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刺破长空,闪电将乾清宫书房窗口的崇祯帝脸色映照的更加煞白。
地上散落着被撕碎的奏章,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出的宫女、太监,将额头贴在地板上面,生怕怒火中烧的皇帝看谁不爽,便将谁拖下去活活打死。
噩耗接踵而至,让本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说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崇祯还没想过大明会亡国,那么现在的崇祯已经真切感受到了亡国之危。
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兵败潼关,秦军精锐丧尽,孙传庭殁于阵中,尸骨无存。
朝廷要给孙传庭议谥,崇祯未允。
崇祯不喜欢孙传庭,哪怕孙传庭是国之重臣、良将,但是在崇祯眼里,孙传庭桀骜,屡屡违逆圣意,身为君王,崇祯需要的臣子是能对他唯命是从,而不是自以为是,便将君王的话置若罔闻的所谓忠臣。
孙传庭尸骨无存,崇祯相信孙传庭确实已经战死,桀骜之臣自有傲骨,因此孙传庭不可能降贼,也不可能隐避山川,不问时事。
所以孙传庭肯定死了,但是崇祯不认!
所以他认定孙传庭是假死脱身,哪怕朝廷因此而颇有非议,但崇祯在所不惜。
这是身为君王的坚持,也是对孙传庭兵败,丢失潼关的愤恨。
崇祯不觉得自己催促孙传庭出兵剿贼是错的,只觉得孙传庭无能没能把握住战机,将李自成一鼓围歼,这才让李自成数度大败还能逃逸出去,导致明军战线过长,从而辎重难输,给了李自成翻盘的机会。
总之,在崇祯看来,秦军之败在于孙传庭无能,潼关之失,孙传庭更是难辞其咎。
说到底,孙传庭是罪臣,既是罪臣,自当剥夺一切荣耀和封赏,何谈谥号。
而今说什么都已不重要,如今李自成占据潼关,前些日子在西安称帝,建元‘永昌’,还设立五等勋爵,俨然已成气候,和大明分庭抗礼。
恐怕用不了多久,李贼在安定陕西、河南等实控地盘后,便会挥军出关,攻入山西。
除此之外,黄州传回来的消息更是让崇祯遍体彻寒,邓平突然间扩兵十万,编练五军!
十万!
天狼营一万五千精兵,都已让满朝惊惧,生出不可敌的无力感,而今邓平竟然增兵至十万,他是想作甚!
如果说昔日邓平窝在黄安乃至黄州,崇祯多多少少还觉得邓平确实还有那么一点忠孝之心,也强迫自己相信邓平确实没有大明不亡,他便不反的意思,可如今呢?
十万精兵,若人人都有那种火器,天下谁人能挡?
李自成就算兵进山西,就算杀入京畿,崇祯都觉得自己还有退路,大不了去往南都,厉兵秣马未必没有夺回京城的机会,可一旦邓平起兵,就算他去往南都,南都难道就能挡得住邓平?
崇祯感觉自己一片真心彻彻底底喂了狗,自己将长公主下嫁给这狗贼,这狗贼便是国戚,难道不该与皇家甘苦与共?
就算邓贼不去剿杀内贼,你继续老老实实待在黄州当你的土皇帝不就行了,可你现在扩军十万,说你不想染指天下,谁信?
屋漏又逢连夜雨,京畿绵延数年的瘟疫再次席卷京城,十万北都驻军,死伤无数。
崇祯已经打算走了,以如今山西的守备力量,肯定不可能挡得住李贼大军,李贼不可能不知道山西乃至北直隶有多虚弱,所以李贼必定北上而不是南下。
然而朝廷没有任何一位大臣提议迁都,崇祯知道群臣的担忧是什么?
迁都……
一旦李贼拿下北都,那么谁提议迁都,谁就必然会背负丢失祖宗陵寝的罪责,如此大罪,恐怕只有项上人头才能赎罪。
没人提议迁都,难不成让他这个皇帝自己提?
难道让他这个皇帝背负丢失祖宗陵寝的罪责?
臣不担君过,当的什么臣!
倒是有大臣提议让太子先去南都,真是可笑,崇祯岂能不知道如此提议的大臣窝的什么心思。
太子去了南都,那么就算北都丢了,就算他于京城罹难,太子也可以在南都继位延续国祚!
大明有了退路,群臣也有了退路,甚至贼兵兵临城下之事,诸多官员都不用共赴社稷之难,毕竟大明未亡,他们还是大明的臣子,就不用随他崇祯一起殉国!
蛇鼠一窝,各怀心思,李贼还远在潼关,京城还有数万大军,大明与贼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大明没了孙传庭,还有左良玉还有黄得功、刘泽清、黄得功等诸多良将,李贼来犯,自可调集天下兵马勤王!
这也是崇祯如今仅存的底气,然而这仅存的一点底气,只要他一想起邓平十万大军,就会再次升起一股浓郁到挥之不去的无力。
说来说去还是工部无能,当初信誓旦旦说半年,最多一年便能仿制出和天狼营一样的火器,可如今近两年时间,工部的火器研发依旧停滞不前。
无数次午夜梦回,崇祯都恍惚觉得邓平这个异类的出现是上天派来的大明掘墓人。
而今这掘墓人终于要挥动锹铲,开始刨坑要葬送大明了吗?
崇祯觉得很累,很累……
站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内心沉叹,潼关失守,意味着大明攻守易型,意味着北都已成险地。
王承恩知道崇祯没有担当,也知道崇祯明明该独断专行的时候反而会犹犹豫豫,可如今形势,若是再继续犹豫下去,恐怕……
以前李自成是朝不保夕的流贼,毕竟没有稳固地盘,他就算拥有再多的贼兵也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仗着人多势众,不断拿人命去填,这才能在官军的围追堵截下屡屡逃出生天。
可如今李贼扼守潼关,经略关中,拥有稳固后方的流贼已经不是流贼,而是十足的枭雄。
如今李贼称帝,便是向全天下宣告,大明气数已尽,新朝当立!
人心所向,苦大明久矣的百姓恐怕盼改朝换代已如久旱盼甘霖一般,王承恩甚至觉得,若李贼挥师出潼关,山西各州府会望风而降!
届时,李贼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杀到北都城下,继续犹豫下去,想走可能都未必能走得掉了。
但是王承恩不敢劝,他是内臣,内臣不得干政,更何况他一个太监劝崇祯迁都又有何用?
崇祯是不想背负丢失祖宗陵寝的责任,他一个内臣劝迁都,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
届时史书之上,失祖宗陵寝之责依旧得由崇祯自己去背。
深知崇祯秉性,不愿承担恶名甚至冒着被诛杀风险的大臣不愿意,崇祯自己也不想,于是形成当前之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