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违背蔡锷命令之事
根据李根源事后回忆,他这个起义军副总司令和蔡锷的起义军总司令,都是在攻下五华山之后才加冕的。不同亲历者的回忆在细节上都有模糊点,这带来了许多学者的持久争论。
李根源最初的工作是领导讲武堂学生。但他担心士钊、李烈钧、陈炯明等,这也是李根源后来与其他派系军阀交往很深的缘由。孙中山先是求政治改革遭到否决才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不同意李根源也有原因。灵魂人物对路径的选择不同,对中国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争论永远都不会停止。
1912年,云南政局稳定后,军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外援措施。援川、征藏、援黔、援鄂,而援黔让唐继尧有了抬头的机会。北伐军是在援川后组建的,起初唐继尧担任总司令的北伐军并没有入贵州的计划,只想取道泸州,与援川军会师后赶往湖北。1912年1月27日,北伐军出师之日,数千民众送行,寄语“不平胡虏,请勿生还”。这个时候,蔡锷临时决定出师贵州。
贵州是通过不流血的革命赶走清廷统治者的,当时主力军主要是民间力量耆老会、宪政会、自治学社和哥老会等。起义成功后,他们也面临着分权问题。宪政派代表戴戡等人先是发电到昆明请求支援,后又到昆明请求出兵镇压贵州匪类,匪类其实是哥老会、自治学社等组织。蔡锷表现出对江湖门派一贯的态度,决定出师贵州。但后来蔡锷了解到川情紧急,而贵州内部两派斗争激烈,几次急电,命令唐继尧停止进黔,立即改道。但唐继尧一意入黔,到了贵州后,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控制了局势。许多回忆者对滇军在贵州杀数千人心有余悸,“一将功成万骨枯”。
1912年3月4日,贵州宪政会、耆老会启动贵州省议会,选举唐继尧为都督。在蔡锷之后,唐继尧成为第二个到外省任都督之人。老派的研究者抓着唐继尧到贵州任都督一事不放,认为这是“窃取”之举。但蔡锷认可了唐继尧的这一决定,并为他筹备了五万两军饷,以支持和维护唐继尧在贵州的统治。
唐继尧以贵州为跳板,骤然升格为辛亥革命一级将领。1913年,蔡锷赴京,加之此前李根源就任国会议员,唐继尧成为云南都督的不二人选。是年11月3日,唐继尧离开贵州,回昆明就任云南都督,开始了他的“东大陆主人”生涯。
滇军的外援计划,从其后的历史看,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在反袁世凯的滇军高层秘密会议中,有一条是,如果有一个省响应云南,那么云南就起兵护国,否则,一切休谈。当然,这个时候的唐继尧已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之后护国运动中多省联军的成立,如果没有之前的北伐,显然是缺乏军事基础的。
1915年12月23日夜里11点,由唐继尧、任可澄发出的《致袁世凯请取消帝制并严惩帝制祸首电》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并要求“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段芝贵、朱启钤、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袁乃宽等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谢天下”。三天后,袁世凯没有回应,唐继尧等人发出二次通电,宣布云南独立。之后,便是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最终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这段历史长期被误读,杜奎昌先生辑注的《唐继尧护国讨袁文稿》还原了许多历史真相。时值辛亥百年,云南一片安宁气象,愿诸公在九泉之下安息才是。特约撰稿周重林
参考资料
唐继尧《东大陆主人言志录》
庚恩暘《再造共和会泽大事记》
《云南省文史资料选辑》
《贵州省文史资料选辑》
《湖南省文史资料选辑》
《昆明市文史资料选辑》
《云南辛亥革命资料》
沈云龙主编《唐继尧》
刘存厚《云南光复阵中日记》
祝鸿基《陆军第十九镇及云南讲武堂对云南辛亥革命的关系》
禄国藩《辛亥革命前后有关云南史实三则》
李根源《雪生年录》
杨琼《李印泉先生传》
杜奎昌辑注《唐继尧护国讨袁文稿》
周钟岳《云南光复诸人事略》
祝宗云《滇南光复伟人张文光传》
谢本书《唐继尧传》
----------------
1912年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川督尹昌衡改编川军为五个师,第五师师长为熊克武。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成立重庆讨袁军总司令部,熊克武任总司令,杨庶堪任民政部长,刘植藩任军政部长兼参谋长,但懋辛任副参谋长兼督中路之师。讨袁军由原蜀军两个团,川军第五师两个旅共九千人合编为四个支队,一个川江水师,一个炸弹队。龙光、吕超、李树勋、刘植藩分任四个支队司令,余际唐任川江水师司令,曾子玉、颜德基分任炸弹队队长。讨袁军计划兵分三路,由第一支队取中路经永川、荣昌、隆昌,进取泸州;由第二支队扼守合川,防御北路;第三、第四支队防御南路,分拒滇、黔军。与此同时,袁世凯命令鄂督黎元洪、陕督张凤翙、滇督蔡锷、黔督唐继尧派兵合攻重庆。川督胡景伊令驻泸州的第一师师长周骏发兵进攻重庆,由王陵基模范团及川军第二、第三师编组为一支队,由北路南下,由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编组一支队沿江东下。9月12日,黔军占领重庆,讨袁军或被杀,或逃亡,很快瓦解。四川讨袁之役失败。1916年,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中路主力军经贵州毕节入川,国民党籍的川军将领熊克武、但懋辛等组织四川义军,配合护国军作战。1917年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国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自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3月,孙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1918年熊克武任李蔚如为参谋长,但懋辛为第一师师长,喻培棣为第一旅旅长,余际唐为全川江防司令兼重庆镇守使,张冲为督军署警卫团长及第二混成旅旅长,吴秉均为兵工厂兼造币厂厂长,刘光烈为政务厅长,以掌握四川的军、民、财大权。至此,国民党九人团形成。1920年春,国民党实业团与杨庶堪联合滇黔军发动了倒熊之战。不久,熊克武退往阆中后,将部队进行整编,以但懋辛为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为第三军军长。依刘湘之计,把刘存厚在汉中请回四川,合作驱逐滇黔军及吕超等部。表示同意,熊克武联络刘存厚,发动靖川之战。此战,熊克武将滇、黔军全部赶出四川,结束了滇、黔军阀控制四川的局面。同时,实业团的势力亦遭到严重的挫败,战后,所有实业团高级军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杨庶堪亦辞去省长职离川赴广州。1921年驱刘之战,刘存厚遗留在四川的部队被熊克武各军收编。经此两役,国民党九人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