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其他类型 > 铁血兵戈 > 第三百六十五章 藩镇之争(1)

第三百六十五章 藩镇之争(1)(1 / 1)

藩镇之争(1)

政事堂议事的时候,皇上突然出现。

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安潜连忙领着诸多的丞相,给皇上行礼了,今日政事堂商议的是有关藩镇的事情,皇上出现在政事堂,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应该说在众人的预料中。

“朕就是来听听,你们接着议事,该如何说就如何说,不要因为朕来了,就捡着好听的说给朕听,寿王,你是御史大夫,负责监督百官,今日你也要监督,看看是不是有丞相投朕所好,若是有这等情况,一定要弹劾。”

崔安潜、郑从谠、刘允章、高驰邦、钱士渠、于承惠和崔慎由等人,立刻感觉到了压力,兵部尚书严复稍微好一些,他是坚决主战的,不过这些人跟随皇上多年了,都很清楚皇上的脾气和秉性,也知道皇上爱听实话,不喜欢阿谀奉承。

主座依旧是崔安潜,最为就开口了。

“某以为征伐剿灭和招抚并重,兵锋所指,生灵涂炭,遭殃的还是百姓,能够避免厮杀最好,只要藩镇诚心归顺,并且愿意服从朝廷号令,何尝不可以。”

严复准备再次开口的时候,看了看坐在一边的皇上。

太子太保、大都督、铁血军大将军高驰邦也开口了。

“于阁老的建议,情理上是说得通的,不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北方的藩镇,可谓是独立多年,很长时间都不服从朝廷号令,各自为政,就是地方上的皇帝,在他们看来,归顺朝廷不过是应对之策,骨子里是不会听从朝廷号令的,虽说大军厮杀,百姓一定会遭殃,可有些厮杀必须要进行,任何时候,实力才是真正让藩镇屈服和灭亡的唯一手段。”

辩论很快开始,因为皇上先前的话语,谁都是要提出自身的建议。

太子太傅、中书令郑从谠,太子少傅、礼部尚书崔慎,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寿王李杰由等人,赞成刘允章和于承惠的意见,认为征伐和招抚同时进行,两者之间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区别。

太子少师、吏部尚书钱士渠赞成征伐围剿为主。

最终需要表态的就是崔安潜了。

这个时候,崔安潜看着皇上,慢慢开口了。

“皇上,臣赞同征伐和招抚并重,还请皇上示下。”

李儒沛看着众人,政事堂讨论的意见,是招抚和征伐并重,还好他参加了这次的讨论,他是赞成围剿征伐为主的,不过也要说出具体的原因。

“政事堂的意见,以征伐和招抚并重,朕且不说其他,政事堂能够充分讨论,这就很好,朕希望诸位今后也要坚持,绝不能够形成一言堂的局面,有什么意见全部都要说出来,而且需要说明理由,这样才能够让其他人心服口服。”

“朕的意见,是赞成征伐围剿为主的,而且在征伐的初始阶段,绝不要采用什么招抚的策略,接下来朕就要分析其中的利弊了。”

“杜绝了招抚的策略,最大的弊端,不是百姓遭遇涂炭,南方的诸多情况,你们都是知道的,百姓暂时遭遇困苦,与长时间遭受痛楚,两者比较,利弊很清楚,也许征伐期间,百姓流离失所,为生活所困,可一旦征伐结束,百姓能够很快回到家园,开始稳定的生活,不再担心遭受波折,可谓是一劳永逸。”

“最大的问题,是藩镇之间的抱团联合,既然归顺没有希望了,那索性就鱼死网破,这样会令征伐更加的残酷,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更大,这才是最为主要的问题。”

“可有一点你们必须记住,那就是利弊之大小的对比,高阁老说的很好,北方藩镇,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节度使的职位,父死子承,或者是兄弟之间的传承,骨子里不会听从朝廷的号令,而且他们就算是归顺,也会提出这等那等的条件,什么保留爵位,保留军队等等,一旦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不会真正的归顺。”

“朕在西藏道和陇右道采取的措施,你们都是知晓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无疑是最好的策略,西藏道和陇右道彻底稳定下来,只要关注民生,这样的稳定就能够持续下去,凡在北方藩镇的身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朕之所以推迟征伐藩镇,就是想着朝廷彻底稳定下来,集聚了足够的实力,如此才能够一鼓作气的剿灭藩镇,朕早已经下旨,北方只有关内道、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至于突厥占领的地方,恢复安南都护府,说起来最多五个节度使的职位,北方这么多的节度使,朕任命谁好啊,况且朕岂会让他们出任节度使。”

。。。

征伐藩镇的策略,很快统一。(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最新小说: 先孕后婚,砚少总想父凭子贵 三爷,夫人带崽从地狱杀回来了 重生七零:开局就换老公 车祸当天,封总在陪白月光庆生 全宗门摆烂,小师妹卷疯了 八零军婚:新婚夜改嫁残疾大佬 这个牧师超正义 张九阳胡秋 左十三 阴人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