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其他类型 > 光影教父 > 第十二章 质疑

第十二章 质疑(1 / 1)

推荐阅读:

陆容声自然将王天琳的疑惑看在眼里。

但是事关自己的下一步大计。

他不好在会议上说明自己知道明年开始,港英政府就有意发出地面电视牌照。

到时候自己就能取得先机,提前出手。

得到免费地面电视播放牌照。

然后就能成立自己的电视台。

这种先知先觉的优势是自己的最大底牌。

万一提前走漏了风声,到时候引得邵毅夫出手。

那就得不偿失了。

只能找个时间私下里给王天琳做一做思想工作。

除此之外,陆容声的决策让不少人感到疑惑不解的。

就是关于成立动画制作中心的决定。

动画或者说卡通,在香江算得上一片完全的空白状态。

除了1949年的木偶动画片《树精》之后。

便只有左派的长城电影里面有个美工部。

曾经有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在那里开班教授动画制作。

但是随着万氏兄弟返回大陆,去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整个香江再也没有动画电影的土壤。

更是没有什么动画制作的人才。

也再没有任何动画电影上映。

成立这个部门的意义何在?

仅仅是为了烧钱吗?

陆容声自然不会说,就在今年。

中国动画电影史的丰碑和永恒的经典《大闹天宫》即将问世。

说起《大闹天宫》,就不能不提中国动画界享有盛誉的万氏兄弟。

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

在亚洲非常有影响。

RB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RB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

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

他后来到中国访问,专门画了阿童木和孙悟空相聚的漫画。

万氏四兄弟中的老大万籁鸣、老二万古蟾、老三万超尘都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大闹天宫》从1960年到1964年,历时四年时间创作完成。

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成为一部鸿篇巨制。

关于这部动画电影取得的各种荣誉和成就更是不胜枚举。

不仅震惊了整个中国。

更是震惊了国际动画界。

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

此后的40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

谁能想到这已经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了呢?

此时的中国动画还是领先世界的。

但是可惜的是,后来的RB动画和迪士尼动画先后崛起。

渐渐的,我们的动画变成了低智、粗制、抄袭的集合体。

以至于后世的孩子们,童年时代都被日漫或者是美漫占据。

现在,趁着这难得的机会。

陆容声要把国漫的血脉延续下去。

这一点内心的计较,自然不会被旁人所知。

但是即使前路只有自己一个人,陆容声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计划。

至于其余的两项。

像是什么《国际电影》刊物,增发《国际娱乐报》《国际新闻报》这两样。

众人倒也没有在意。

香江的报业大大小小的几十上百家。

但是做报纸这一行,最要紧的就是内容有卖点。

否则的话完全就是烧钱。

而《国际电影》这本刊物创刊于1955年。

作为商业性附属刊物,《国际电影》伴生于国泰机构这一跨区域影业公司在香港的拓展。

全盛期发行量高达10万册。

极大程度上主导和形塑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外华人的文化记忆和现代想象。

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电影》集结了一批有着深广文脉及丰富报业经验的编辑者。

《国际电影》的历任主编朱旭华、黄也白等人均为公司管理层,且都曾兼任宣传部主任。

创刊伊始即定价每期港币八角且十数年间未有调整。

依托国泰机构的强大财力和跨地市场,《国际电影》形成了图文并茂、印制精美、传播广泛的总体品格。

可以说在香江作为专业性的电影副刊。

《国际电影》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都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增加两份报纸,凭借着《国际电影》的影响力。

也许能成事也说不定。

但众人也没有太在意能不能成。

毕竟当初创办《国际电影》只不过是为了给母公司更好的宣传电影和明星的。

至于剩下的两点新的举措。

则是和在坐的众人切身利益相关。

其中一点便是新建片场。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哪一家电影公司都希望老板能够加大投资。

可是你新建一个古装片的片场是什么意思?

电懋一直以来起家拍摄的都是文艺片歌舞片。

这一点和陆云涛本人的性格有关。

当然也和电懋旗下的众多编剧导演人才有关。

整体来讲,电懋拍摄的电影作品始终带着一点中产阶级或者说小资阶级的情趣。

大多数以时装歌舞片为主。

在古装片领域,电懋不仅没有场地、服装、道具等等。

就连擅长拍摄古装片的人才也很少。

难道说这位新老板上来之后,要一改以前陆云涛定下的策略。

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古装片上吗?

还是说,陆大少爷对于老对头邵氏依然不死心。

想要和邵氏在古装片领域死磕?

不少人都有些担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陆容声为了意气之争。

和邵氏继续在黄梅调电影上面争锋。

完全就是拿自己的短板和人家的长处竞争。

没有任何竞争力呀!

而且对于不少的导演和编剧来说。

公司整体的战略方向转移。

可是涉及到他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如果以后公司以古装片为主,那么他们这些时装片导演要么是被迫转型。

要么就是失去饭碗。

毕竟公司的钱只有那么多,你在古装片上的投资加大。

相对应的,在时装片的投资就会减少。

这可是涉及到每一个人的饭碗。

如何让下方坐的这些人不着急呢。

除此之外,至于成立影视学院。

大量培养编导演人才。

这倒没什么稀奇之处。

以前的时候电懋成立之时,也曾登报广招人才。

只不过采用的是招揽现成人才。

并不会专门的去从零培养导演和编剧。

毕竟整个香江除了南下影人之外,还有许多的南洋和台岛电影人才。

招揽现成的,肯定比你从头到尾培养一个新人要容易的多。


最新小说: 总裁,我有了 为了不离婚 至尊主神进化史 别跟我讲大道理 冷情帝少,轻轻亲 农家小福女有空间 穿成豪门恶毒寡夫[穿书] 快穿之男配要翻身 英雄无敌之亡灵暴君 末日之无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