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
杨军想着新床还没有大一点的床单,于是就从空间中取了几匹布。
昨天那个床单太小,杨军和伊秋水滚的不舒服,动作幅度稍微大一点,就会滚到一边,棉絮刺棱的人浑身难受。
随后,又想了一下,又从空间中取出一百斤棉花,想着回去再做几床新棉被。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远远地看见杨安国家门口停着一辆公交车。
杨军看了一眼,立马认了出来。
这正是年前杨安国从厂子里借的公交车。
杨军自言自语道。
下车后,就向那边走去。
家门口不断有人进出,似乎正从公交车上往家里搬东西。
王玉英站在门口,正和一名妇女聊天。
这个妇女看上去挺面熟的,走近一看,原来是他二妈秦秀芝。
秦秀芝一看是杨军,连忙走了过来,拉着他的手寒暄道。
杨军俏摸着把手抽回来,总觉得有些别扭。
回头向院子里望去,对秦秀芝道,
一提起二叔和爷爷,二妈秦秀芝好像很生气。
杨军道:
杨军大吃一惊。
秦秀芝冲他翻了个白眼,笑道:
秦秀芝笑道。
这时,杨安国正好从院子里出来,听到他们对话后,立马苦着脸道。
杨安国抱怨了一句,然后跟杨军打了个招呼。
杨军道。
秦秀芝瞪了他一眼,
杨安国从车上搬下一个铺盖卷,扛在肩上。
说完,杨安国就回院子了。
秦秀芝看了自己儿子背影一眼,回头对杨军道,
这时,王玉英插嘴道,
….
杨军一听,立马表示道:
杨军朝院子里瞅了一眼,一院子的人,有些拥挤。
这个院子住着杨安国和马驹子一家,十几口的人住在里面显得有些拥挤。
杨军挥手把杨安国叫了过来,然后说道,
杨安国一听,连连摆手道:
杨军回头用手指了指自己刚买的那处院子,对杨安国说道,
杨安国大吃一惊,然后说道:
对于杨军买下那个宅子,杨安国他们也很吃惊。
那个宅子有多大,他们又不是不知道,三进院子,光房间就有几十间,别说杨军一家住进去了,就是现在所有的人住进去,也够住得了。
杨军吩咐道。
杨安国说完,就立马回院子去叫人了。
杨安邦现在是招待所主任了,自然不能再住粮店了。
杨军想着,王玉英和梅子一家都搬过来和自己住了,正好空出来的房子给他住。
杨军现在一共有四套四合院。
自己一家人住在最大的三进四合院,杨安国一家和二妈秦秀芝住在二进四合院,而杨安邦一家就住在原先梅子住的那个独门独院的四合院,马驹子不用搬家,还是住在原先的四合院。
杨安邦和马驹子他们一听杨军让他们搬家,全都喜出望外。
众人全都出来了,和杨军打着招呼。
杨军道。
众人一听晚上聚餐,个个脸上挂着笑容。
这次回家过年,他们可受了老罪了。
先不说路途颠簸之苦,本想着过年能吃顿好的,谁知道家里的伙食还不如城里这边。
他们想出钱改善一下伙食,却遭到长辈的一顿呵斥,说他们是败家子,过日子没那么过的,让他们省着点花。
他们早就想回来了,不光是因为在家里待够了,而是更怀念杨军这里的伙食。
杨军交代他们一番,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他把杨老四叫出来,让她跟着自己把布匹和棉花搬进去。
杨老四贪恋着和杨群那群孩子玩耍,但看到杨军那犀利的眼神后,立马乖乖地回来帮忙。
….
杨榆抱着布匹,撅着小嘴问道。
杨军一听,无语地笑了。
这丫头现在长大了,知道向自己伸手要东西了。
眼见着杨梅和杨柳都有了属于她们自己的四合院,她的小算盘也开始噼里啪啦的响了。
杨榆一听,双眸闪过一丝精光,好像抓到了某种契机。
杨军一听,就知道这丫头憋着什么坏主意占他的便宜呢。
杨榆停下脚步,两眼死死地盯着杨军。
杨军瞧她一脸认真的样子,于是笑道,
杨军一听,这丫头心心念念还在惦记着房子的事。
杨榆一听,撇撇嘴道:为了表示自己确实不小了,然后又补充道:
杨军听了,为之一怔。
没想到杨榆都这么大了。
记得刚穿越过来时,还是个小学生呢,整天和大院里的孩子疯跑,在学校调皮捣蛋,每次考试年级倒数第一,曾几何时,一眨眼的功夫,就长成大姑娘了。
想想也是,棒梗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就进厂顶替秦淮茹上班了。
她如果要不是杨军安排在粮店,说不定现在已经下乡插队了。
一提到参加工作,杨军就一头黑线。
你也好意思提上班?
除了报名去过厂子一次外,你上过一天班吗?
每天不去上班,还净拿工资,日子过得不要太安逸哦。
杨榆瞪着大眼睛道。
杨军有些宠溺的抚摸她的小辫子,又捏了捏她那张肉嘟嘟的肥脸。
这个年过的,这丫头最少又长胖了五斤。
杨榆郑重的点了点头。
杨军一听,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好多天没有起来晨练了。
自从厂子放假后,人也变得懒散多了。
再加上伊秋水每天晚上缠着他,他早上更不想起床了。
杨榆听了,小眼珠一转,笑道,
其实,他也不想早起,不过既然杨榆都说到这儿了,他只好顺坡下驴。
。.
天青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