把这位大忙人请出来,并不单单是军方的面子,还有陶东来的私人关系起了作用。刘山夏在穿越前就与陶东来同事多年,如果这次不是陶东来亲自出面相邀,他也很难放下手头的一堆事务,跟着军方的人出海去考察荒岛。
当初开发黑土港的时候,就是由刘山夏到当地担任了基建工程总指挥,而这一功绩也大大巩固了他在建设部中的地位。后来的铁炉港开发,乃至现在正在进行的三亚内河新港开发,都是由刘山夏在负责掌管,可以说在建设新定居点方面,刘山夏所具备的经验在穿越集团内无出其右。
“我上次出海还是去年十月了,从铁炉港开发之后就再没坐过船。”虽然风高浪急的海况让刘山夏的脸色显得有点苍白,但还是难掩他语气中的兴奋之情:“好久都没找到这种出来透透气的机会了!”
“那你尽管就把这次的任务当成是度假好了!”王汤姆掌着舵轮打趣道:“你要是有兴趣,等做完事还可以去广州玩几天。”
“算了吧,要是陶总知道我有这闲工夫,回去之后又得扔一堆任务给我。”刘山夏摇摇头道:“广州什么的,还是留着以后有时间再说吧,我这人就是劳碌命,穿越前当个苦逼包工头,穿过来了还是跟原来干一样的活儿!有时候我自己也在琢磨,究竟穿过来是打算干嘛,要真做一辈子包工头,那还不如当初不跟着来!”
“你也别悲观,等我们今后立国了,你好歹也是个……也是个……对了,工部尚书!我听宁崎说那可是正二品的大官啊!”王汤姆笑着应道。
“尚书什么就算了,我现在官职也不低啊,建设部副部长,要是照明朝的官阶来算,那大概也是工部侍郎正三品的级别了!就是待遇还不太到位,顶着这么大的头衔,做着搬砖党的活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享福啊!”刘山夏摇摇头转移了话题:“倒是你这样的比较实际,驾船出海多自在!我要不是有点晕船,都想改行当水手算了。”
“闪电号”在行驶至海南岛东北海域的七洲列岛附近时遭遇了恶劣天气,而这里仅有的几个岛屿又全是乱石海岸,并不具备停靠或者躲避风浪的条件。王汤姆为了安全考虑,不得不改变了原定的航行路线,折向西北行进以避开风浪海域。
“闪电号”顺着雷州半岛东侧的外罗水道向北行进,在抵达了硇洲岛之后才折行向东。当初高桥南所在的海盗团伙,便是从湛江外海的硇洲岛来的。考虑到硇洲岛上或许还有海盗的存在,“闪电号”并未在此靠岸停留,一直行驶到肇庆府阳江县海域,才找了一处较为僻静的海域休整了一晚。
由于途中航行路线的临时变动,考察队比原定的航程多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达到了珠江口海域。王汤姆已经不是就成为了当地的预备役民兵,并且也像模像样地在业余时间接受过近一年时间的民兵训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了穿越集团的消息之后,便十分积极地参与了进来,面试一过就办了辞职手续带着微薄的几千块积蓄跑到广州入伙。当时几名主事的执委都认为这个小家伙应该是穿越小说看太多有点走火入魔的节奏,但既然穿越行动都是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陈一鑫又表现出了极为积极的态度,筹委会也没有什么理由拒绝他的加入,于是他最终得偿所愿,留下来参加了行动。
以专业技能来说,陈一鑫去机械加工部门远比进入军警系统更为合适,毕竟好歹也是学过几年的专业技能。至于他那点业余性质的民兵资历跟军警部的同事们相比就简直如同一张白纸,在军队里待着也是个小透明,如果去生产单位反倒是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成为技术骨干。
但陈一鑫在内部分配工作时坚持要到军警部就职,哪怕是当个普通小兵也行,最终执委会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进了军警部。军警部第一批学员结业的时候,陈一鑫连个军官的实职都没捞着,只有一个空头军衔而已。到第二批学员结业的时候,陈一鑫才有幸当上了排长——前面还挂了“实习”两个字,也足见军方高层对他的个人能力缺乏足够的信任感。
不过陈一鑫自己倒是很沉得住气,没有表现出沮丧或不安的情绪,而这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最后终于也为他带来了表现的机会。在远征安南的战役中,陈一鑫作为排长在战场一线参与了数次战斗,并且比较好地完成了指挥部的作战任务。虽然没有荣立个人军功,但其表现却被军方上层看在眼中,在周年庆之前就将他内部提升为连长。当然这个提升多少也有些不得已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当时军警部分家已成定局,分家之后军方的人员立刻就减少了近一半,再除去吴卓、项持南这类挂着军方头衔的技术人员,可以在军队内充当中高层指挥官的人已经不太多了。陈一鑫虽然资历差了一点,但穿越之后的表现可圈可点,基本上也没什么可以挑错的地方,于是就这样被军委提拔为连长。升迁之后没到一个月的时间,陈一鑫便再次被委派了任务,将会在近期率领所属连队到珠江口据点驻防。这个任务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在陈一鑫看来,却是又一个绝佳的立功机会。不过在那之前,他首先得要完成执委会布置下来的任务,对三亚两河流域上游的待开发区域进行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