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不攻自乱
两刻钟不到,战斗结束!
清泉兵死三人,伤者十数人。
姚仓此人倒也有些血性,知道自己八成无由幸免,竟然力战而死!
随着徐牧实力的扩充,选择对手实力也会越强,伤亡在所难免。
徐牧立于姚家坞中沉声道:“关好俘虏,救治伤员,守好望楼、角楼,然后为死去的弟兄送行!”
……
“噼啪……!”
柴堆燃烧,吞噬三名清泉兵的尸体。
徐牧举起三人的铭牌高声道:“二三子记住,他们是为我,也是为尔等而死,死得其所。”
“将来,愿我等皆……死得其所!”
说罢,徐牧单膝而跪。
“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
众人随之而跪,三吼而息!
这一夜,姚家村注定不眠……。
而徐牧也心中失落了一下。
因为脑中的《三国演义》大书没有动静。
难道要给自己憋一个大的?
……
翌日!
徐牧散出哨骑,侦查四方,主要是浢县。
此去浢县,快马一日可到,昨晚的战斗,一定会有人将消息告知县里。
虽说县里出兵的几率很小,但是以防万一,徐牧暂时还不想和朝廷兵马正面冲突。
徐牧在猥琐发育,但有人却很刚!
黑熊岭的熊大海,在收到李四海的消息和金银后,立即就坐不住了。
他和李四海说起来还有过一面之缘。
他李四海都能据四县半郡之地,和朝廷兵马打的有来有往,我熊大海怎么就不能占据一个小县城?
大家名字中都有海,老子不服气。
于是他尽起山寨近三百人马,又召集周边两个小山头匪首,凑齐五百人,竟然直奔浢县而去。
一路上打破两个村子,攻下一个小宗族的坞堡。
肆意劫掠后,刺激的众匪徒嗷嗷叫。
爽!
乱好啊,越乱越好!
简直是如鱼得水。
他们强抓青壮,又有一些走投无路的流民加入其中。
虽然打坞堡损失了一些人手,但他们人数不减反增。
很快超过了六百。
一群人信心膨胀,也不掩饰踪迹,大摇大摆的杀向县城,所过村镇所向披靡。
……
浢县城。
县令刘幸这些日子的心情可谓是大起大落!
李四海造反兵围盐浦城,流民涌来,他关闭城门提心吊胆;等盐浦城破,他吓的直接收拾行李;等朝廷兵马围了盐浦城,他觉得自己又行了,于是准备征些粮食去巴结巴结府君。
可是没等粮食征收上来,噩耗便一个一个的传来!
先是有人来报,南边姚家村啬夫姚仓的坞堡,被一伙不知名的匪贼攻破。
没等他寻思出来怎么办,北边又乱了!
那边游缴来报,黑熊岭山贼下山劫掠,连破数个村镇,竟然已经聚集乱民近千人,贼锋直指县城。
刘幸顿时坐蜡了!
这……自己也他娘的也被包围了?
要不要跑路?
两路贼人来袭消息传出,没等他付诸行动,城内大户就坐不住了。
刘幸什么货色他们可是知道,趁贼人未至,三十六计先走为上!
于是他们收拾细软,准备带着家人奴仆组团离开,前往东北方向,朝廷军马身后的长咸县城。
那里有崇川府兵驻守,是府兵南下的粮草中转之地,安全自然有保障!
县令寻思着跑路,大户即将跑路,一座小城还不乱?
大户的家人奴仆多,人多自然嘴杂,谁还没有几个关系好的人!
于是城内流言四起,“什么盐浦城官军大败”,“什么当陵山贼人数千杀来”,“什么县令已经收拾好家当要逃跑”……。
县令刘幸听闻后气急败坏,是哪个下人嘴巴不严,将他收拾好家当的事情传出去!
人家明明是想守一波的!
显然城内也是有人不安分,在扩大和散播流言!
李四海的起事,刺激了一些人的野心。
……
城内一个小院中,张简将一份帛书交给穿着半身皮甲的邢道荣,吩咐道:“道荣,我料破了姚家坞的人一定是少寨主无疑,等到夜间你让人用绳索下城,连夜赶路,尽快送到少寨主手中。”
邢道荣收起帛书到怀中道:“如今我按先生之言,已成为民壮的小头目,负责一小段城墙,此事不难,只是先生在此处的安全……。”
张简胸有成竹道:“我再此无碍,此地豪侠韩锟有野心,我已经取信于他,道荣无需担心。”
邢道荣抱拳道:“那先生保重,一旦事急请立即来寻我,我受主公之托,护先生周全,大丈夫不能失言。”
张简点头道:“如今城内外局势波动,这些谣言便是我给韩锟出的计策,县城随时有倾覆的可能,我意让主公率兵而来,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尽量获取更多的好处。”
邢道荣道:“先生之言极是,一县之资,不可不取。”
张简道:“万一主公未至,城内先乱,道荣就来寻我,我们暂托韩锟之下,可保一时无忧!”
“好,就依先生之言,我先走了!”邢道荣说完便告辞离去。
……
邢道荣离开后不久,几个汉子便来到此处。
其中一人让余者守在门口,他进入屋内笑道:“先生真是算无遗策,谣言四起,城内果然大乱,而且据我手下游侠儿得到消息,那县令真的收拾好东西准备逃跑了!”
张简心下一急,自己的仇家要跑?
不过他面上依旧保持微笑道:“此事不难猜测,当不得算无遗策。”
韩锟道:“张先生,我已经得到确切消息,那李四海占据郡城,两府官军耐他不何,官军无暇他顾,我意据此城招兵买马,若官军来攻,我便西走当陵郡,进可取县城,退可入当陵山,先生以为如何?”
张简装作迟疑道:“这……,如此等于举旗造反,在下……!”
韩锟诚恳道:“先生,在下这几年走南闯北也算稍有见识,天下反者如过江之鲤,大昌至今,我辈之人已无上升之路,朝中为官者,翻来覆去都是那些姓氏,且大昌皇帝昏庸,朝政混乱,宦官小人当道,根基已烂,正是我等奋起之时。”
张简闻言眼神微眯,首次正视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