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栾氏之乱
秦景公曾经和晋将范鞅有一段对话。
秦景公问:“今晋国诸大夫中,哪一家会最先灭亡?”
范鞅答:“栾氏。”
秦景公问:“是因为骄奢(汰侈)吗?”
范鞅答:“栾黡虽然骄奢,尚可保全自身,但他的儿子栾盈就不可避免了。”
秦景公不解。
范鞅答:“栾书在世,爱护人才,体恤百姓。纵然有弑君之过,晋国也因为他有战功,没有人会指责他如何如何。栾黡如果死了,栾盈的优点还没有遍及他人,他祖父的功德却已经远去,人们眼里只剩下栾黡的过错了,出事就会在这期间。”(《左传》:栾黡汰虐已甚,犹可以免。其在盈乎!)
说范鞅说中了吗?说中了,反正史书上的预言没有不说中的。
自栾氏辅佐晋侯以来,到栾盈整整七代人。凭借几代人的努力,栾氏在晋国首屈一指,家族势力超越诸卿,晋国臣子“半出其门,半属姻党”。
栾黡的夫人,名祁,世称栾祁,乃中军将范匄之女。栾黡死后,栾祁年龄不到四十,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栾祁独守空房,耐不住寂寞,与门客州宾私通。
开始,两人还有所避讳。到晋平公伐齐,栾盈随军出征,栾祁公然留州宾在府中,夜宿姘居。
待栾盈班师,闻听此事,怒从心头起。不过,碍于生身母亲的身份,栾盈没有公开发作。他把栾府的门吏痛打一顿,责令日后任何人不得出入后宅。
按说这时候,栾祁就该知羞而退。谁料到,她却恼羞成怒,反咬一口,把自己儿子及栾氏家族送上鬼门关。
范匄过生日,栾祁回娘家,她向娘家人哭诉,说栾盈将要谋反。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指名点姓,还有谁参与其中。范匄为了打倒栾氏,毫不念及亲戚之情,他连夜入宫,密告于晋平公。
这就和当年的“下宫之难”、“三郤之乱”一个道理,晋侯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既然是栾盈的外祖父举报,范氏大义灭亲,当国君的为什么不借力打力呢?
于是,晋平公和范匄二人定下计谋,彻底除掉栾氏。计划第一步,调虎离山,让栾盈离开国都,到著邑去修造城池;第二步,剪除栾氏羽翼,把其亲戚、党羽一网打尽;第三步,待栾盈势单力孤,成了光杆司令,要杀要砍,另行定夺。
栾盈不知是计,领了君命,安顿好家事,带着部下向著邑出发。
栾盈前脚离开,晋平公后脚颁发诏谕,公布了栾盈的罪行。六卿中,范氏、赵氏、中行氏、智氏都与栾氏结怨,一旦有风吹草动,莫不落井下石。栾氏家族惨遭灭门,其亲戚、党羽,或被赐死,或被流放,参天大树,连根拔起。
再说栾盈,出发刚到曲沃。守将胥午乃栾氏的门客,率领将校正在款待少主,忽然得到消息,说新绛爆发事变。
事发突然,让人猝不及防。栾盈无奈,只能带上亲信部下,投奔齐国而去。
栾盈出奔,发生在晋平公五年(前552年)。
自齐庄公即位,和他爹灵公一样,梦想着恢复祖先的荣耀。
栾盈千里来投,齐庄公大喜,盛情款待。
大夫晏婴劝谏,说:“我国刚与晋国和谈,却又收容晋国的罪臣,倘若晋侯责问,如何应对?”
齐庄公不听,说:“当初结盟,不过权宜之计,寡人哪里能像鲁、卫等国一样,终身侍奉晋国呢?”
晏婴退出,说:“国君自暴自弃,不会长久!”
晏婴,姬姓,字仲,夷维人氏(山东高密),身高不足六尺(1.4米)。这是春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史称晏子。
晏婴谋略超群,富有政治远见;能言善辩,出使不辱使命。他一生辅佐了齐国三位国君,辅政长达五十余年。
——栾氏之乱,又名“栾祁之乱”,这一称呼由来,我觉得是史书在谴责,谴责栾祁这个败家娘们。虽然说晋国君臣不和,也并非栾氏一家,为什么栾氏首当其冲呢?皆因为栾祁一己之私,淫心作祟,陷儿子和家族于不义。
没有情天,哪里会有恨海?没有栾祁和州宾偷情,哪里会有栾盈叛国?试问,古今天下仅这一个栾祁吗?今天社会上,为情殒命,因奸生变的案例,何尝不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