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死里坑齐的苏秦
——
“赵国可出十万大军!”
“燕国可出八万大军!”
“韩国可出五万大军!”
“楚国可出五万大军!”
列国君王纷纷开言说道,光是四国之兵总和便已经达到了二十八万大军,赵国虽然在四国当中国力最强,合纵伐秦之时便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此番赵王何决议出动十万军队,卫峥也没有反驳,毕竟西边秦国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有动作,赵国也是顾及这一点,出征前定然会派遣军队驻扎西境,倒也没有私藏。
至于燕、楚、韩三国,皆国势羸弱出动十八万人马也的确是他们所能够承载的极限了,卫峥心里有了决断便说道:“本王出动二十万大军!”
四国君主一听卫国愿出动二十万大军,顿时心里安心了不少,那边是将近五十万联军对齐国发兵迫境,此次合纵伐齐,大业可期啊!
自然,卫国成为了绝对的主力与核心,卫峥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此次合纵伐齐的纵约长。
“合纵之谋,大势所趋,我联军五十万大军可谓力压齐国,然齐国毕竟累积三世,国力强盛,齐之技击亦为天下有名的精锐之师,不可大意。”卫峥环顾诸王,又道:“我军兵力虽然强于敌人,确是由五国之兵构成,因此,伐齐联军必须同心同德,必须统一号令。当年犀首合纵五国攻秦,何以惨败?便是即不同心,也不同德,更不听主帅统一号令,临战变阵,致使秦国大胜,前车之鉴哪。”
列国君臣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时卫峥说道:“至于联军统帅之人选,本王决议由魏缭将军担任,想来诸位应当无异议。”
末了,便见年轻的魏缭出列面朝诸王拱手一礼,众人对于卫峥的这个决议颇感意外,原以为会启用武安君白起为帅,想不到竟然再次启用魏缭。
不过回想一下也有道理,魏缭因合纵伐秦大胜而名动天下,此时更是如雷贯耳,他有着合纵联军指挥作战的经验,已经在合纵伐秦之战建吴起之功,再破函谷关,其为联军统帅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骤然间,众人都好奇的看向了站在大殿内的武安君白起,此时后者手心握手背而附于身前,站在大殿之上一动不动,不苟言笑。
卫峥见众人无言,知道没有人反对魏缭再次挂帅,便继续道:“此次我五国讨伐齐国之大致方略,当兵分两路,一路大军由武安君白起统帅我卫国十万精兵攻占齐国河东之地,这一路大军的战略目的便是牵制苏秦所部的齐军主力。”
便见一席戎装着身的白起微微上前几步面朝诸王拱手一礼,武安君再次归位,卫峥继续说道:“另一路大军则由魏缭将军统帅五国联军剑指临淄。”
在座的各国当中,如廉颇、乐毅、赵奢等武将听到卫峥公布的作战方略无不点头认可,五国合纵完全可以两线作战,分别从齐国东、南两路出击,而齐国刚刚灭宋,消耗颇大,加之白起在观津大败匡章,齐国斩杀,震动了齐国所有的将军们。
他要说不惧怕白起之名,定然是假的。
“白起是卫国之武安君,我苏秦是齐国之武安君,岂能长他人志气而堕自己威风?将军勿躁……”苏秦罢手制止他,继续说道:“白起此人的确不可小觑,本帅此次之谋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敢情武安君示下。”齐副将拱手而道。
“其一,五国联军合兵五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欲亡我齐之心人皆可知啊,依我之见,此乃卫王试图以十万之兵外加白起凶名来牵制我齐军主力,何也?自然是为魏缭所部五国联军创造战机,退一步但如你所愿,如若本帅留守五万兵死守彭城,余下十五万大军乘势回援,我齐国倾国之力也只能合兵不到三十万与魏缭所部决战,而魏缭有四十万大军,即便我齐国合兵尚且不如五国联军啊。”
“当然,敌攻我守,我齐国在主场作战自然有所优势,然其结果必然陷入与魏缭对峙僵持的局面。”说道这里,苏秦顿时看向了那齐将,问道:“灭宋之战,我齐国本就已经消耗过多,以一国之力与敌五国对峙坚持,将军莫不是忘了秦国何以惨败?在这我齐军就此全部被魏缭所牵制,将军可又曾想过白起这一路大军如何解决?”
“这……”齐副将顿时语塞。
是啊,如此一来彭城制造被破,那么白起这一路大军必然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变数,齐国主力尽与魏缭对峙,便在也无兵去对付白起了。
苏秦见他哑口无言,旋即笑呵呵的说道:“所以破局之道便是主动出击,我齐国绝不能重蹈秦惨败之覆辙,定要速战速决,如今我有二十万大军,而白起只有十万,何惧之有?当年卫国与秦大战与阳山时卫王有句话说的好啊:狭路相逢将勇者胜利!只要我军一鼓作气定能以兵力优势力挫白起所部,只要大败这一路卫国之兵,定能大挫魏缭所部联军士气,没有了后顾之忧,再与魏缭或对峙、或决战皆可已矣!”
“末将知罪,不该质疑武安君之谋。”那齐国副将顿时心服口服,连忙拱手一礼。
“呵呵……将军何罪之有?当此之际,国难当头啊,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以解王忧之时啊。”苏秦笑意使然的说道,而他的内心的想法却是与之表面截然不同。
这齐国之将乃至齐湣王也万万没有想到,苏秦正在一手把齐国的这支主力往火坑里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