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加冕(上)
时间飞逝,很快到了加冕大会举行的日子。这天,俞凉没有下雨,天还是格外的蓝,秋风送爽,凉风习习,舒适的天气令人心旷神怡。
此时,绿荟正跟着陆瀮他们赶往荆山的路上。一路上,绿荟一直在想,这大会为什么不选在室内举行呢,俞凉的天气可是说翻脸就翻脸,万一下起雨来难道看一群落汤鸡登台唱戏?
好奇的她只好询问一旁的陆瀮。
原来参加这个大会的人确实比较多,一个学派就有几十甚至上百人,这还不计一些默默无名的小流派。在古代,这几百上千人的集会实属比较大规模的了,在俞凉或者其他地方要找一个能容纳这么多人的室内也不是没有,只是为了增加大会的“透明度”,让老百姓也能自发来观望,就选择在室外举行。只不过他们没有请帖就没有进入会场的资格,当然也没有发言表态的机会,单是看看还是可以的。
绿荟深深地觉得,在这点上崇野王朝还是很“开明”的。
荆山位于俞凉城郊外,本该人烟稀少的,可绿荟却发现沿途已经开了不少的茶寮,酒肆,面摊等等供路上的人解决温饱问题的店铺,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供人们娱乐的玩意,风车,泥人,孔明锁等等,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绿荟由衷地感叹,古代人还有很有生意头脑啊。
大概用了半个时辰,绿荟他们就到了举行大会的地方。这是一片广袤开阔的空地,足有几亩宽,位于半山腰中。空地像是修葺过的,因为几乎看不到杂草生长,地面也没什么碎石之类的杂物。空地上用帆布和竹竿搭起了宽大的遮阳棚,四周没有遮挡物,不会挡住外面的人的视野。原来是不是完全露天的,帆布防水性能很好,这样即使下雨大会也能如期举行了。
绿荟他们到达会场时,那里早已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棚的外围整齐地站着几乎好几层的士兵维持秩序,成环形围绕着遮阳棚,他们手握长矛,站的笔直。棚由四条粗直的竹竿撑起,前面两条比后面两条稍高出一小截,用以拉起长长的横幅。横幅上醒目地写着:荆山加冕大会!横幅底部右下角处落款:主办方国子监。
加冕大会不是平常的皇家盛会,它的定位更偏向于民间的集会,是为各学派交流准备的。对象也不是皇室宗亲,达官贵族,而是各个学派。皇上在这里也只是作为一个学派的掌门参加大会,所以它没有很注重形式,甚至看起来布置得比较简单。但人山人海的场面仍然很震撼。
棚的正前方处站着几个人,他们作为迎宾检查要进会场的人所出示的拜帖,若有嫌疑即将其阻挡在外。绿荟等人纷纷出示了拜帖,而后进入会场。棚里已按照学派编排好了席位,古雅派的座位在棚内正中央的那一片席位上,古雅派掌门是皇帝,再怎么样尊卑还是要分的,而且它现在仍然是主导学派,况且一日未加冕,各学派的地位就不会发生变化。其他四个学派的席位则是分散在古雅派的两侧区域。
绿荟跟着大家进入会场列席而坐。按照尊卑排列,陆侯爷,陆瀮,陆曼杳等陆家重要人物就座于,到时各学派凭借凭条领赏即可。原来并非只有胜出方有奖赏,其他学派也有,只是各名次之间的经费一般会差得比较多,这样才更激发大家的斗志。
南稹的弄化派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垫底了,在听到国子监将要发放给他们的经费后,再对比一下古雅派的经费,差距之悬殊让人恨的咬牙切齿。
绿荟观察到对面的弄化派早已是嘘声四起,大家好像颇有意见,但又不得不接受。
弄化派之所以成绩总是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几乎一成不变的主题,就是”炼金术”。本来他们全心经营药物研制,担起救人重责,将来必有一番作为的。可惜他们偏偏不肯安分,对“炼金术”有着深深的执念,他们认为“炼金术”是这世上最神圣的事情,因为它为人们的长生不老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是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的。普通药物只能救人一时,长生不老金丹才是一劳永逸,使人们不再受生死轮回。
坐在席位中最前面的偏中央位置的应该就是弄化派的掌门,韩世家的韩侯爷韩丞和他的两位世子韩彰和韩表。
只见韩丞身材有点肿胖,一副脑满肠肥,神情卑陋的样子,一点也没有一派之长的风范。他的两位世子倒是比他长得好点,但也只是相貌平平的中人之姿,和其他几个学派的掌权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年纪稍长的韩彰此时正眯着他的小眼睛向着古雅派这边的主位张望,不知道在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