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全面开花!
东方军团经过整顿,整体实力再次上升了一个台阶,这种奖罚分明的政策,受到了绝大多数军团士兵的拥护,东方军团向心力增强到了顶峰!
在这样的新型制度下,东方军团60000余名士兵全都鼓足了干劲,争取建立功勋,封帅拜将,光宗耀祖。
赵大力对高博文等人的处罚,并没有引起第二特种大队的反感,相反,高博文坚决支持对自己的降级,并且提出要到普通军营待一段时间,权当是进一步反思。
对于这样的要求,赵大力欣然答应,让他反思反思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随后,三人又对着东方军团军歌讨论起来。
赵大力和关华虹根据杨佐田的提议,在宋飞提过的后世的“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基础上稍微做了修改,并上报了库页岛政府,要求作为正式军歌使用。
他们的“军歌方案”很快被库页岛政府批准,正式做为东方军团的军歌教给战士们传唱。
军歌词曲的作者则注明是“集体创作”:“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坚决把敌人消灭干净,巨龙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胜利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民族的辉煌!”
从此,这首歌曲成为华夏军人广为传唱军歌,华夏的军队发出的“向前、向前、向前!”的怒吼声,成为了华夏军队的灵魂,并随着他们建立的赫赫战功传遍了华夏大地、传遍了世界。
赵大力和关华虹此时商量的议题是库页岛的指挥官们给他们出的新题目:如何尽快解决远东问题。
赵大力和关华虹研究着宋飞发来的电报:“欧洲战场出现了转折,德军开始局部反攻,同盟国继续增兵;以意大利为首的远东干涉军已经撤离,而神日政府则拒不撤军、企图继续占领远东,在国际上它已经开始陷入孤立;苏砂政府提出了‘华夏军团协助作战’的请求,特就此事征求你们的意见。我们分析后认为:随着赤塔的解放,苏砂红军远东部队的补给恢复、红军的实力应该超过了日军。另外,为了更快的消灭鬼子,我决定运输先进陆军车式武器装备东方军团,估计三天后就能够补给到位。”
这时,赵大力问道:“华虹,你对这个分析是怎么看的?”
皱了皱眉,关华虹回答道:“从人数上来说,这个意见是正确的。可是‘眼见为实’啊:红军现在的装备太差了,尤其是缺乏重武器,攻坚能力更是不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相信会是这样!这跟我们学习的苏砂红军相比,差得太远了!你的看法呢?”
赵大力点了点头:“我也这么认为。比较接近事实的判断应该是:红军的实力与日军大体相当甚至略弱——这才是日军没有从远东撤军的根本原因!”
杨佐田说道:“那我们就只有选择参战这一条路可走了?日军已经在比金地区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那可是攻坚战!还是再想想别的办法吧。实在不行,就出动海军占领海参崴、截断日军的归路和补给。这个主意怎么样?”
赵大力说道:“那些指挥官们让我们来拿主意,就是不想出动海军啊!我们现在的身份是‘红军’,在这里怎么打都没事。如果由薛日鹰他们率领咱们的舰队占领了海参崴,对世界各国的震动就太大了,可能对以后处理与列强的国际关系不利呀!攻坚战我们是肯定不会参加的,好不容易才有了自己的队伍,我们经不起大的损失!”
“在苏砂人的眼里,咱们东方军团现在已经‘损失惨重’了,如果我们答应协助他们作战的请求反而不妥。我看这样吧:可以把我们缴获的日军榴弹炮全部借给加米涅夫,再支援他们三个迫击炮营和72门迫击炮,增强他们的火力,再把我们的10个特种兵大队全部派出去,主要负责敲掉日军冲锋部队的指挥官、晚上就派他们潜入日军后方捣乱,也让他们经受一下战场的锻炼,就算是毕业实习吧!怎么样?”
赵大力的猜测是有些政治基础的。宋飞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后认为:虽然现在出兵远东地区是最好的机会,但是他们还是认为不宜直接派海军进攻海参崴和库页岛、把自己陷入到战争的泥潭里,过早引起列强对他们的警惕之心。
库页岛自治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培养人才、积蓄力量。
所以,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苏砂红军东方军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制订的总体战略计划中的顺序问题:先解决国内的建设问题,最后才收回远东地区,这个顺序是确定了的。
还有一个原因,你就是,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收回已经在国内引起了对库页岛自治区的非议。一些好事者,将这件事当成政治事件加以炒作,制造库页岛想要独立的舆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