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赏之下
刘尚本来的籍贯出身的确是在大明北部,在海汉入籍时也照实写了,因为这并不是什么需要可以隐瞒的信息。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籍贯也会在关键时候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于小宝将他列入调动人员名单可谓有理有据,谁让刘尚既懂专业,又是当地出身?于小宝说让他趁这个机会回去探亲访友,看起来也是对他的特殊照顾了,而且连推辞的理由都不太好找了。
回山东?刘尚的计划中可并没有这个发展方向,他的任务是潜伏在三亚,而不是去到海汉在海外控制的那些边远地区。再说他好不容易才从大明过来,这一下又被支回去岂不是前功尽弃?而且山东那边自然会有当地的情报人员对海汉的动向进行监控,就算要打入其内部,也不该由他来执行这样的跨地区任务。
当然了,以刘尚目前的处境而言,这件事已经不是他自己所能作主的了,他在青年团里的地位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反对于小宝安排的程度。刘尚明白这种所谓的“征求意见”,其实也就是当面通知一声,走个形式以表现出上级的人文关怀,是为了让他感恩戴德,并不是真的要考虑他的个人想法。
官场上的规矩,不管大明还是海汉,都不会有太多的差异。刘尚虽然刚进入海汉官场不久,却也已经多少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反对是不可能了,但刘尚也不想就这么认命,因为他在三亚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完成,而且如果现在离开,他也还是会很担心秦安那边的事情是否能有一个圆满的收尾。
要是那个莽撞的家伙在三亚闯出了祸事,被安全部抓了活口,那即便是去到几千里之外的山东,刘尚也还是逃不过安全部的追捕。他知道海汉人手中掌握有神奇的“千里传音术”,只要三亚这边逮着了秦安,那他在山东大概也不会平安度过法,要是提拔完把刘尚扔到某处海外殖民地去当个什么地方官,那当然也算是提拔,但对于大明就没有多少情报价值可言了。
而刘尚知会廖远的目的,一是让他对自己的长期行程有一个心理准备,二是要求廖远尽快处理好秦安这个安全隐患。廖远很清楚刘尚所谓的处理是什么意思,但他也不是任人摆布的傻子,有关于秦安的信息几乎都是刘尚一人所言,而他连秦安的面都还没有见过,如果仅仅只是听取刘尚的一面之词,这未免也有些太不慎重了。怎么说秦安也算是共事的同僚,如今初到三亚不久,就要主动把这条线给掐了,廖远觉得此事还是需要谨慎处理才行。
“秦安这事也不是不能办,但在此之前,至少我得先和他见一面,听听他怎么说。”廖远尽可能将话说得圆滑一些,他并不想引起刘尚的不快,但该坚持的原则他也不想轻易放弃。
“但秦安分配的地方可是昌化,难道你打算亲自去一趟昌化不成?”刘尚当然不希望这两人见面之后详谈,那样无疑会增加许多不可控的变数。他更希望廖远能在三亚做好布置,等一两个月后秦安潜回三亚,以他告知的方式去联络廖远的时候,由廖远直接将其捕杀以绝后患。
“去不去昌化是次要的,至少得证实他真的会给我们带来暴露的风险。”廖远的回答还是继续模棱两可,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刘尚道:“怕就怕夜长梦多,这个人要是等不及了自行动手,那就算我们有心阻止也未必来得及了。廖兄,我提出这个建议不单单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你,以及其他潜伏在三亚的同僚们。”
这话无疑是触动了廖远的某一根神经,还有什么能比自己的人身安全更为要紧的事呢?自己来这里潜伏虽然是以命换情报,但在可以有效保障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没有谁会愿意主动或被动地暴露身份。如果秦安真的是影响到整个三亚情报网的隐患,那当然是该舍小保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