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其他类型 > 1627崛起南海 > 第773章 学习方法

第773章 学习方法(1 / 1)

学习方法

不过话说回来,李奈还是很羡慕海汉教育制度所取得的成果。虽然这套制度实施并没有几年,但目前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着实让外人眼馋,类似于小宝、符力等人,无论到哪里都足以独当一面了。而以大明传统的教育制度,这些出身贫苦的少年多半只能延续父辈的生活,继续在社会底层挣扎,就算能侥幸读两年私塾认识几个字,大体上也无助于他们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海汉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能力拯救了他们,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这些少年便从李奈初识时的懵懂无知,变成了如今无数归化民心中想要效仿的榜样。而早几年各个商家为了能够学到海汉的造物之术,专门选派来三亚当学徒的子弟,现在也陆陆续续地有了一些成绩。不过海汉当初收这些人也是设有机关,入学之时就签了学徒合同,即便学成出师,也必须要继续留在海汉治下工作至少两年的时间。当然了,这些青少年在三亚待上了几年之后,即便毕业也未必还会愿意回到大明了。

李家几乎每年都会从族中选拔一些头脑聪颖的子弟到三亚这边求学,几年下来陆陆续续也有三四十人了。除了极少几个调皮鬼因为不守规矩而被海汉主动清退之外,绝大多数人目前仍在海汉治下的书院、作坊、农场等机构里学习先进的知识。李奈在李家的高层中算是来三亚频率最勤的一位,每次过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都会抽空接见这些族中后辈,所以对于这些人的状况也比较了解。

虽然与这些后辈的接触机会不是很多,但李奈也明显能感觉到其中一部分人的心已经不在李家这边了。如果海汉肯放开口子给他们一个归化入籍的机会,那起码有六七成的人会选择放弃大明的国籍。至于说学成归来为李家、为福瑞丰效力,估计还抱着这个念头的只有十之二三了吧。

李奈并不会怪罪这些后辈到了三亚之后就逐步改变了初衷,因为他也很清楚想要靠着这种简单的学习模仿,将海汉的知识学问搬回大明去进行复制,并不能让福瑞丰成为能与海汉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充其量也就是从单纯的代理经销商转变为可以自产一部分初级产品的综合代理商。海汉的生产技术可以学,但海汉的工业体系,管理制度,运营技巧,却不是这些学徒们所能搬回去的东西。

李奈的一个表弟是将真实目的隐藏得比较深,如果不是李奈这种熟悉海汉政策并且有过深入研究的人,很难在会带起什么样的节奏。李奈决定这次回去之后,便要向父辈建言,让某些生活在三亚又心向海汉的族中后辈得到解放,自行选择是否加入海汉归化籍。这样做或许短期内会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毕竟这当学徒也是另外交了学费,不过长期来看肯定会有助于李家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说不定过个三五七年之后,这些从李家庄走出去的青少年也会有机会成长为海汉归化民中的骨干,到时候所能给予李家的帮助,或许就不是学着造个火枪,吹个玻璃瓶能相提并论的程度了。

李奈取过桌上的纸笔,将自己刚才想到的事一一写下来。否则明天一觉醒来,说不定就忘了此时的一些重要想法。

随从敲门进来,往书桌上的灯盏里添了些油,拨亮了灯芯,然后换了一壶才沏好的热茶,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李奈写完之后继续翻看报纸,这,内容基本都是外来商家在本地招募员工的启事。三亚开埠之初,人力资源倒是比较便宜,不过随着这里的日渐繁华,消费水平也一天天赶上了广州,加上本地多数居民都是已经入籍海汉的归化民,并不会轻易失业,且收益要比大明百姓更高,因此外来商家在本地雇佣员工的价格也是跟着水涨船高起来,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岗位,薪酬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广州。

李奈在这里面也找到了自家的招募启事,“福瑞丰”在本地的办事机构需要招募两名熟悉******交易模式的“项目经理”——这个词还是李奈从海汉人那里学过来的。具体的要求是“通晓海汉法律法规,熟悉大宗货物的基本行情,有相关工作经验、海汉籍、懂番语者优先”,而开出的薪酬也很有竞争力,每月三十两银子作为底薪,根据业绩享受一定比例的提成,表现优异者最快一年便可升职分店掌柜,并可享受由“福瑞丰”出资报名的高级经理人培训进修课程。

李奈自己也旁听过这个课程,的确是有不少的“干货”,不过他当时听的课可是由施耐德主讲,内容质量非常高。二如今位高权重的施耐德,大概根本就没有闲工夫再去职业培训学校里讲课了。类似这样的进修课程,施耐德顶多能在开班的时候露个脸,讲课的一般都是他以前带的徒弟、助手或秘书之类的人物了。

李奈继续翻看后面的内容,版面上就是广告居多了。目前的三亚港已经不是海汉作为独家供应商,南来北往的海商们会运来各种货物,而本地及其低廉的交易税又不断地催生更大的交易规模。在市场扩大到商人们已经无法通过吆喝来进行宣传的时候,选择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率的新办法。

从最开始的新奇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快报》上刊登的广告所涉及的行业也是越来越多,内容也是越发的花样百出。比如这一期的广告版面就有一家酒楼的广告十分醒目:新店开业,免费就餐!

再看下面的内容,只要有兴趣的食客于某日至某日间持这份报纸莅临酒楼,就有机会在结账时获得当桌全部消费免单的待遇,每日将公开抽出五名幸运儿,而没能抽中大奖的食客,也同样可以按消费金额的十分之一获得打折代金券,算下来也相当于是九折结账了。

不想可知,一定会有不少老饕会去这间新店碰碰运气,虽然可能只有几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机会,但对于喜欢将希望寄托在抽奖上的人来说,几十分之一在开奖前就等同于百分之百了。

当然了,要在广告中占据最醒目的位置,这家酒楼所付出的广告费估计也不是小数目。前次“福瑞丰”的商栈为了在本地脱手一批广州运来的水果,也在《快报》上做过同样位置的广告,结果卖完水果的利润只能堪堪抵消了广告费用而已。当然了,这对于广告主“福瑞丰”来说仍然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因为要是没有做那个广告,这些水果大概就只能全都砸在自己手里了。

最新小说: 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 穿书七零,大院来了个美媚娇 奇谋问道 别来了,堂口都坐满了 耳畔尸语 邪幽鬼道行 开局血月照上空 通灵神探 百年人鬼情 我在游戏世界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