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天挺好。
阮令闻在家,心情也好。
那边一群,气氛挺热闹。挺多老头老太太要支持这家跪的。没跪的都回去学起来。
又有一个男士过来,也是一家子。
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士先开口:“你们没去看《衣锦还乡》?没去看人家状元郎怎么做的?”
这位女士明显更激动,大声说道:“那是真状元郎!全国三年就一个!回到家对老娘是真孝顺!他家人少,他不缺奴才!不缺放牛郎!状元郎为什么要亲自跪在老娘跟前?他跪的是深情!他孝敬的是父母恩!我推荐大家,都去好好看《衣锦还乡》!必须看!”
时灵灵,这是五毛钱雇的?
我一家看完,我妈哭的。
我奶奶也哭了。
我们一家四口,二刷。
谁?今天竟然能抢到票二刷?
是不是有人?
必须抵制!
我家没抢到票,我外婆要在家看时灵灵。
时灵灵,你自己影响了自己的票房。
我明天的票,还没去,到底哭还是笑?
刚看完。表面好看,走心就感动。让你含泪笑着看完。不说了,我二刷。
时灵灵,我在自驾哥,我全家看的《衣锦还乡》,爷爷哭了。
时灵灵,我在家里呆不下,我孩子要求我们带他们回国看看。
时灵灵好,《衣锦还乡》太漂亮了!我要二刷!
各种外文炸过来!
很多人给炸懵了。
给翻译一下?
奶奶读书少,明天就学。
时灵灵的粉丝太多,不跟上不行。
一句话翻译:《衣锦还乡》在国外火了!
时灵灵,我就在国外!还没去看!我好多朋友推荐!
时灵灵能剧透一下吗?我朋友已经吹爆!
阮令闻想想,说道:“很遗憾,有茶,但没有放牛。导演!导演在吗?咱下部戏有种地,能加上放牛吗?”
阮令闻开心:“谢谢导演。”
这孩子,除了宠着能怎么办?
完了,我家孩子在家学时灵灵卖萌。
问题是,他们学不到时灵灵的味儿。
阮令闻就高兴,说道:“想听《牧童短笛》。”
哈哈,时灵灵,我弹给你听。
阮令闻给人开麦,说道:“谢谢贺老师。”
贺笛对着镜头,笑道:“宠时灵灵,我先了,承让。”
我突然手痒,等听完再打人?
我妈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
争宠还能这样吗?
时灵灵好大的面子!这都能cue到钢琴家!
镜头对着钢琴,贺笛一边准备一边笑道:“春天到,春牛的习俗我不是太懂,不过,这首《牧童短笛》送给大家。”
直播间的那一个家族都不吵了。
网友安静。
弹幕没停,但飘起来感觉安静了不少。
想看放牛。
牛是诗啊。
能登大雅之堂。
没文化的只是放牛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才是文化人。
这是《衣锦还乡》体现的意境。
我妈就说,看完很普通。觉得演技不错,很好笑。
这本来就是四十天拍完、四个月做出来的电影。
但非常精致,看的舒服。
这是普通的生活,充满诗意的生活。
充满真情,全员无坏人。
很适合春节看。
公主不是?
哈哈哈不是!
皇帝也只是个慈父。
彩蛋你们看了吗?我就觉得特搞笑。
我妈和我姑吵:公主和状元郎下辈子成不成?
什么意思?
我马上就去电影院!
公主问皇帝:我下辈子行不行?皇帝为难:状元郎下辈子不知道约好没有?
如果已经有约,那还是没公主什么事。
聂晨跪多少搓衣板了?
贺笛弹完。
众人鼓掌。
贺笛笑道:“祝时灵灵早日成仙!”
阮令闻羞涩的说道:“谢谢。”
时灵灵,我爷爷画了一头牛,要不要看?
阮令闻给人开麦,说道:“李老师好。”
李中石有八十多岁,站在画案后边,手里拿着笔,还没忙完。
他抬起头,打个招呼:“时灵灵好,看看我这画的,怎么样?”
阮令闻恭敬的说道:“画的好好呀!我还没骑过牛。”
大师!
时灵灵想骑牛?
老子骑青牛,没毛病。
李中石停下来,说道:“遗憾,早知道就画个时灵灵。”
他孙子在一边拍画,一边直笑。
这是牧童短笛?
虽然我欣赏不来。
如果是时灵灵,肯定好可爱。
画的是自然、野趣。
大师,再画一个!
大师,一定要画一个时灵灵!
别喊了,作画哪有那么容易的?
李中石问道:“这幅画送你怎么样?”
阮令闻高兴的说道:“好呀。”
¥#这就要?
又有傻哔出没?
别理。
长者赐,要了又如何?
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太多人喜欢时灵灵了!
《衣锦还乡》在国外火了!我看好多人的脸疼!
真的呀!《衣锦还乡》花了多少钱?拍出什么样的效果?
聂晨:不就是短了我一千万片酬呗。
聂晨现在还差这一千万?
演的真好呀!里边大家都演的好!
哈哈哈哈虽然没注意那些宫女太监,但没一个出戏的。
就是一种真实、自然,很朴实的。
蒲老师和东方老师也演的超级好啊!很有世外高人的感觉!
难怪时灵灵让人去种地。
据说靳畅为了演好,真去医院当了护工。
不是流于形式,是真正去体验生活。
一部好的作品,是大家共同努力做出来的。
我觉得,《衣锦还乡》有三大问题。
第一,正确的孝。也是传统讲的中庸,不左也不右。
第二,女性的独/立,就算是古代,好像必须依附男性。
第三,状元郎的定位。在皇帝跟前很嫩,在两位高人跟前还小。
但皇帝看到他的潜力,高人看到他的未来。
这种蓬勃的生机,这种和谐。
这,才是深层的意义。
对年轻人,是期待,是压担子,是磨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