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诗作者,因为年龄太小,又对自己的诗作,报以不现实的期待。
某些朝堂的老油条,嫉妒他们年轻、有未来,公然使坏。
直接人身攻击,出口成脏。
骂哭了两、三人。
李穹龙也好骂人。
他性格暴躁,骂得最狠。
有的年轻书生,都已经挂不下脸面,被迫夺门而出了。
李穹龙竟仍追着别人辱骂。
“……
“说你两句你就哭!
“堂堂七尺男儿,为国捐躯都不应叫一声疼!
“你竟然哭?
“与闺中待嫁的姑娘何异?
“废物东西!
“老子不仅骂你,还特么想打你呢!
“写得什么粪一样的诗!
“连韵脚都是凑出来的!
“你们书院,就这水平?
“儒家学派就是因为培养出了你们这些垃圾!
“才堕落成了如今的模样!
“在法家学派面前,溃不成军!”
那名书生,被吓跑了。
李穹龙越骂越怒,扭过头来,准备开喷最令他愤怒、已经被他惦记了好久的杨浩然。
没想到,李孝儒打断了他。
“穹隆。
“诗会要的是大家开心。
“你只顾着释放自己的情绪,将这诗会的氛围,弄得有些尴尬了。”
李穹龙在众人面前,走的是控制不住脾气的人设。
没想到,李孝儒说他一句。
他的暴脾气,竟然就这么给收住了。
李穹龙恭恭敬敬地道:“李知府说的是。
“我也是心急,想好好地培养他们。
“不忍心看见他们,浪费天赋,虚度光阴。
“下一次,我会换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法,来教训他们。”
随后,李孝儒派了一人,将他们叫了回来。
再次落席,他们已不敢抬头。
生怕和李穹龙的目光接触。
酒也没心思尝了,佳肴也没工夫品了。
还需要忍受着恐惧,争取把剩下两个主题的诗,写出来。
为自家书院,挣回一点面子。
黄鹤在一旁,为黄清鸣的七言律诗,大杀四方,而喜不自胜。
若不是在场地位崇高的人太多,黄鹤早就会控制不住自己,手舞足蹈起来。
他已经开始给儿子,庆祝胜利了。
第一个主题,黄清鸣的诗作,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不过,他若真的想拿诗会中的状元,还需要再参加两个主题。
总共三个主题的诗词,择优而选。
最优秀的那首,代表黄清鸣,参加状元的角逐。
当然,如果黄清鸣足够牛逼。
他的三首诗,可以包揽状元、榜眼和探花。
其他人加在一起,也只够争一个传胪。
事实上。
黄清鸣真的有这样的实力!
这也是为什么,李孝儒愿意承认黄清鸣是他的弟子的原因。
第一个主题,就算这么过去了。
兼由平提醒李孝儒,道:“李知府。
“时辰已到。
“第一个主题,应该结束了。
“再不上交诗词,之前的努力,也应算作作废。
“您是此地的主人。
“彩头也由您提供。
“按理来说,此时此刻,应该由您,布置下一道主题。”
李孝儒佯装大度和谦逊地道:“老兼啊!
“今日若不是你,便没有这场诗会。
“我的重要程度,无论如何,都是在你之下的。”
兼由平受宠若惊地道:“不敢,不敢!
“您折煞我也!
“我一介小小的从五品通政司参议,跟您正二品大员,比重要性?
“我也配?
“在坐的各位,没有任何人,配和您比较尊贵,比较重要性!”
李孝儒儒雅随和地笑道:“今日诗会,只为好的诗词,和大家伙开心。
“不提官阶!
“没有长幼尊卑之分!
“我将这出题之权,让给老兼!”
兼由平欣喜地道:“李知府,不胜荣幸!
“只不过,事发突然,我若想不出好的主题。
“诸位莫怪。”
李孝儒笑眯眯地道:“不怪不怪。
“只求开心。”
兼由平想了想道:“诸位皆是儒生。
“那不如,咱们的第二个主题。
“便订位一个‘儒’字。”
在座的,有争夺之心的人,立刻停杯投箸,开始思索创作。
杨浩然依然没动。
儒家学派只是他踏入官场的工具。
杨浩然对于儒学,是没有感情的。
这种讲究尊卑有别、迂腐病态的东西,杨浩然讨厌还来不及。
又怎会为它写诗作词?
哪怕真的写了,也只会是批判它的。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儒生。
杨浩然若是写出一首批判儒家学派的诗词。
那跟在火药桶周边点火玩,没有区别。
所以,他选择继续干饭。
吃个爽。
一只大龙虾,又被他拖到了面前。
兼由平讲完第二个主题后,再次望向杨浩然。
却见杨浩然依然吃得气劲。
李孝儒、李穹龙和周正,也都看向杨浩然。
却见他没有任何动笔,甚至是思考的意思。
李穹龙怒从心中起。
却不敢再次破坏诗会氛围。
只能忍着,不骂杨浩然。
只是在心中想。
他日若有机会,一定要让杨浩然后悔。
李孝儒也有些不悦。
他开始怀疑。
杨浩然是否是在装深沉。
还是因为一纸文章,出了大名,已经狂妄到了谁都瞧不起的地步。
懒得在诗会上用心。
甚至是怀疑。
那篇《谈立国施政之本手、妙手、俗手》,会不会是抄袭而来的?
亦或是有人代笔?
一想到这里,李孝儒对于杨浩然的印象分,直线下降。
大失所望。
不过,他这只虚伪的笑面虎,隐藏得很深。
脸上一直带着笑意。
兼由平直接捂脸。
心中叹道:“傻小子,别吃了!
“你哪怕写不出来,装装样子,也行呐!”
很快,黄清鸣再一次用了一盏茶多的时间,完成了第二首诗。
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意志消沉。
揭露了目前儒家学派的困境,和被瞧不起、被歧视的现状。
颈联话锋一转。
上半句讲,幸好还有李孝儒这样的人,为儒家学派扛起大旗。
下半句,鼓舞所有选择儒道的年轻人,不畏困难,将儒学思想,发扬光大。
尾联更是展望,儒学重回巅峰后的繁盛景象!
天下书生,皆入我儒道!
再次赢得满堂喝彩!
尤其是颈联,夸奖李孝儒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