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和约
中俄议和谈判的会议很快就进入了正规,从六月七日下午的初次碰头会一直到六月十三日的协议推定会议,期间中俄双方确实发生过一些争执,但总体而言一切都还算顺利。之前中国方面的热情外交显然发挥了不少作用,让克伦斯基在议和条款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让步。关于中国提出的大部分议和条件,克伦斯基和他的代表团基本上全部同意,但是却额外的在外兴安岭的测量新国土边界问题上,做出了一些争取。
测量新国土边界将不会采纳之前《瑷珲条约》的概念式方式,也就是以什么什么为界限,这个界限以南归谁、以北归谁。因为这样的概念式方式只会让两国边疆问题陷入模棱两可,甚至还有可能成为长此以往的隐患问题。
中俄双方在外兴安岭的国土划分,双方将会派遣外交特遣团抵达当地,按照议和谈判会议上的地图疆界为准,通过实地考量来设定新的界碑。
此举虽然过于麻烦,但毕竟是长治久安的办法,省的日后中俄两国会在外兴安岭的土地问题上发生局部冲突,影响两国的外交关系。
而就在关于外兴安岭的国土划分谈判上,克伦斯基唯一坚持将外兴安岭北边的乌太炎的态度是如何,既然自己已经郑重其事的向对方做出口头承诺,身为国家元首就要去履行这个承诺。不仅如此,这既然原本就是国家事业,理应要尽心尽责,没有雄厚文化教育基础的国家,即便有再强的工业基础都只是一副空架子。
就在章太炎大闹总统府的当天晚上,大总统办公室的幕僚们就开始积极奔走,与新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职能部门进行联络,开始起草相关的预算预案,并且重新统计全国上下的教育资源,将中国目前的文化教育事业现状拟出基本的框架和基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