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程。事情过了这么久,相信美国那边早已经传开了消息,只怕陈炯明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吴绍霆的安危。
在组建政党的条文和框架上,吴绍霆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当框架拟定下来之后,他便将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给岑春渲来完善。对于建党的消息,广东军政府上下早就有了先知先觉,大家都期待着这次建党成功之后,能够更有力的提高各自身份地位,因此岑春渲是乐得其所担任政党的元老之一。
之后,吴绍霆又继续关注了军屯和粤北重建的工程,简单的做了一次工作动员会,鼓励军民继续保持干劲。
除此之外,两个月前与越南人达成的协议,吴绍霆也决定立刻着手落实。
不过落实之前,他没有忘记广西于家的大公子于承欢,特意发了一封聘书给于承欢,邀请其赴粤共事。于承欢因为广东发生的爆炸案,一直也忧心切切,后来听说吴绍霆没事,但又预示到吴绍霆肯定会掀起一场复仇的血雨腥风,前景颇为堪忧。
在收到来自广州都督府的聘书之后,于承欢还是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岑春渲发来电报询问迟迟不动身的缘故,他才做出最后决定,毅然赶赴广州到职。吴绍霆先让于承欢在财政部出任公职,打算过一两个月之后再下派到广东联合银行。
处理好这些小事,为了准备派赴越南常驻的事宜,挑选合适的人员担任常驻军官,吴绍霆挨着身上的伤势,义无反顾的前往黄埔军校,参加。不过要说值得一提的学员,倒还真有一两个。今年炮科班第一名胡宗南,他不仅军事科目成绩优异,文化科目更是了得,尤其是地理和国文,闲暇时还听说他在指导其他学员补习文化科目呢。”梁鸿楷擦了一下嘴巴,兴致勃勃的说道。
胡宗南(1896~1962),别名琴斋,字寿山,曾化名秦东昌,汉族,浙江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陆军一级上将,黄埔系一期生,是蒋中正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G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胡宗南有五个第一,黄埔学生在**中的第一个军长(1936年4月);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跨入将军行列、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
不过历史上对胡宗南带兵的能力很有质疑,甚至有人扬言胡宗南充其量只是一个团长。
吴绍霆都名人效应有所保留,他希望现在的这个胡宗南不要真得北上大草包的骂名,或许留在粤军中历练,将来会有不同的出路。他缓缓的点了点头,赞叹道:“文化基础一定要掌握牢靠,这很好,没有文化就没有素质,军队的风纪也会不成体统。小胡这人要好好栽培,或可先留其在军校先任教一两年。还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学员吗?”
梁鸿楷接着说道:“工科顾祝同,此人原本刚刚中学毕业,本已经被保定军校录取,可是后来犹豫再三之后,毅然选择南下广州。虽然今年工科他不是第一名,但是他在毕业前的战地作业考核上表现十分刁巧,简直是又刁又巧,让考察管实在不知道该做和评价。”
吴绍霆心头一乐,又是一位历史名将,相信顾祝同的能力要比胡宗南强一些。
顾祝同(1893.1.9-1987.1.17),字墨三。江苏省安东(今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