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嫔
待我醒来已是黄昏。搓揉一下脸庞,算是梳洗。我再抓两下头发便出门去寻鸢贵人。
走到正殿门前时,一个小太监让我别进去。
“为何不能进去(嘘)?”我牙齿尖尖,略有缝隙,说话之时偶有走风。
他憋笑一声,说道:“婉贵人与董常在正在里头跟鸢主子闲叙。咱们做奴才的未听吩咐不宜入内,在外头候着就是。主子们若有需要,定会唤咱们。”
这道理我虽懂,但我觉得他们怎可同我相提并论?我与鸢主子从小一同长大,亲如姐妹。这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情感。
他似乎看穿我的心思,又说道:“四月不必在意,即使其他主子来了,若是未经通报便入内打搅也是不对的。”
听他这样说,我心里好受一些:“我知道了,我在此等候就是。”
我与他闲聊几句,得知他叫小瑞子,今年十七,入宫七年有余。
说话间,一位穿戴华丽,却只随行一位年长宫女的主子入了院子。
“奴才叩见荣嫔娘娘。”小瑞子跪地。
“奴婢给娘娘请安。”听闻是荣嫔娘娘,我也不敢怠慢。刚刚听小瑞子说,荣嫔娘娘乃是皇上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
她不仅性格温婉,待人和善,还是诞下龙裔最多的嫔妃,其地位可见一斑。
“起身吧。”我看不出她的年龄,不过听她这短短一句话便可猜测她应有二十五六岁。
“谢娘娘。”我与小瑞子起身。
“听闻你家主子是当届秀女之中容貌最佳者,有人称她那日风采宛若仙女。我久居宫中鲜少见闻这般佳人,因而特意过来会面,你去通报一声。”
她面向我与小瑞子,慈眉善目,声柔意缓,全无主子傲态。其脸上虽有妆容,却以清丽之色辅之,不像其他宫人多以明艳之色妆饰。
小瑞子应了一声便转头进入殿内。
我静立原地,不敢妄语。
不一会儿,鸢主子与婉贵人还有董答应便满脸受宠若惊的迎了出来。她们身后还跟着两位宫女与兰姑姑。
“叩见荣嫔娘娘。”众人给荣嫔行叩拜礼。
荣嫔大惊,上前扶起三位主子:“妹妹们怎可行此大礼?旁人看了还以为我倚老卖老欺负你们。”
“久闻娘娘盛名,心中敬意早有酝酿,今日得以一见,情不自禁。”董答应言道。
她便是那日圆场的董佳月。
荣嫔掩嘴一笑,叹言:“想不到这届入宫的妹妹才貌皆具,看来我们这些老人只能坐看云起闲叹花开了。”
“娘娘容貌倾城脱俗,圣宠更是独享后宫,妹妹们望尘莫及。”婉贵人接话。
“好了,无需客套这些。”荣嫔视线从婉贵人移至鸢贵人,停留一瞬,嘴角微微扬起。应是已经断定此人便是她方才所说‘宛若仙女’的佳人。
“不知哪位是鸢贵人?”荣嫔此言一出,我不由得皱起眉头。
她方才的神色明明是已经认定鸢主子,为何又这样发问?
我看向三位面对荣嫔的主子们,心中一亮,不由得感叹荣嫔大智。
如果她未经询问便一眼认出鸢贵人的话,那另外两位主子或多或少会有些失落。更何况,她方才在未见面之前便已经赞美了鸢贵人美貌,若一眼认出,不就等于认定另外两位主子相貌平平,姿色寻常了吗?
事实上,三位主子花容粗略在同一等级,只是鸢贵人略胜,胜在清雅。
“臣妾参见荣嫔娘娘。”鸢贵人迈出一步行礼。
荣嫔这才执起鸢贵人的手说道:“听闻那日众多秀女被滞留在烈日之下,你遭人嘲讽却面不改色淡然处之,可谓圣人之举。”
鸢贵人满脸惊情:“娘娘谬赞,臣妾怎敢担此‘圣人’一词?那日是多亏婉姐姐与董姐姐才得以保存颜面,若说圣人之举,应嘉予二位姐姐才是。”
“你们三人都表现出色,太皇太后甚是喜欢。”荣嫔望着三人说。
从选秀到入宫,一直都听闻太皇太后如何如何。此刻荣嫔也说太皇太后喜欢。我心想,莫非还真是给太皇太后选妃吗?
三位主子面上也有疑虑,或是想问皇上心意,却未敢开口。
就在此刻,两位内监一前一后踏入了储秀宫的院子。
见荣嫔在此,走在前头的公公显然一惊,急忙伏地跪拜:“奴才延禧宫掌事内监林庭福给荣嫔娘娘与各位主子请安,愿娘娘吉祥,愿主子们吉祥。”
他身后那位小太监也跪倒在地,手里捧着一个盒子。
“起来吧。”荣嫔说道。
两人起身,微微弓着腰背。林庭福满脸敬意的说道:“奴才奉惠嫔娘娘之意,给鸢贵人送来一件小礼物。”
“哦?是什么稀罕物?”荣嫔问。
林庭福身后的小太监急忙忙将手中四方盒呈上前来。开了盖子,拿出里面的东西。只见一棵开着几朵紫色花儿的小植物以它最美艳的姿态呈现在一个手掌大小的青瓷花瓶里。
花朵大小与拇指一般,从根部竖起几根细细的花杆,将紫色花朵如明月艳阳般高举。
“这花儿算什么稀罕物?”荣嫔微微蹙眉,其他人也满脸疑惑。
“听闻惠嫔娘娘说,此花极为珍贵,仅在华南高山之巅的丛林方可寻到。好像是叫...莴苣。”林庭福不是十分确定。
“瑶山苣苔。”我忍不住念叨出来。
“对对对。”林庭福急忙说道,“是这名字。”
言罢,众人齐刷刷看向我。我面色立即涨红,一阵发热。
荣嫔打量我一番:“你认识这花?”
我小心翼翼的点头:“此花如公公所言,生长在崇山峻岭,名为瑶山苣苔。瑶山苣苔并非是世间罕有。唯有像这株叶子颜色墨绿,边缘有金边的才算世间罕有。据我所知,这金边瑶山苣苔目前已经绝迹,不知道此花从何处寻来?”
我好奇的望向林庭福。
他有些得意,应是得知自己所献之物珍贵无比的缘故,继而笑脸答道:“当年孝诚仁皇后为皇上产下嫡子,可惜小皇子一岁之时身染恶疾,皇上痛心不已,听闻南方有奇医奇药,便亲自前往,搜寻来许多名贵之物,只可惜......”