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刘备跟魏延兵分两路去偷袭小鬼子的营寨。
守在外围的是蔡瑁的皇协军,刘备和魏延轻而易举的就攻了进去,并杀的蔡瑁一点办法也没有,但是当他们带兵攻到腹地,却遇到了强烈的反击。
因为在中间地带的是小鬼子的营寨,三千火枪手在武田信玄的指挥下依次发射,终于是挡住了刘备军的攻势。
刘备还是低估了火绳枪的威力,三百步的距离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耗尽了五千兵力也是无法前进半步。
看着大好机会却无法杀到小鬼子跟前,刘备只能饮恨下令撤退。
回到城里刘备清点了一下手下,只剩下不到七千兵力。
到了第二天,三门大炮再次对准了长沙城。
一轮轰炸之后,城门再次被毁。.
“主公快撤吧,晚了就来不及了。”魏延跑来招呼刘备放弃长沙城。
看着城外一万多皇协军以及三千鸟国军队,刘备扬天长叹,“要是云长和翼德在,我刘备何惧这点敌兵!”
最终刘备还是放弃了长沙,他不是怕蔡瑁的那一万皇协军,而是真的被火绳枪给打怕了。
看着只有三千人,但是却比三万人还要犀利。
走在撤退的路上刘备还不断的回头遥望,心想着要是自己能有这样的武器那该多好啊!
…………
波多野刚长占领了长沙,但同时一万发子弹基本耗尽,红衣大炮的弹药也快用完。
而裴潜则趁此机会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江陵城。
“报……启禀主公冀州牧送来急报!”
裴潜打开信件一瞧正是沮授亲笔所书。
“曹昂率兵进驻巨鹿郡,曹军这是想开战啊!”
冀州九郡,裴潜占其四,分别是渤海、河间、清河和巨鹿,原本在巨鹿和清河之间还有一个安平郡也是裴潜的地盘,后来用那里换了文丑、田丰等六人。
而得到安平郡之后,曹操便令儿子曹昂带兵驻守与此。
如今曹昂又把手伸到了巨鹿郡,这是觉着裴潜正在忙于荆州争霸,因此想要趁火打劫啊。
对于敌人裴潜从不手软,而对于敢主动侵占自己领地的敌人,裴潜更不会留情。
“这才刚过了一个秋,曹操就急不可耐了,好吧既然你这么想不开,那我便提前收了冀州!”
之前因为粮草问题裴潜和曹操都默许了停战,一个月前秋季大丰收,曹操若想开战,裴潜乐意奉陪。
而且江夏已经成为裴潜的地盘,就连荆州也只剩下最后四郡,因此东面的扬州地区就成了大后方,再也无需布置重兵把守了。
裴潜决定让张合军团继续驻守扬州,调张辽和徐晃两个军团分别进驻河间郡和渤海郡,与守卫清河郡的臧霸形成掎角之势。
“传令给张辽和徐晃,让他俩见机行事,待我平定了荆南再北上跟曹操决战!”
裴潜这边开始调兵遣将,而曹操得知儿子出兵巨鹿郡之后气的差点背了过去。
“我军正全力以赴的攻取凉州,曹昂非要在此时去招惹那裴潜,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曹操生气的怒摔笔架,荀彧赶紧上前劝说。
“主公息怒,在下已派人给沮授送信说一切都是误会,只要世子带兵撤出巨鹿郡相信北方暂时不会有事!”
“希望如此吧!好在裴潜现在荆州,无暇抽身,要不然咱们攻打西凉的计划就彻底完蛋了!”
曹操无法去冀州亲自呵斥儿子,因为他和荀彧正在上党郡的军营之中,摆在桌上的是一张凉州的地形图。
三日前程昱送来情报说成功离间了韩遂和马腾的关系,西凉军阀正为领地和资源而混战。
同时西河郡的匈奴部落也做好了准备,只要曹操一声令下,他们便会打着韩遂的旗号杀进汉阳郡。
汉阳郡是马腾的老巢,而韩遂的大本营在金城郡,两地接壤,一旦马腾误会是韩遂的偷袭,必会全力反击。
两虎相争必有一失,而到了那时曹操的大军就可以从北地郡开始依次收编大小军阀势力了。
“报……”
一声尖锐的声音再次打破平静,曹操脑门一紧还以为儿子又惹祸了,一听来的是荀攸当时就露出了激动的表情。
原来荀攸和许褚安全返回到洛阳,守将夏侯惇认为火绳枪事关重大,便建议二人带着枪到上党军营去找曹操。
曹操已经听了太多关于火绳枪的传说,这次终于可以亲眼看到。
可是他想试验火器的威力,却没有人会用,而不管许褚如何给小鬼子比划,那上杉谦信就只是摇头。
“去把刘巴请来,或许他会一些鸟国语。”
刘巴到了,但曹操还是没能一睹火绳枪的威力,但至少曹操弄懂了一件事。
“启禀主公,我大体弄清楚了这外族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好像这火绳枪没有箭了。”
同样是远程攻击武器,弓弩需要羽箭,而火绳枪同样需要装填子弹。
光有弓没有箭,废物一件。曹操赶紧让刘巴再问,火绳枪的“箭”是什么样子的,又该如何制造。
制造子弹可是一项技术活,汉末科技还达不到,而且刘巴的鸟语水平也有限的很,根本问不出所以然。
最后刘巴失望的摇摇头,表示没有办法。
曹操也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本以为获得了天下无敌的武器,却不想没有子弹的火绳枪就是一堆废铁。
“主公莫忧,我与公达先生能搞来这一千杆火枪,也能帮主公弄来弹药!”
许褚说的振振有词,但荀攸却一脸的不悦,他是出谋划策的谋士,总叫他干些暗谍做的事情,实在有些乐意。
但是曹操听完后却高兴的直夸许褚能干。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二位再去一趟荆州了!”
“主公放心,子弹的事情抱在末将身上。”
许褚拍了拍胸口,荀攸见没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
…………
襄阳城郊,黄承彦的小院里坐满了人。
这些人里有曾经的荆州高官,比如蒯良、王桀等,也有当地名士司马徽、庞德公,十几人聚在一起不为别的,只为商量着到底是该迎回世子刘琦,还是干脆一起投效裴潜。
眼看夕阳西下,再次商量未果,众人相继散去,而就当黄承彦准备关上大门时,一个沙哑的声音传来。
“太叔公可还记得六世孙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